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没回到家,“大老舅,能不能帮我一个大忙?”我缓缓发过去一个问号,这种情况一般都没什么好事。她秒甩过来一个word文档,文档标题:《关于开展2025年×市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竞赛活动的通知》,另外附加了一个狐狸大眼闪闪的表情包。
一本书上的微缩历史建筑景观,AI制图。视觉中国/图
还没回到家,“大老舅,能不能帮我一个大忙?”我缓缓发过去一个问号,这种情况一般都没什么好事。她秒甩过来一个word文档,文档标题:《关于开展2025年×市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竞赛活动的通知》,另外附加了一个狐狸大眼闪闪的表情包。
外甥女今年高一,说是将来想选文科,想来是班主任要让班级里有读文科意向的学生报名这个比赛,可能会对将来高考有些好处。我记得她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发给过我类似的《通知》,那个时候我叫她写家附近一座山的历史,她七拼八凑了一篇,竟然得了县里的二等奖,现在她要“故技重施”,而我已经觉得这个让中学生假装学术的游戏索然无味。
我打开那个文档:“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A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神,适应深化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然后是对参赛文章的具体类别的要求,可以分三种:“一、教材内容探究类:对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史事、人物、制度等进行探究,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二、身边历史探寻类:关注家庭,关注家乡,学会探寻自己身边的历史,感悟和还原身边的历史,追溯自己的血缘和乡土发展谱系,明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三、历史剧本创作类:选择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基础,有合理的戏剧冲突,并适宜舞台演出。对所选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你对什么题材感兴趣啊?”我回家后,想试着问问她。她摇摇头,表示脑袋一片空白。她感兴趣的是手办盲盒,网上买来、再闲鱼卖出,一个可以赚90元。老实说,《通知》里写的那三个方向,确实有文章可做,引导高中生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的历史、关心身边的历史、以及历史剧创作,都是不错的方向。
问题是,她的老师好像也完全没有能力指导一位高中生写历史论文。“第一原则,一定要史论结合,可以是文献史料,县志,族谱,参观博物馆,或者实地考察,如果不知道怎么找史料,可以去网上找相关的论文,文章里有提到的史料可以拿来用。第二,尽量写对当代有启示的。”我看这个微信,就觉得这位老师好像也不是很懂的样子……
我脑子里正想着什么选题比较合适,比如邻村有一座雷公殿,是清代的,省保,可以走访街坊邻居,写这座庙宇在社区信仰中的地位;我还知道我们镇上在晚清有过一次影响很大的起义,研究的人很少,但年代不久远,起义的后人肯定还保存着一些史料,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走访……“要不你看看历年得奖的论文。”外甥女又发来一个文档,俨然是领导对秘书的低效率不大满意的口气。
这一看不要紧,看完之后,我也彻底失去帮她这个忙的信心了。
打开文档,鸿篇巨制扑面而来:《破坏与转型——探究清末科举制废除的影响》《盛世与危言——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盛世下的危机》《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浅析帝辛为政举措与商亡之间关系》……当然也有“关心”身边小历史的:《爷爷与家风的传承》《刘伯温家训思想及其对当时家风建设的启示》……。
这些篇篇可以写博士论文的题目,要写多久呢,我正寻思着,外甥女说了截止日期,“最好是2月4日之前交,寒假结束之前一定要交。”她语气淡定。到2月4日已经不到十天,却要写一篇类似殷商为什么会灭亡这样的文章,一想到这个巨大的反差,我不知道是该笑还是惧。
我想我得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打开一篇上届的得奖论文,《开放···包容——浅析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启示》,作者高屋建瓴,在4000字左右的论文里,从羁縻、和亲与武力威服等方面入手,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做了信心十足的评价,并且紧密联系现实,指出了唐太宗的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看完这篇之后,我只能对外甥女说,这样的文章太难写了,我估计帮不了你什么忙,就算我替你写一篇,文章最后的总结性拔高我也肯定到不了那个高度。这确实是真心话,这些文章和我心目中的高中生历史论文完全不一样,倒是有点像AI总结的百度百科。高中学生不会写论文完全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探索的好奇心和初步的探索方法,但是如果都是些套话,那确实让AI来写更好。
这时候外甥女的老妈(也就是我姐)突然插嘴说,你以前不是写过古代波斯的一个什么教在我们这里传播的历史吗,你就让她随便写一点这个,然后冠上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帽子,写这个一定行!
外甥女面无表情,估计她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古代波斯的什么教,更不用说它古代还传播到这里了……不过她略一思考,马上就答应了,对她来说,写什么不重要,赶紧把这个事情交差,就能早点享受这个寒假,说不定又能在闲鱼上卖个手办。
她对我提出的邻村雷公殿、镇上的起义等选题,完全没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她不可能愿意去实地调查,时间也完全来不及。我只能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里翻箱倒柜,把以前写的这个我自己也不忍卒读的文章再找出来,“喏,这些是脚注,你看看引用的这些东西,然后看看我的文章,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遍,再在第一段和总结的地方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东西,说明这个教的传播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她看着这些陌生的史料来源,露出了疑惑又无所谓的表情。作为“领导秘书”,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不出半天,这篇文章就写好了。文通字顺,立意高远,海上丝绸之路的帽子也加得很恰当,很有现实意义,“你们老师一定会喜欢这个。”我说。我喜不喜欢不重要。“27%!”外甥女爆发出一阵欢呼,“我可是花了钱去查重的,查重率已经低于本科生论文规定的30%。”
“要不要现在就发给老师?”她问。
“这样会不会显得你写得太快了?”姐姐说。
“你晚点发早点发,老师都会觉得这不是你自己的实力。”我说。
“说得也是。”外甥女嘿嘿一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没关系,我看那些范文都是抄百度百科,你至少抄了一篇正经文章。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也是抄史料。”我安慰她说。
她们点点头,觉得有道理。最后我们决定在正月初四的时候把文章发给她的指导老师,“这个时间点不错的。老师过完年了,又正好在假期,可以帮你多改改。”姐姐说。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责编 刘悠翔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