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幽深的林中,有一位静谧而美丽的“姑娘”——兰花。兰花有斑斓的色彩和“万千”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描绘的一位轻施粉黛的小姑娘,既有着高洁、坚贞的君子气质,又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品格。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让我从陌生到熟悉,最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群林中“姑娘”。它生于幽谷
这株兰花太美了,大家称她为林中“姑娘”!
_马维银等
在幽深的林中,有一位静谧而美丽的“姑娘”——兰花。兰花有斑斓的色彩和“万千”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描绘的一位轻施粉黛的小姑娘,既有着高洁、坚贞的君子气质,又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品格。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让我从陌生到熟悉,最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群林中“姑娘”。它生于幽谷,静谧生长,悄然开花。那清新淡雅的气质,总是让你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探寻那隐匿的兰花。每当发现一个没有见过的物种,就像发现一片新大陆,所有的疲惫瞬间消失。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充沛的水热条件,构成了从海拔 210 米的热带雨林到3 404.6 米的高山草甸垂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中国兰科植物共有 1300 余种,云南省就有 760 种。在2020 年,德宏州开展了一次兰科植物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分布着 394 种兰科植物,占云南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杓唇石斛
兰科植物的生活习性各异,有根生于土中的地生兰,有附着于树干、树枝、枯木或岩石上生长的附生兰,也有不含叶绿素,依赖分解物质生存的腐生兰。在热带雨林中,附生型兰花尤为常见,它们如同空中的花园般引人注目。洁白无瑕的贝母兰( Coelogyne spp.)、 姿 态 低 调 的 羊 耳蒜( Liparis spp.) 以 及 形 态 多 姿 的 石 豆兰( Bulbophyllum spp.),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其中最为惊艳的当属绚丽多彩、种类繁多的石斛( Dendrobiumspp.),包括球花石斛( D. thyrsiflorum )、报春石斛( D. polyanthum )、长苏石斛( D.brymerianum )、杓唇石斛( D. moschatum )、喇叭唇石斛( D. lituiflorum )等,它们以其艳丽的花朵共同装点着繁茂森林,形成雨林里独特的空中花园景观。
喇叭唇石斛
球花石斛
除了附生兰,地生兰科植物同样引人注目。例如虎舌兰( Epipogium roseum )和 肉 药 兰( Stereosandra javanica ), 它们无需叶片支撑,仅凭一支花柱就能破土而出,仿佛是大自然睁开了眼睛,好奇地观察着人间。此外,还有一类腐生型兰科植物,如大理铠兰( Corybas taliensis )、山珊瑚( Galeola faberi )、尾萼无叶兰( Aphyllorchiscaudata )等,它们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或腐烂组织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存。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兰科植物丰富了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与欣赏自然之美的宝贵资源。
大理铠兰
兰科植物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兰花作为盆景养护,且乐趣无穷,野生兰花的生存因此受到了威胁。在 2022 年我国颁布的植物保护名录中,兰科成为被纳入保护级别最多的科之一,特别是所有野生石斛属植物均被列为保护对象。无论是地生兰还是附生兰,每一属兰科植物都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精心呵护。
01 石斛属
石斛属( Dendrobium )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主要为附生草本植物。中国记录有 98 种石斛,其中云南发现 64 种,德宏地区就有 60 种,包括近年来发现的盈江石斛( D. dantaniense )、瑙蒙石斛( D. naungmungense )、蜻蜓石斛( D.pulchellum )等。石斛属假鳞茎形态多样,如圆柱形、纺锤形、扁卵形及串珠形 ;花色丰富,有红、黄、绿、紫、白及混色。通常细茎而花小的类群多用于药用,而茎粗花大的种类则作为观赏花卉。
石斛属植物易于养护,常见于树干上生长。其中兼具观花与茎的石斛有肿节石斛( D. pendulum Roxb.)、 鼓 槌 石 斛( D.chrysotoxum Lindl.)和串珠石斛( D. falconeriHook.)等。以观花为主的种类如球花石斛、杓唇石斛等,以其花朵数量多、花枝长、花期持久著称。此外,石斛以其香气闻名,分为浓香型和清香型。浓香型代表有杓唇石斛、细茎 石 斛( D. moniliforme ) 和 重 唇 石 斛( D.hercoglossum )等 ;淡香型则包括串珠石斛、玫瑰石斛( D. crepidatum Lindl.)和紫婉石斛 ( D.transparens ) 等。
报春石斛
石 斛 属 植 物, 如 铁 皮 石 斛( D.officinale )、 细 茎 石 斛, 是 传 统 中 药“石斛”的原植物,其中梳唇石斛( D.strongylanthum )被誉为“小虫草”。在传统医学中,石斛具有补虚、除痹下气,补五脏、强阴益精,健阳、补肾益气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属植物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等作用,同时对增强免疫力、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无论作为观赏植物还是药用,石斛都是广泛使用且备受青睐的植物。
紫婉石斛
02 火焰兰属
火焰兰属( Renanthera )是一种大型附生兰,以其鲜艳如火的花色闻名。这类兰花偏好温暖湿润环境,适应全日照或半阴条件,耐热但不耐寒。火焰兰观赏价值极高,广泛用于园艺及育种领域。全球约有20 种火焰兰,中国记录了 3 种 :火焰兰( R.coccinea )、云南火焰兰( R. imschii )和中华火焰兰( R. sinica ),云南火焰兰为中国云南特有种。2020 年 4 月以来,在德宏州进行了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在该区域多地发现了野生火焰兰的分布,表明这一濒危物种在德宏仍有存活。
云南火焰兰
03 独蒜兰属
独蒜兰属( Pleione )是兰科中一种小型草本植物,既可附生也可地生。全世界约 27种独蒜兰(含 8 个天然杂交种),其中 25 种分布在中国,15 种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喜马拉雅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被认为是独蒜兰属植物多样性的中心地带,云南占据了约 70% 的种类。
黄花独蒜兰
白花独蒜兰
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 4 种独蒜兰——黄花独蒜兰( P. forresti i)、白花独蒜兰( P. albiflora )、芳香独蒜兰( P. ×confusa P.)和秋花独蒜兰( P. maculata )的基础上,2023 年又发现一新分布种疣鞘独蒜兰( P. praecox ),这使该区域记录到的独蒜兰增至 5 种。
独蒜兰以其独特的花形和艳丽丰富的色彩闻名于世,根据开花时间可分为春季开花与秋季开花两大类。春季开花者较为普遍,通常在 4—5 月间绽放,而秋季开花则集中在 9—10 月。这类兰花的萼片和花瓣多为单一颜色,但唇瓣却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点状、条纹到块状图案不等,颜色范围涵盖棕色、黄色及紫色等多种色调。值得注意的是,唇瓣的颜色和图案在不同个体甚至同一种类内都存在显著差异。
独蒜兰的假鳞茎不仅是重要的储水和储藏营养物质的部位,还具有冬季休眠特性,帮助独蒜兰度过干旱的冬季。在亚洲多个国家,这种假鳞茎被作为传统药材使用。在印度东北部及尼泊尔等地,人们利用独蒜兰来治疗割伤、肝脏疾病。在我国,独蒜兰的假鳞茎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平喘止咳、消炎镇痛等功效并被用在中成药配方中。这些应用反映了独蒜兰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资源。
04 虾脊兰属
虾脊兰属( Calanthe )是一种地生兰,因其花朵形状类似小虾而得名。中国有 60 种虾脊兰,其中云南记录了 22 种。在德宏州发现了 14 种,包括 2023 年发表的新种——盈江虾脊兰( C. yingjiangensis )。盈江虾脊兰与镰萼虾脊兰( C. puberula )相似,但其唇瓣中部有一个椭圆形黄色斑点和靠近柱体基部的四条紫色脉络,唇瓣侧裂片呈三角形且明显小于中间裂片,侧萼片向下反卷,目前仅在盈江发现。
虾脊兰植株大小各异,花色丰富多样,如白、黄、粉、绿色等,并以总状花序排列,观赏价值极高,因此被广泛栽培。此外,部分种类还具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国民间传统医药中用于治疗结核病、外伤及痔疮等。兰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以其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深受人们喜爱。即便生长在崇山峻岭或悬崖峭壁,人们也渴望拥有它。为平衡养殖需求与野生兰花保护之间的矛盾,人工培育技术应运而生,兰花姿态更加多样、色彩更为丰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野外兰花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古人云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从保护者的角度看,既然兰花生于深谷,就应该让它继续在那里自由生长,而非将其带离原生环境。总之,让兰花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才能保持其原始之美。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