灼言丨非遗里的山东年

360影视 2025-02-04 09:46 3

摘要:花如海,灯如昼,一夜鱼龙舞。春节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是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最温暖幸福的记忆。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年复一年的春节,以另一种面貌来到人们面前。为了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非遗大省山东在各大景区、年味大集、庙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展演和体验项

花如海,灯如昼,一夜鱼龙舞。春节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是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最温暖幸福的记忆。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年复一年的春节,以另一种面貌来到人们面前。为了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非遗大省山东在各大景区、年味大集、庙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展演和体验项目。海内外游客如同“开盲盒”一般,在齐鲁大地解锁新春限定年味盲盒。

老戏新演,非遗破圈——传统艺术在Z世代心中种下文化DNA。

2025年春节期间的山东非遗展演,犹如一场盛大的文化狂欢,将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化瑰宝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临沂举办的“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启动仪式暨“匠心筑梦多彩沂蒙”非遗春节晚会,无疑是这场文化狂欢的重要开端。舞台上,鲁南五大调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柳琴戏生动形象的演绎、鲁南渔鼓的独特韵律,以及查拳的刚劲有力、相声的幽默诙谐、杂技的惊险刺激,每一个节目都展现出山东非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央视播出的《2025年非遗晚会》上,山东非遗更是大放异彩。莱芜锡雕的精致细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斑斓、潍坊风筝的造型多样、胶东花饽饽的栩栩如生……8个齐鲁特色非遗项目在非遗市集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而在舞台主秀节目《春三月》中,潍坊风筝、胶州秧歌、菏泽弦索乐、山东古筝乐等非遗项目与现代音乐、舞蹈完美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中国式传统浪漫的视听盛宴;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明礼中国年”多种演出和非遗、民俗演艺活动,数百架无人机变换成“巳巳如意”“烟火年年”等节庆图案,与七彩祥云绚丽烟火相互交织,璀璨夺目。

从围观到动手,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古董”,而是能带走的烟火故事。

山东各地推出了众多非遗体验项目,涵盖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让人们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与浓厚年味。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新春庙会,游客可参与“传统文化+非遗体验+好品好物+互动演艺”活动,感受传统年文化。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开设剪纸、舞龙、年俗活动、龙灯制作等手工体验课程,由非遗老师指导。济南市博物馆举办“福蛇献瑞巳巳如意”创意剪纸活动,民众能学习剪裁蛇形福字。山东省文化馆举办多项展览,如“非遗里的中国年”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成果展,“年画纳新”新年画沉浸式体验展,还能体验剪纸、年画、面塑、糖画等非遗项目,欣赏全省优秀非遗精品,如泥老虎、风筝、戏服等。

青岛崂山区举办2025非遗民俗展演活动,设有非遗花灯展示,现场设置龙凤呈祥花灯、非遗瓷灯展、国潮花灯展、十二生肖花灯等多个主题内容。活动期间还免费提供汉服道具,开展新年非遗拓印红包体验活动。

聊城临清市在多个景点开展“冬游临清”贺年会,激情舞龙、狮子踩青、渔跷会、变脸等非遗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国棉1960・文化创意园的年货大集上,有临清贡砖、面塑、刻瓷、剪纸、糖画等非遗文创产品,还有家喜铺传统糕点、济美酱园“甜酱瓜”等非遗传统技艺美食。此外,龙灯、架鼓、钢叉等各镇街特色非遗演艺也在园区上演。鳌头矶景区的胡同游“贺新春”活动,能让游客体验竹器加工、礼服呢布鞋等非遗项目。

“非遗版”春节的年味,既在古城,也在乡村。

山东各地乡村旅游景区结合自身民俗文化资源,组织非遗民俗表演,丰富互动体验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来到乡村拾年味、寻年俗、觅乡愁。

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胡集联村,传承800多年的胡集书会在春节期间热闹开场。书会现场,各地的曲艺艺人汇聚于此,弦音婉转,鼓板清脆。山东快书的表演者口若悬河,节奏明快地讲述着精彩故事,手中的鸳鸯板打出独特的节奏,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西河大鼓艺人怀抱三弦,边弹边唱,醇厚的嗓音和生动的表演将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评书艺人,凭借一张嘴、一把折扇,就能将听众带入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大家或坐或站,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十里八乡的群众赶来赶会听书,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让他们领略到了山东农村独特的曲艺文化魅力。

临沂郯城,醉东风乡村艺栈年味格外浓,“醉东风·醉年味”原汁原味非遗大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打卡。醒狮献瑞、英歌迎祥、非遗巡游、变脸喷火、古彩戏法、火秀、落花秀、盒子灯、冷焰火瀑布、古风演艺互动……一幕幕原汁原味、精彩纷呈的民俗贺岁活动在醉东风乡村艺栈连轴上演,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横跨南北的精彩表演,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年的春节,山东以非遗为针,以年俗为线,在Z世代追逐“仪式感”的浪潮中,织就了一张贯通古今、联动城乡的文化之网,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沉睡的符号,而是可触摸、可品尝、可共舞的“新春限定款”生活美学。新春的锣鼓渐远,但非遗点燃的文化薪火永不熄灭。山东正用最中国的语言,讲述最世界的故事——这或许便是“非遗版”春节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年味,就在文明的根系深处,永远生长着向下扎根、向上创新的力量。

文/李想

地评线

闪电新闻新闻评论专栏

阅读量:5663

来源:山东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