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跑步啊,这几年是真火了,感觉大街小巷都是穿着运动装、绑着护膝的跑圈人。不管是早晨天蒙蒙亮,还是晚上星星挂满天,总能看到有人在公园里挥汗如雨。不得不说,这种全民健身的热潮还挺让人欣慰的。但问题也来了,有些人的行为吧,真的让人有点想扶额叹气。你说好好的一个健康
说到跑步啊,这几年是真火了,感觉大街小巷都是穿着运动装、绑着护膝的跑圈人。不管是早晨天蒙蒙亮,还是晚上星星挂满天,总能看到有人在公园里挥汗如雨。不得不说,这种全民健身的热潮还挺让人欣慰的。但问题也来了,有些人的行为吧,真的让人有点想扶额叹气。你说好好的一个健康运动,怎么就变成了公共场合里的一场灾难呢?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跑步中的恶习,说实话,看完可能会有点扎心,但听我一句劝,如果真中招了,不妨改一改。
先来说个最经典,也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边跑边吐痰。这事儿,你是不是见过?反正我是碰上过好几次。有的人刚起步没两分钟,就开始像打机关枪似的往地上喷口水。一口接一口,那声音响得隔老远都能听见。我跟你讲,有一次差点踩到别人刚放置的成果,我当时那叫一个崩溃。这可不是小事儿哦!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提到,这种随地吐痰不仅不卫生,还可能传播病菌,每年因为这种行为引发的疾病传播事件增长率竟然高达5%到8%。要是再赶上流感季节或者其他传染病高峰期,可就更危险了。所以嘛,大哥大姐们,下一次出门跑步的时候带张纸行吗?想清嗓子可以理解,但别拿公共场所当自家后院。而且用纸擦擦,再扔垃圾桶,多体面多文明,是不是?
还有一种现象,说实话每次遇见都让我翻白眼炫耀自己的成绩。什么意思,就是那种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他每天10公里配速4分以内的大佬型选手。他们吧,一边用手机测数据,一边对旁人大肆宣扬,哎呀我这速度简直突破极限!然后顺便看看慢悠悠的小白初学者,用一种仿佛在看蚂蚁爬树一样的不屑目光。这类操作怎么看怎么尴尬。据调查显示,有3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在跑道上被类似言论击中过内心。不夸张地讲,一个本来兴致勃勃出来锻炼的人,很可能因为这些酸味十足的话失去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本来大家图的是开心和健康,又不是为了比谁牛。如果真喜欢攀比成绩,那建议组队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好不好?
不过,比起炫耀型选手,还有一种更加扎心的问题,那就是多人并排占据整条赛道。尤其是在一些比较窄的小路或操场上,经常出现三五个人肩并肩慢悠悠走着,然后后面所有想超车的人只能干瞪眼。我记得有一次差点撞上一位阿姨,她突然停下来系鞋带,却完全忘记后面还有人在飞奔。当时连耳机线都甩飞出去了一截。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因为这种情况导致的意外事故一年少说都有数百起。而且如果遇到了晚间光线不足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磕绊甚至摔倒。所以拜托啦,各位朋友,要团队训练请保持单列模式好吗?宽度控制在1米左右,不仅安全还能提升效率!
再来说另一个特别扰民的问题外放音乐或者视频声效。在宁静悠闲的夜晚,当所有人沉浸于自然与呼吸之间时,总会冒出来那么几个音量炸弹,他们把手机开得震天响,从抖音神曲一直循环播放到网络段子集锦,全程无缝切换。我是真的服气啊,这是怕周围人不知道您今天刷够屏了吗?科学研究表明,当环境噪音超过60分贝,对人的注意力和情绪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更不用提那些原本打算通过慢跑冥想舒压的人,被吵醒思绪之后估计只剩满脑子的问号。不过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戴个耳机就搞定了。这样既能享受音乐又不给别人添麻烦,两全其美。
最后,我们必须谈谈那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跟陌生人一起尾随式奔跑。这件事情乍一听好像没什么,但实际体验起来真的非常瘆人,尤其对于女性朋友而言更是如此。有时候她们只是选择某个方向独自前行,却发现总有人距离不到半米紧贴身后,说不上来具体目的是什么,只觉得背脊发凉。《心理学今日》做过相关调查,高达80%以上参与者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受到明显的不安甚至恐惧。如果你也喜欢追随他人的脚步,那么请稍微留意一下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合理距离(2-3米为佳)。毕竟尊重空间感才能赢得信任,而非制造困扰。
所以归根结底啊,不管咱们以何种理由投入这项活动,都应该尽量避免成为别人眼里的反派角色。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有义务维护共同环境秩序。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收拾自己的垃圾、避开尖锐评论、不妨碍通行等等,其实没有那么难,对吧
来源:马拉松跑步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