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零食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0 年到 2022 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4100 亿元持续增长至 11654 亿元 ,预计 2027 年将达 12378 亿元。然而,近年来零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零食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0 年到 2022 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4100 亿元持续增长至 11654 亿元 ,预计 2027 年将达 12378 亿元。然而,近年来零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品牌零食店、集合店和折扣店不断涌现,市场总体消费增速却未显著提升。像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卫龙等知名零食品牌,均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三只松鼠营业收入已连续四年负增长,距离 2019 年 101.73 亿元的营收巅峰渐行渐远;卫龙辣条的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2023 年调味面制品销量下滑 17.4%。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哪些年龄群体对零食的热情在减退,不爱吃零食的年龄分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零食往往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零食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幼儿来说,零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挡。幼儿的胃容量较小,每餐进食量有限,新陈代谢却很迅速,这使得他们在正餐之间容易感到饥饿,零食便成为了补充能量的便捷选择。而且,幼儿的味觉和嗅觉非常灵敏,对口感和味道的要求较高 ,零食往往具有浓郁的味道和鲜艳的色彩,像香甜的糖果、酥脆的薯片,这些都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孩子们的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而零食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巧克力豆的五彩斑斓、形状奇特的饼干,都能让孩子们在品尝零食的过程中获得新奇的体验。在社交方面,孩子们之间也会相互模仿和交流,吃零食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分享零食来建立友谊和社交圈子。就像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会互相分享自己带来的小零食,小小的零食瞬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收获了纯真的友谊。
随着年龄增长,到了小学和中学阶段,孩子们对零食的喜爱依然不减。学校周边的小卖部总是人满为患,放学后,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冲向那里,挑选自己心仪的零食。辣条、棒棒糖、干脆面等零食备受青睐,这些零食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口味独特,能够满足孩子们对味道的追求。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压力逐渐增大,零食也成为了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在课间休息时,吃一包小零食,能让他们暂时放松心情,调整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
到了青少年阶段,零食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意义。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融入群体,寻找归属感,而零食成为了他们社交互动的重要媒介。
在学校里,课间休息或午休时间,常常能看到青少年们围坐在一起分享零食。这种分享行为不仅是简单的食物交换,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的方式。通过分享零食,他们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形成紧密的社交圈子。比如,在一场校园活动中,同学们会各自拿出自己喜欢的零食,互相交换品尝,一边吃一边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原本不太熟悉的同学也因此变得亲近起来。
青少年对潮流文化和新鲜事物充满热情,网红零食、进口零食等成为了他们追逐的对象。这些零食往往具有独特的口味、新颖的包装或有趣的营销方式,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像曾经风靡一时的 “脏脏包”,因其独特的食用体验和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迅速成为青少年们追捧的对象。大家纷纷购买品尝,并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分享自己的 “吃包” 体验,仿佛不吃上一个 “脏脏包” 就跟不上潮流。还有一些进口零食,如日本的白色恋人饼干、韩国的火鸡面等,也因其异国风味和独特包装,受到青少年的青睐。这些零食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味蕾,更成为了他们展示个性和品味的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步入大学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对零食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大学时期,年轻人开始独立管理生活费,他们需要在各项生活支出中进行权衡。职场新人面临着房租、水电费、社交等各种开销,经济压力逐渐增大,消费观念也更加理性。在购买零食时,他们不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只注重口味和品牌,性价比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曾经在大学宿舍里,大家可能会为了购买一款新出的网红零食而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但现在,当看到一款价格较高的零食时,他们会仔细计算每克的价格,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某款零食价格涨幅过大,即使曾经非常喜爱,也会果断放弃购买。就像某品牌的薯片,以前价格亲民,是宿舍里的常备零食,但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大家购买的频率明显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价格更为实惠的散装薯片,虽然品牌知名度不高,但口感和性价比却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除了经济因素,年轻人健康意识的觉醒也使得他们对零食的选择更加谨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对零食的成分和营养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开始意识到,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零食,如薯片、糖果、辣条等,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肥胖、龋齿、高血压等疾病。
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身材,他们逐渐减少了对传统零食的摄入,转而选择一些更加健康的零食替代品。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成为了年轻人的热门选择。酸奶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也备受青睐。水果干则保留了水果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口感香甜,是健康零食的不错之选。在办公室的下午茶时间,常常能看到年轻人吃着坚果、酸奶或水果干,享受健康又美味的零食时光。
在信息时代,消费者对零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更容易被曝光和传播,一些零食品牌因添加剂超标、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对这些负面信息更加敏感,这也影响了他们对零食的购买欲望。
某知名辣条品牌曾被曝光生产环境恶劣,添加剂使用超标,这一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许多年轻人表示,看到这些报道后,对该品牌的辣条产生了恐惧心理,即使曾经非常喜欢吃,也不会再购买。还有一些零食品牌,为了追求口感和延长保质期,添加了大量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和香精,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害。年轻人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对零食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减少了对零食的消费。
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他们逐渐远离零食。进入职场后,成年人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每天朝九晚五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让他们在忙碌的间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快速补充能量且营养均衡的食物,而不是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
比如,一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上班族,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会议,早餐可能只是简单地在路边买个三明治,午餐和晚餐则是在公司附近的餐厅解决。在工作间隙,他会选择喝一杯咖啡来提神,而不是吃零食。因为他知道,零食虽然能带来短暂的饱腹感,但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反而可能会让人在下午感到更加疲惫。此外,成年人开始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他们会定期进行锻炼,合理安排饮食,追求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新鲜的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健康食品成为了他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零食则逐渐被边缘化。
心理状态的变化成年人在心理状态上也与青少年有很大不同,这也影响了他们对零食的态度。青少年时期,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吃零食可能是一种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方式。而成年人在经历了更多的生活磨砺后,心理更加成熟,他们意识到零食消费背后的情感因素,不再仅仅依靠零食来满足情绪上的需求。
当成年人面临工作压力或生活烦恼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运动、阅读、与朋友聚会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例如,一位职场妈妈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心情低落,但她并没有选择吃零食来排解情绪,而是选择去健身房锻炼。在运动的过程中,她释放了压力,调整了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此外,成年人更加注重长远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他们明白过度食用零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因此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提供长久满足感的健康食品,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暂的零食快感。
经济观念的更新随着经济的独立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成年人的经济观念也发生了更新。他们开始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对每一笔支出都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在购买食品时,他们更愿意为那些有价值、可持续的食品买单,而不是将钱浪费在对健康无益的零食上。
例如,一位 30 岁的职场人士,在购买食品时会优先考虑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他会选择购买有机蔬菜、优质肉类和新鲜水果,而不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但营养价值不高的零食。他认为,虽然这些健康食品的价格较高,但它们能够为自己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魄,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相比之下,零食虽然价格便宜,但除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外,对身体并没有太多好处,因此他会尽量减少对零食的消费。
到了老年阶段,人们的饮食习惯通常已经相对稳定,对零食的兴趣普遍较低。老年人的味觉和嗅觉功能逐渐衰退,对食物的敏感度降低,这使得他们对零食的味道和口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敏感和追求。曾经喜爱的巧克力,如今吃起来可能觉得味道过于甜腻,难以激发他们的食欲。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肠胃蠕动变慢,消化酶分泌减少,这使得他们在消化食物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零食,如薯片、蛋糕、糖果等,往往不易消化,容易给肠胃造成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因此,为了保持肠胃的健康,老年人会更倾向于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菜等,而减少对零食的摄入。
从健康角度来看,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他们需要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零食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人工色素,这些成分对身体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控制病情,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会严格控制饮食,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减少对零食的消费。
综上所述,不爱吃零食的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和老年人。成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心理状态的成熟以及经济观念的更新,逐渐减少了对零食的消费;老年人则因饮食习惯的稳定、味觉嗅觉的衰退以及消化功能的减弱,对零食的兴趣普遍较低。
然而,零食与年龄的关系并非绝对,不同年龄段对零食的态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健康意识、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以及零食的种类和品质等。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不同个体对零食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零食行业而言,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应不断创新和调整产品策略。一方面,注重产品的健康化和营养化,研发更多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零食,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另一方面,关注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通过优化产品包装、口味和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撩哥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