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六口出游,5人感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360影视 2025-02-04 17:04 2

摘要:有患者家庭一行6人出游,结果5人都感染了甲流。“我们一大家子一周前去旅游了,到第二天开始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肌肉也连带着酸痛,买了个体温计量一量,最高的时候在39℃以上。硬扛了几天,前天实在是顶不住了,去了当地一家医院查了胸片,查出来说是肺炎,建议我住院。我听

2月3日,知名艺人大S徐熙媛

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引发肺炎

不幸离世,年仅48岁

近期,流感高发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

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

其中99%以上为甲流

前段时间,一则

“浙江一家6口出游5人感染甲流”

的消息冲上热搜

一家6口出游

5人感染甲流

据浙大二院消息,有患者家庭一行6人出游,结果5人都感染了甲流。“我们一大家子一周前去旅游了,到第二天开始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肌肉也连带着酸痛,买了个体温计量一量,最高的时候在39℃以上。硬扛了几天,前天实在是顶不住了,去了当地一家医院查了胸片,查出来说是肺炎,建议我住院。我听着吓坏了,赶紧坐飞机回来看病了。”50多岁的李阿姨(化名)拿出来一张胸片报告,上面写着“左下肺炎”。接诊的庞医生了解到,李阿姨在当地接受了一些治疗,但体温仍居高不下。家中同行的6个人,有5个人都先后发烧了。庞医生判断,李阿姨大概率是得了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疾病,立即给她安排了血常规、相关病毒抗原检测,以及更清晰的肺部CT检查,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李阿姨肺部CT影像检测结果显示,李阿姨已经得了病毒性肺炎,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这一下,罪魁祸首找到了,是甲流搞砸了这一家人一次本该圆满的旅行。发热门诊医生立即给她用上了玛巴洛沙韦抗病毒。不出2天,李阿姨的体温恢复了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也有了明显好转。

抓住“黄金48小时”

千万别拖!

据浙大二院消息,2025年1月初,浙大二院发热门诊接诊量为2024年12月初的4—5倍,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的患者)的甲流阳性率高于三成。一旦出现甲流症状,建议早期(发病48小时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在家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充分饮水,可以减缓症状,缩短病程。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在1至2周内自行好转。前文中的李阿姨如能在发病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应该也不至于发展成肺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胸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压迫感,突然头晕、意识模糊、严重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流感的常见检测方法有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抗原阳性可以诊断流感,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儿童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流感则是全身症状较重,主要有4个特点:①高烧明显(38.9~40℃),短时间内的体温快速上升;②疼痛明显(头痛、咽痛、肌肉酸痛);③疲劳乏力明显;④剧烈咳嗽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甲流后的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

流感后出现这些症状

需提高警惕

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并发症可能致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平均每年约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尤其需要警惕。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年龄<5岁的孩子(尤其是<2岁)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当家长的一定要高度重视。

为何流感会致命?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类:

1. 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攻击肺部,破坏肺泡结构,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2. 细菌性肺炎:流感削弱免疫力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趁虚而入”,引发继发感染。

流感的致命性主要源于病毒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此外,流感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如增加心肌炎、心力衰竭或心脏病的风险;导致慢性肺病患者呼吸功能下降;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失衡,免疫力进一步削弱等。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需要警惕重症病例及并发症,及时就医——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

1-5岁>40次/分钟;

2-12月龄>50次/分钟;

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脱水表现

严重呕吐、腹泻、小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

神志改变

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其他情况

持续高热不退;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科学防控流感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疫苗接种:

这是最有效的“防护盾”,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显著减少流感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因流感病毒变异频繁,疫苗成分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每年更新。6月龄以上儿童、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医务人员等优先接种。

日常防护:

①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

②戴口罩:流感高发期或接触疑似患者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③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④中医中药:可用中药香囊,中药茶饮,防感烟熏包等。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流感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所以要固护人体门户(鼻、口、皮肤等)。

编辑:戴欣怡

监制:沈蒙和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