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定私域新年目标?看看这些高手是怎么规划的

360影视 2025-02-05 13:17 3

摘要:一位私域从业者在见实社群里分享了老板定的2025年目标。这个数字听起来有些夸张,毕竟,目标谁都会定,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又该如何配置资源。

2025私域开年大会定档3月12日-13日,广州!

“15倍增长!”

一位私域从业者在见实社群里分享了老板定的2025年目标。这个数字听起来有些夸张,毕竟,目标谁都会定,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又该如何配置资源。

年初,各大团队又到了为新一年立Flag的关键时刻。围绕这个问题,见实邀请到某教育赛道的私域增长从业者Luffy,进行了一次深聊。在和见实的对话里,Luffy反复提到,所有增长最终都要围绕营收和利润展开,而不是单纯追求用户数量增长。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以用户为中心和经营者视角

比如他们服务的老年用户,在加微环节,看到弹出二维码时,常常一脸懵,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团队发现这个问题后,接入了获客助手,加上召回策略,流程优化后,效率一下子上去了。

围绕整个增长目标,我们和Luffy又深挖了一步,聊到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渠道布局,还有投放流量和自然流量怎么配比,等等。

今天是开工第一天,你的团队也在面临私域目标制定和讨论的问题吗?先制定好的大牛们,是怎么一步步把目标拆解落地?以下就是这次深聊的精彩片段,如下,enjoy:

01 我们2025的目标是3倍增长

做增长时,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沉迷于好友数的上升,因为这往往只会带来运营压力的增加。增长必须从利润角度出发,从用户质量和线索质量出发,找到关键杠杆,挖掘现有私域或公域流量的价值。

见实:2025目标怎么定的,背后思考逻辑是什么?

Luffy:实现3倍增长。在制定目标时,可以参考华为的管理方法论,从宏观视角出发,结合行业趋势、市场环境、产品布局和目标人群的增量潜力,做自我剖析,明确团队的优势和短板,找到关键的杠杆点。

战略目标确定后,可以采用 OGSM 模型(目的-目标-策略-行动)来拆解任务,确保从增长团队到私域、转化团队等各个环节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

见实:如何拆解目标,主要渠道有哪些?

Luffy:可以从经营者视角出发,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虽然会有一部分流量通过投放和渠道引入,但建议更重要的是内部公海和私域流量的破圈与营收提升。

目标可以拆解为三个板块:一是花钱买量,二是现有用户的机会挖掘,三是用户转介绍。通过数据验证逐步调整策略,确保目标可达成。

见实:全行业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大家常提到一个观点“增长的前提是先有增长”,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

Luffy:从经营者角度出发,反推整个增长模型,才是更健康、更有利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或渠道去触达用户,甚至向外拓展新人群。

见实:外部视角看,银发经济是相当有潜力的赛道,你身处其中的判断是什么?

Luffy:我认为银发人群的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大家可以参考日本的过往,日本的适老化产品和银发经济产业链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银发产业链依然很发达。

从宏观角度看,银发经济有很多细分领域值得挖掘,比如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医药类公司都在争先布局。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3-5年银发圈的竞争压力不会小于当年的K12教育。而当年K12的用户,很多就是现在的银发圈的潜在客户。比如,当年的30多岁的宝妈宝爸,现在也已经迈入40岁,他们的消费能力和需求都在变化。

此外,银发经济目前还存在很多信息差和认知差。虽然现阶段可以借鉴的行业不多,但我预判未来3年内,银发赛道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公司。政府也在成立相关机构,加强对银发经济的监管和服务。

02 付费流冲量,免费流维稳

核心方法是基于用户需求,通过数据节点捕捉用户的心理变化与行为。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迭代优化全链路,也是操盘手最为关注的环节。

见实:请进一步拆解目标和渠道布局,以及如何扩展渠道。

Luffy:前面我提到过一些工具,比如OGSM(目的-目标-策略-行动)模型,适用于所有公司推进目标拆解。可以先定一个总目的,这个目的是定性的,而非定量指标。再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并围绕这些指标制定策略,策略后面还会加上衡量。

然后是行动部分,会明确“谁去做”“什么时候做”,并以周和月为单位跟踪进度。OGSM 模型是贯穿公司多个部门的体系化工具,值得学习。

关于渠道布局,付费渠道和免费渠道的占比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很多老板特别喜欢免费流量,觉得成本低,但根据我的经验,这其实有局限性。从理论上讲,付费和免费流量的占比应该达到1:1,这是最健康的状态。

但目前在教育行业,比较常见的是付费流量占比依旧很高,免费流量和自然增长较少。这种布局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投放成本过高,即使ROI(投资回报率)表现不错,也会面临挑战。比如在K12教育行业竞争激烈时,水位线曾高达数千元。

目前,大多数渠道布局大概是8:2(付费:免费),建议提高免费渠道和差异化渠道的占比。当一个品类在各个投放渠道中已经占据较高水位时,就需要更多免费渠道来对冲流量健康度。有些品类可以在免费渠道中能挖掘到很大的流量深度,比如我看到过一个案例,分销客能扛起整个大盘业绩的50%,虽然上限空间有限,但流量健康度更高。

见实:免费流量可以从哪里获取?给大家支几招。

Luffy:可以考虑通过三种方式获取免费流量:

原生IP内容:在公域平台布局矩阵号,分享优质教学内容。这些账号能收回约一定的高质量流量,因为内容本身就能吸引用户。

用户转介绍: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鼓励用户口碑传播。

分销合作:根据产品特点,与MCN机构或达人合作,采用CPA(按线索付费)或CPS(按销售付费)模式。如果模型健康,这些流量几乎可以视为“免费”,因为成本是基于效果付费的。

见实:付费增长整体体系如何高效运作?

Luffy:可以参考一个方法论叫“用户旅程地图”,梳理用户从看到广告到报名、加微信、进群甚至各种行为数据的全过程。通过用户调研和验证,了解用户在每个环节的心理状态,比如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删除我们,或者为什么进群。这些细节帮助我们完善增长策略,而不是仅仅依赖数据。

很多投放团队会陷入一个误区,上来就分析人群包、年龄、性别、城市等数据,但如果不了解业务和用户,这些分析大概率是纸上谈兵。我们更注重深入用户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

比如,对于老年人群,采用简单明了的大字报海报反而效果更好,因为用户能吸收的信息有限,真诚才是必杀技。总之,做业务、产品和内容的底层逻辑一定是了解用户需求,把他们当作真实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也可以结合三方数据,打通自家的CDP(客户数据平台)中核算阈值。尤其是对于一些日消耗几百万的跑量团队,数据监控非常关键。一旦某个板块的投放计划超出阈值,可能会导致账户空跑一天烧掉几十万,却浑然不知。所以,抓取过程数据和结合大头资源的功能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工具,也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见实:在观察中老年群体时,有哪些现象?

Luffy:主要是用户使用习惯上的差异。比如,中老年用户在落地页弹出二维码时会很困惑,不知道怎么操作。接入获客助手,并结合召回策略,优化了报名后的路径。用户报名后直接跳转到销售手中,这样能快速了解用户属性并优化转化率。

再比如,银发用户更喜欢音频和视频类内容,因为文字对他们来说理解成本很高。比如,简单明了的音频或图文转视频的形式,对用户服务体验更好。

03 增长的门槛并不高,但天花板很高

增长的天花板高度取决于对生意的理解。许多优秀的操盘手本质上都是生意人,他们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今天投入一万块钱,如何才能赚到两万甚至更多”。

见实:如果要完成高质量增长,有哪些心得?

Luffy:我建议大家警惕“打工思维”,把自己放在老板的位置上思考。送给大家一句话:“借假修真”,希望大家都能修炼出操盘手的核心能力,因为老板更喜欢和同频的人交流,这也会帮助你不断成长。

见实:在做增长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坑?怎么避开。

Luffy:之前参与的一个案例,一年辛苦跑了几百万用户,看用户数时很有成就感,结果盘完利润却少得可怜。所以大家在操盘业务时,一定要关注利润,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业务模式无法产生利润,意味着你可能没有竞争力。

其次,我从大健康行业转到教育行业时,很不适应,因为我不太了解教育行业的具体情况。虽然之前接触过老年大学等项目,但对教育行业的前中后环节并不熟悉,刚转行时踩了很多坑。

如果要转行,一定要提前了解新行业的细节。有几种方法:一是与行业前辈交流,比如见实社群就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二是多与直属领导沟通,了解他们对你的期望和业务思考,避免跑偏。

接着,定目标和战略时,不要只听老板的想法,一定要有数据或行业案例支撑。不要用表面数据做分析,因为有些竞品展示的数据可能是虚假繁荣。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用户至上,用户自然会回报你。不要为了增长而增长,也不要做出伤害用户的行为。

PS:下方加入见实会员,就能免费参与2025私域开年大会,同时可免费获取见实所有白皮书(40+)、课程,免费参与2025第一批游学“走进20+名企”(全年至少50+期)。

↘私域服务对接

1.私域换量联盟 2.超全1273篇私域案例合集

来源:见实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