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春晚才发现,“时间的朋友”原来是李子柒!

360影视 2025-02-04 21:39 2

摘要:有句讲句,假如是前几年除夕,比如18、19、20年看到她,都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慨。正当红时,怎么红都是应该的。

今年是真没想到,陪过年的居然是李子柒。

她连续亮相了河南、川渝、总台春晚和华人华侨春晚,带来的都是非遗节目。

简直已经取代了“包饺子”,成了蛇年春晚的标识了。

印象中有一次刘润问,做视频的达人你有没有特佩服的?

如果放到今年,我肯定说李子柒。

看到她仍然在捣鼓非遗,第一个念头就是:她红了多久了?而且居然是断更了三年复出的?

有句讲句,假如是前几年除夕,比如18、19、20年看到她,都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慨。正当红时,怎么红都是应该的。

但在这个健忘的年头,活活停了三年才复出,还很自然地是顶流。

基本上是我看到的最成功、也最平静的返场。

印象中,没更新的这几年,她几乎等于退网。

一边“补瞌睡,陪奶奶”,一边到处充电,去各个省去学非遗手艺,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

开玩笑说,上一个这样勤奋找非遗大师的还是小罐茶吧?

如果稍微了解自媒体网红这个行当,就会知道“复出”两个字多难,它迭代太快、太残酷了,人们也太健忘了。

这是个“槿花一日自为荣”的世界,新人飞快取代旧人,人们都理所当然地喜新厌旧。

就说刚过去的2024年,娱乐硬糖写了这么一段:

年初,吃瓜群众还操心小英的“苦瓜大队”;3月,还在被开封王婆迷住;5月郭有才一首《诺言》,让多少高共情人士跑到菏泽打卡;后面几个月又为东北雨姐吵得不可开交;岁末杀出有金夫妇,让所有人称赞“先天互联网圣体”。

然而春节一过,这些仿佛都成了遥远的记忆,流量迅速退场,围观者一哄而散。许多网红的终场往往是三种:不当红、不记得、不可说。就问瑞士卷还记得吗?“流浪大师”还记得吗?

所以网红或多或少都有流量焦虑。听说有些达人因为不红了,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难受到抑郁。

更何况,视频这个行当,模仿山寨成风,几年里冒出来许多高仿李子柒。各路操盘手都想占领她的生态位,连越南的山寨版都出来了。

但是李子柒停更几年,几乎没干什么事去刻意刷脸、维持热度,也感觉不到她有多少流量焦虑。偶尔一两个采访,她敢放话说本来自己也没什么好失去的。

听过好几个人说“她可惜了”,宣判她已成为过去式。结果一回来,照样顶流,陪你过年。

很励志啊。

其实以上还不是我觉得最难的。

最难的是,她能忍得住不赚一些快钱,没在各种裹挟和诱惑下做一些事。

任我行咋说的,“《葵花宝典》,任何学武之人,一见之后决不能不动心。”

但印象里,李子柒现在仍然不直播不带货,也几乎没有商业代言和公开站台,除了拿回品牌,注册商标,别的都很安静。

去年11月刚复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可能她马上要直播带货了。

退一步说,她即便做了也无可厚非。没人能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入袋为安,人之常情。

事实上,李子柒可能受到的压力和诱惑,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比如直播,她稍微一松口,货有人选,直播间有人张罗,流量有人给,一个小目标先揣在兜里不香么?商家开心,地方政府也高兴,皆大欢喜。

还有广告代言、商业站台,一松口就是利益。她不是带着奶奶么,正好代言高端康养,多对口,拍一个广告半小时就完了,商业嘛,不丢人,奥运冠军都可以拍,她一个散人为什么不可以。

人红的时候,很多钱,你要了,人家还感谢你。你不要,反而被人说清高胃口大。

而且,压力和诱惑不但来自于利益,还来自于人情,甚至有你不便拒绝、不好拒绝的。

有人不就问么,刘德华怎么总拍一些烂片。其实就是人缘好,朋友太多,太好说话,谁的忙都帮衬,最后欠一屁股片子。

别忘了这姑娘是穷过的,上中学都是好心人资助的,她打工曾经很苦,据说还睡过公园。尝过苦日子,本来对短期利益会更难抵抗。她却能抵御得住。要换我那多半不行。

很多人大概会认为,她商业上极其谨慎,乃至于佛系,这是维护“人设”,为了经营品牌形象。

我咋会不明白什么是人设。我不看黄书你以为是没兴趣?

但事实上,这几年我更大的感触是,人生的许多关键选择,不是光“人设”问题,很多诱惑也不是“人设”可以抵御的。

它最终一定是和人的本真性情有关系,得骨子里有种静得下来的东西。

说抽象点,就是知行合一;说具体点,就是内心里,她对快速的商业化有抗拒感、抵触感,天生是个淡泊性子。

这么多年看下来,她热爱非遗,不是假装的。

有一说一,网红,可不一定真喜欢自己摆弄的东西。素食主义网红私下吃红烧肉,为数不少的。

星宿老怪都说自己喜欢孔子,还拉了不少流量。

但对李子柒的观感是,她对非遗确实是真喜欢。

她去学东源木活字,成都漆艺,扬州绒花,有的一整就几个月,像模像样做出来,不喜欢是做不到的。

我去固城湖看螃蟹,一晚上就被蚊子盯得落荒而逃。难道我不想赚钱?不想立勤恳吃苦人设?做不到明白吧。

李子柒费工耗时学那些东西,一条视频甚至能拍一两个月,这就是她的护城河。

还记得有个号叫“壹条”吗?刚出来的时候,很吸睛,每次就真的发一条视频,精工细作,很有工匠精神。

但渐渐地壹条就变两条、三条,甚至七八条了。李子柒这么多年,却还真的是“壹条”。

所以表面上她很容易被山寨,大眼睛尖下巴的乡村姑娘哪里没有,找间农家院子,再搭配上一个老婆婆,都能做。

但别人偏偏就不灵。李子柒的慢悠悠,对手上一块布料、一把泥土的本能亲近和喜欢,让她很难被替代。

动作慢,不跟风,就经得起“耗”,用句武侠术语叫气息绵长。除了本业正事,她别的什么都不做,反而对了。

她还有个特有意思的地方,不膨胀,不爱给自己上价值。

有点余秀华那个意思,只不过措词文雅些。

忘了是哪一次采访了,李子柒说我上厕所也拿纸,也不是拿小木棍儿刮。

活活笑死。

粉丝们说你是不是古代仙女,她说不是,我是绵阳一个现代人,过的现代生活。

有这个慧根,职业生涯至少还要再长十年。

所以学历这玩意儿也有用也没用。多少高学历的人膨胀得不行,不如辍学的李子柒。

我看她采访算比较多的,有一点你发现没,她不是那种截胡流量的,我就是非遗,非遗就是我,不是这样。而是言必称传统文化和手艺,把流量引导过去。

最近有次春晚采访,她说“非遗传承人,他们比我更值得关注。”站位明确,把自己定位成一座桥梁。

所以有评论说,好的流量就应当导向美好,用光去照那些最缺光的人。

非遗传承,许多都是在遗忘边缘的。好比南通蓝印花布的非遗传承人王振兴,已经85岁,说真的,老人有多少机会被大众看到?

李子柒这种博主去,大家就看到了,知道了世上有“小青缸”这么个土靛发酵染色技术,弄出来的布真好看。

春晚上面,李子柒穿的服饰,就是她和许多非遗传承人共同创作的。后来总台春晚的采访视频里,李子柒介绍了背后的“英山缠花”的传承人陈广英,“扬州绒花”的传承人杨家惠,“北京绢花”的传承人杨秀芬,“武汉植物染”的传承人黄荣华等等。她作为一个流量开关,放进去,“非遗”这个老屋子就像通上了电,亮堂起来。

这是好事吧。要是武侠行当出一个李子柒,也不会现在这样,拍打戏都找不到人。

想起罗振宇跨年演讲,有一句挺绝的发明,叫“时间的朋友”。

其实老罗在做文明之旅前,看着更像“时间的老板”,把时间都盘明白了。

李子柒倒真的像时间的朋友。

我祈祷他俩不要相遇。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