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9日,据MIT科技评论等多家外媒报道,首款长寿AI(人工智能)模型问世,借助该模型,研究人员生成干细胞的效率较之传统方法,大幅突破,提升了惊人的50倍,预计能将人类生存周期拉长10年。
人类能活多久,这次由AI说了算?
1月19日,据MIT科技评论等多家外媒报道,首款长寿AI(人工智能)模型问世,借助该模型,研究人员生成干细胞的效率较之传统方法,大幅突破,提升了惊人的50倍,预计能将人类生存周期拉长10年。
有专家评论:“AI或有望取代人类科学家,率先揭开‘生老病死’的真相。”果真吗?
01AI首次出马,诺奖成果翻50倍?
报道显示,一年前,全球最先进的OpenAI与抗衰领域新贵Retro Biosciences一拍即合,打算利用AI破解生科难题,其研究的重点正是细胞重编程。
“细胞重编程”源自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2006年,山中伸弥凭借四个转录因子,让小鼠成体细胞一键还原,重编程至0岁,变回到种子状态的干细胞(iPSC),一举拿下诺奖。据悉,实验小鼠在干细胞加持下,毛发变黑、肌肉增强,时钟倒拨。
据国际权威期刊《Cell》资料,干细胞就像万能替补,哪里老化或损伤直接顶上,但却会随着年龄逐渐耗竭,当问题如蚁穴般堆积,“老”就成了必然。而开创性的“细胞重编程”,则为人类解决干细胞耗竭提供新的思路,若其成效能在人体复刻,“掌控生理状态就成为可能”。
但科学家随即发现,传统方法受限于实验条件,效率并不高,一次实验往往需要数周时间,且经实验室培养皿处理的细胞中,100里个仅有不到1个能再生。
日前,OpenAI开发了名为GPT-4b micro的AI模型。据MIT科技评论报道,初步测量后发现,AI介入后干细胞的生成效率提升了50倍以上,即100里个有50多个可完成再生。业内预估,照此趋势,干细胞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低至白菜价也不无可能”。
我们的健康寿命将延长10年
值得欣慰的是,站在诺奖iPSC技术的肩膀上,此前学界早有亚洲首例口服干细胞止衰成果赛光阴stemax、一贴即可解决心衰的心肌片等成果问世,有专家分析:若AI介入干细胞领域,如同开了加速器,此类成果有望倍速向下覆盖。
AI虽在效率上大幅反超科学家,但若论“取代”,似乎还远远不够。
02要解决人的问题,还得人类本身?
2024年,科学家借助干细胞,屡屡创造科研奇迹,施展生命魔法。
2024年9月25日,国际权威期刊《Cell》刊登了一项由中国科学家团队完成的研究,报道了首次利用干细胞成功实现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的重大突破。间隔未两月,国际学术期刊《The Lancet》再刊出一例爆炸性成果:日本大阪大学使用干细胞成功令盲人复明,亦属全球首例。
大阪大学的另一项成果同样表现亮眼。2018年,大阪大学教授、前述诺奖的研究顾问泽芳树偶然发现,随岁月流逝,人体内许多干细胞其实并未消亡,而是进入了“静息”态。他在诺奖iPSC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种干细胞激活因子Revistem,被《Cell》证实“有助于重新唤醒静息的干细胞,激发其活力”。
2020年前后,该成果经日本厚生劳动省支持,被落地为亚洲首例口服干细胞成果赛光阴stemax。据悉,此前该品此前秘密走热于东京富人圈,“一度成为日本抗衰老机构是否高端的关键标识之一”。
2023年,日媒报道,国内72岁的地产大亨王先生赴日参加交流会,餐桌上赫然出现此类科技。有评论猜测:“王富豪与娇妻形影不离,且年近古稀仍旧容光满面,恐怕干细胞功不可没”、“补充干细胞相当于补充生命力,有钱人谁不想试”……
如今,这把“青春火焰”已然从东京蔓延到国内,据京JD东商智数据显示,仅其入门级成果“赛光阴pro”,在国内相关评论已过万,成绩亮眼,一骑绝尘,成为不少工作、家庭夹缝中强撑的中年男性的缓老“第四餐”。
据MIT科技评论披露,前述GPT-4b micro的研发者希望借此“帮助人类多活10年”,但在此之前,大众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未老先衰的疲态。
在京JD东健康采访中,前述“青春黑科技”受众的反馈多集中于“状态”“精力”等方面,高赞回答如“再次感受到大学时的体感”、“状态饱满,连轴转也能很快恢复”频频出现。
业内有观点直言:生存质量愈发超越长度,成为大众心中更重的那一端。
03“最快2030年,人类就将终结老化”
但AI不仅是科学家的竞争者,更是一起攻克老化等难题的伙伴。
2023年,《Nature》公布了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单(Nature’s 10),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首次作为非人类破格入选,以表彰其对科学家工作和科学发展变革的突出贡献。如今看来,这一评选名副其实。
此前有过147次关于人类寿命和技术奇点预测,准确率高达86%的前谷歌首席工程师库兹韦尔在接受采访时曾断言:“最快2030年,人类就将终结变老。”在科学家和AI的联手之下,这一预言或真有可能实现。
来源:博文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