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麦克杜格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也是一名医生。宗教信仰让他坚信人有灵魂,而科学思维又驱使他想用科学的方式去证实。他认为,如果灵魂存在,作为身体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和肉体一样有质量。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诞生了——给灵魂称重。
很多人常说,人在死去的那一刻,会瞬间失去21克的重量,而这丢失的重量,就是我们身体里那无处安放的灵魂。可灵魂真的存在吗?又为何是21克?
麦克杜格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也是一名医生。宗教信仰让他坚信人有灵魂,而科学思维又驱使他想用科学的方式去证实。他认为,如果灵魂存在,作为身体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和肉体一样有质量。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诞生了——给灵魂称重。
他在床上安装了极其灵敏的费尔班克斯称,却很快意识到,这绝非把人放在秤上那么简单。如何区分灵魂与身体其他组织的重量?
他想到,人死后灵魂会脱离肉体,体重会减轻,那么观察死者瞬间的体重变化,减轻的部分或许就是灵魂的重量。但这又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死亡时间难以确定,测量数值容易受干扰。
为找到合适的实验者,麦克杜格尔费尽心思。恰逢美国爆发肺结核,肺结核患者身心疲惫,且因传染病会孤独死去,成为他实验的理想人选。
他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实验目的和方法,承诺会尊重患者的尊严和隐私。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四位肺结核病病人,以及一位糖尿病患者和一位不知病因的患者,组成了他的实验对象名单。
1901年,第一个实验者被推上特殊病床。麦克杜格尔一边记录体重变化,一边等待。实验者平均每小时稳定减掉1盎司(约28.3克),他推测这是正常代谢。但3小时40分钟后,患者呼出最后一口气,体重瞬间掉了3/4盎司(约21克),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麦克杜格尔坚信,这丢失的21克就是灵魂的重量。
麦克杜格尔满心欢喜,期待后续实验者也能出现同样的结果,以此证明他的发现。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除了第一位实验者,其余五位都没能重复21克的奇迹。有的实验还没准备好,患者就离世;有的患者离世后刻度多次突变,不符合灵魂离体设想;还有一次实验被人闯入打断。
按理说,实验到这基本宣告失败。但麦克杜格尔不死心,他坚信第一个实验者的结果真实可靠,这也成了“21克灵魂”的最初来源。他还残忍地毒死15条小狗观察体重变化,发现小狗死亡前后无重量变化,进而更加确信人有灵魂而狗没有。
1907年,《纽约时报》刊登灵魂有重量的消息,引发科学界轰动,实验结果也刊登在美国医学杂志上。但等待他的不是赞誉,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否定。科学实验讲究重复性,仅从第一个实验者就得出灵魂21克的结论太过草率。
奥古斯都・克拉克医生指出,死亡时人体肺部不再冷却血液,会使体温暂时升高,汗液快速蒸发导致体重骤然下降;而狗没有汗腺,所以体重无变化。面对这些质疑和批评,麦克杜格尔并没有放弃。
他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实验,试图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他还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为自己的实验辩护。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他的实验最终被更多人界定为一场荒唐的闹剧。
21克灵魂的广泛传播尽管麦克杜格尔的实验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类灵魂重21克”的说法却在大众中广泛流传,备受青睐。这个数字频繁出现在文学、小说和电影中,让很多人深信人类有灵魂,且重量为21克。
很多情侣互送礼物时特意选择21这个数字,用“灵魂相赠”表达深情。这种浪漫的解读,让 21 克灵魂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电影领域,21 克灵魂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电影以灵魂为主题,探讨生命、死亡和爱情的意义。在这些电影中,21 克灵魂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情感和最真实的自我。
从科学角度看,这无疑是个错误结论,但麦克杜格尔的实验却给灵魂赋予了一种新颖又浪漫的意义。他的执着探索,虽然没有得到科学认可,却在文化领域留下了独特印记,引发人们对灵魂、生命和死亡的无尽遐想与思考。也许,这就是这个充满争议的实验最大的价值所在。
文章来源@老K档案馆 的视频内容
来源:健康课堂王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