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送餐革命:上千万外卖小哥将面临“失业潮”还是“新机遇”

360影视 2025-02-04 18:08 3

摘要:风里来,雨里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管他风雨的打击与磨砺,他们依然专心送餐。同时,他们还要被算法逼着跨越围栏,下一任跨栏冠军,可能将出自千万铁骑大军中的外卖选手。

图片由AI模型生成

“你好,你的外卖到了,祝你用餐愉快。”

风里来,雨里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管他风雨的打击与磨砺,他们依然专心送餐。同时,他们还要被算法逼着跨越围栏,下一任跨栏冠军,可能将出自千万铁骑大军中的外卖选手。

说实话,心疼,很多次接过热乎乎的外卖饭菜,但看着外卖袋上不断留下的雨水,看着气喘吁吁而又要忙着去送下一单的外卖员,我总对这个职业心生敬意,总想说一句:进家里坐一会吧!可他们做不到,他手里还提出多份外卖,等待送出。

随着AI来袭,连外卖员的饭碗都可能不稳了,这,不禁让人心生寒意。

先来看看外卖员的处境:

图片由AI模型生成

外卖江湖:千万骑手的“学历突围战”

你以为外卖小哥都是“体力劳动者”?数据颠覆认知!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000万人。

从平台数据看,饿了么活跃骑手超过400万人;美团的骑手以年均近20%增速攀升至745万人,并且这个数量,依然在快速增长。

那么,究竟是什么群体在送外卖?

根据美团的数据,美团平台2023年的数据显示,美团骑手总数达到745万人。

学历构成: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1%,约7万人。

本科学历:占比约3%,约21万人。

大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骑手总占比达到了24.7%。

高中、中专或职高学历:占比47.1%。

初中学历:占比24.0%。

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5.0%

参考这个比例,那全国将有近30万本科生在送外卖,将近10万研究生在送外卖。

网络曾流传“广州外卖员本科率30%”,但被官方媒体和站点负责人证伪。尽管数据统计和预测上会有误差,可外卖员的学历水平,确实越来越高了。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骑手群体中藏着程序员、设计师甚至小老板,有人为逃离“996”选择自由接单,有人兼职赚外快补贴房贷。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

35岁以上骑手占比32%,正所谓:中年转型压力催生“电动车上的再就业”;

女性骑手增长300%:AI调度系统降低体力门槛,妈妈们也上演了一出“单手抱娃,单手送餐”戏。

图片由AI模型生成

AI的“温柔一刀”让外卖员越跑越累?

AI和大数据的到来,没有帮上外卖员的忙,却逼出了“生死时速”。

算法逼出“生死时速”:一些平台通过AI路径优化后,配送时间缩短10%,骑手超速率却飙升50%。有骑手苦笑:“系统觉得我能飞檐走壁,实际我连红灯都不敢闯!”

接单量暗藏“AI心机”:智能派单系统根据历史数据“精准压榨”——雨天给你加3单,午高峰再塞2单,美其名曰“提升效率”。

正好映应了那句话:“AI优化的是资本效率,而非劳动者福祉。”

根据新华网名为《民生直通车·外卖观察丨超1000万!飞奔的外卖骑手》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案例:

“深夜的北京街头,小王下线“美团骑手”,然后打开“蜂鸟众包”,以饿了么众包骑手身份接单。第二天早上,他又继续以美团专送骑手的身份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小王说,尽管平台设置了“防疲劳”提示,但不少骑手完成固定排班后,会以切换平台等方式绕开限制,再去干众包骑手。“没人逼你加班,但不加班挣不到足够的钱。”

眼见着身边的骑手越来越多、订单越来越难抢,骑手们表示,要维持收入不减,只有干得更久、跑得更快。

小顾算了一笔账:2023年平均每天跑45单,每月能拿到8500元左右。2024年平均每天只有30至35单,平均单价还从8元左右降到了7元左右。众包的单价就更低了,每单才4元左右。

“我现在几乎不休息,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只能熬时间。”她搓着手说,“看看春节期间能不能多挣点。”

数据和算法,逼着一些外卖骑手想尽办法提高速度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送餐量。

于是,他们逆行、超速、闯红灯、跨栏等。但是这些“优化”的行为和数据,又会产生新的标准和游戏规则,驱使骑手们跑得更快、干得更多,但每一单的收入,却越来越低。

那他们可以选择拒单么,可以。但是往后平台会大幅减少派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极拷问:AI会让外卖员失业吗?

外卖员的故事讲完了,回到正题,AI会让外卖员失业么?

你是来搞笑的吧,怎么可能,AI怎么可能不要脸到抢体力劳动者的饭碗,你是对AI入魔吧。

等等,AI将会抢外卖员的饭碗,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到2027年,AI将导致全球约 83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到2030年,AI可能替代 5.55亿至8.9亿个现有岗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全球约 40%的工作岗位将受AI显著影响,其中发达国家因高技能岗位集中,受影响比例可能达60%。

好吧,就算AI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这也跟外卖员没啥关系吧。当然,这也引发了很多正反讨论:

正方观点:无人配送已来!

美团无人机:深圳试点单日配送破万单,误差率仅0.3%;

饿了么无人车:上海高校区实现“30分钟必达”。

反方证据:人性服务无可替代!

武汉暴雨夜:骑手老张帮客户代买退烧药,AI能读懂妈妈的哭声吗?

北京胡同战:无人机找不到门牌号,大爷怒吼:“我要投诉这个铁盒子!”

经济学悖论:
劳动力成本VS技术成本:当前养一个骑手月均5000元,部署无人车单台成本超20万。资本家账本里,替换700万骑手需要14万亿——这笔账,短期内怎么算都亏!

是的,从场景困难上,重庆8D魔幻立交、上海弄堂九曲十八弯、广州城中村"握手楼"等这些复杂的地理位置会让AI送餐驾驶系统迷路甚至崩溃。

从共情上,AI暂时也不能读懂人性里温暖的内心世界。

从突发情况来看,暴雨中护住餐箱、帮客户临时照看宠物、甚至协助扑灭初期火灾,这些教科书外的技能,AI至今难以复制。

从成本上来看,用AI智能设备送餐的成本太高。

但,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为16357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外卖市场,商业社会的需求和资本的助推,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

另,AI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未来,智能设备、无人机送餐,已经不远,看看这组照片吧,这可不是科幻片,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魔幻的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由AI模型生成

破局之道:外卖员的“AI生存指南”

策略1:从“车轮战士”升级“智能指挥官”

学习操作配送机器人运维,月薪轻松过万;

转岗成为AI调度员,用经验教AI“做人”(杭州某骑手培训后管理多台无人车)。

策略2:打造个人IP,转型“社区服务明星”

抖音直播送餐日常,粉丝打赏比跑单更赚;

承包老旧小区“最后100米”,帮老人代购药品、教用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暴涨)。

策略3:押注“机器短板”,专接高难度订单

医院ICU特殊配送、宠物紧急送粮——这些AI搞不定的场景,才是你的蓝海!

总结:在AI时代,外卖员想要更好地生存的发展,应该主动学习AI,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通过跨界让新技术为自己普通的送餐增添不平凡的光彩,解决AI不擅长解决的问题。

当有一天,机器人真的接管了外卖箱,外卖小哥们一定要打赢从‘跑腿’到‘指挥官’的突围战。

图片由AI模型生成

人与AI的“共生宣言”

回望历史,汽车没让马车夫灭绝,而是创造了司机、汽修工、汽车销售员……AI时代的外卖行业,注定是“骑手+机器人”的混合战场。

记住,能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本就不该是人类文明的骄傲;无法被取代的温度,才是我们穿越未来的船票。

以上,如果你觉得有所获,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并将内容分享给你身边的人,谢谢!

让我们一起,学AI、用AI、携手AI,同创美好未来。

-End-

来源:把AI当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