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勤:推动重症胰腺炎诊疗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 从国内走向世界

360影视 2025-02-05 12:47 3

摘要:东部战区总医院(简称“东总”)重症医学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转诊医疗中心,始终站在胰腺炎诊疗探索的最前沿。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 通讯员 方丹东)东部战区总医院(简称“东总”)重症医学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转诊医疗中心,始终站在胰腺炎诊疗探索的最前沿。

东总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胰腺炎中心主任李维勤教授,作为全球重症胰腺炎领域论文最多的作者,其和团队的每一步探索,都深深吸引着业界的目光。

2024年,李维勤教授及其团队又在如何布局与深耕?在“2024第十一届重症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暨江苏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年会”期间,《医师报》特别专访了李维勤教授,请他分享了团队近一年的探索与成果。

做转诊平台、做联盟:规范急性胰腺炎诊疗

“东总重症胰腺炎中心规模再扩容,团队成员飞速成长。”2024年年初至今,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团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李维勤教授透露,目前,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共辖3个病区,床位总数达到70张。新增设的第3病区为接纳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急性胰腺炎转诊病例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以来,科室已接收全国转诊的900多例重症胰腺炎患者。

团队中的各级医师们在各自的领域迅速成长,各有特点、各有绝技,齐心协力推动学科不断壮大。其中,多位医师已晋升为硕士或博士生导师,更有两名优秀医师入选江苏省“杰青”。

“恩师黎介寿院士临终前交给我一个任务,我还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就是做转诊平台、做联盟,规范胰腺炎诊疗,从而进一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秉承这一使命,2023年11月,第十届重症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上,由东部战区总医院牵头的急性胰腺炎诊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成立一年来,已吸引120余家医院加入,其中不乏众多高水平的医疗团队,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进一步推动工作。”李维勤教授分享道,“得益于5G技术的强力支持,联盟内部已完全打通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疑难病例深入讨论及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极大地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远程大查房是联盟的特色精品活动之一,每两周一次的周五早晨7:30至8:30,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疑难及危重病例进行详尽查房与深入讨论,并通过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平均每场累计观看人次超1万,广受各级医师欢迎。

“我们计划将大查房项目持续进行下去,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联盟内医师的诊疗水平,更能让查房的患者直接受益。”李维勤教授强调。

此外,在医师培训领域,东部战区总医院同样牵头开展了不少工作。“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举办了多期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治的专题训练营,并在年底组织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专题研讨会。”李维勤教授介绍。同时,联盟各分中心也在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分享宝贵的临床经验,共同制定诊疗规范,相较于传统学会组织更“接地气”。

做更好的研究:研究小组+联盟 相辅相成

“做更好的研究,让更多人获益。”早在6年前,李维勤教授团队便开始积极运营中国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小组(CCCNCTG)和中国重症营养临床研究小组(CAPCTG)。依托这两个研究平台,团队目前累计作为PI或者CO-PI牵头前瞻性全国多中心研究二十余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2024年5月,李维勤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一项比较平衡盐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氯离子和肾脏不良事件影响的临床试验——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CLEVER-AP)”在《外科学年鉴》期刊发表,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使用平衡盐优于生理盐水。

李维勤教授还透露,“持续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坏死物积聚处理方案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TIMING)”已进入投稿阶段。团队对此充满期待,希望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此外,2024年研究小组还启动了“早期血浆置换对伴有器官功能衰竭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一项对中心、实效性、随机对照实验”(PERFORM-R)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模式与ICU后综合征: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纵向队列研究(ACTION-MV)”等一系列研究项目。

“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些联盟成员也加入了我们的研究小组。”李维勤教授表示,研究小组与联盟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提升。联盟能够收集并汇总各中心的诊疗数据,推动重症胰腺炎的诊疗从临床走向科研、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从国内走向世界。

“研究成果的涌现,让联盟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同行们前行的平台。”李维勤教授感慨地说。依托联盟的力量,多中心研究能够纳入更多的患者,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可及。同时,通过集思广益,团队能够完成一些常规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介绍团队研究的核心方向时,李维勤教授指出,他和团队正在积极推进四大关键领域的研究工作。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疗是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包括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血液净化治疗等多种治疗策略。虽然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RNA干扰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李维勤教授说。

肠道微生态研究也是李维勤教授团队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肠道菌群作为当下国际研究热点,其和胰腺炎之间的联系亟待阐明。尽管已经发现了许多潜在的靶点,但这些发现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坏死感染并发症是一个严峻挑战,李维勤教授团队正致力于研究如何改善清除引流技术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或者说逆转耐药,以避免患者发展为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我们在胰腺炎引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治疗耐药菌方面仍有拓展提高的空间。”李维勤教授表示。

此外,营养治疗也是李维勤教授团队关注的重点。他们正在研究营养支持如何影响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以及如何帮助患者出院后更好地重返工作和日常生活。

急性胰腺炎可防可治可康复:关键在于落实系统性方案

在重症胰腺炎的研究与诊疗领域,李维勤教授已深耕多年。回顾过往的工作,有几项成果令他感到自豪:一是将器官功能支持与外科引流相结合,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统筹管理;二是针对胰周引流,团队掌握了多种技术手段,既有“常规武器”,又有“洲际导弹”,如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负压冲洗引流、腹腔开放引流等,能够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选择最佳方案。在经皮穿刺引流的基础上,李维勤教授还发展了经皮穿刺负压引流和内镜辅助的坏死组织清除术,使得80%以上的患者避免了手术。

三是他观察到重症胰腺炎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及肠内营养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实用性开发,把早期肠内营养从纯理念变为实用适宜技术,并推广到基层医疗,直接惠及广大普通患者。

尽管成果丰硕,李维勤教授对自己仍有更高的要求:尽管发表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尚缺少高质量高水平文章,还需在本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上继续深入研究,以得出确定性的结论。

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李维勤教授对胰腺炎领域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可以成为2035建成“健康中国”的一个标杆。胰腺炎是少数可防可治可康复的疾病之一,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使发病率进一步下降,病死率降至10%以下,远期并发症更少。与胰腺恶性肿瘤等疾病相比,是比较幸运的,关键在于全面落实这些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细化预防和康复工作,从而更接近“健康中国”的目标。

李维勤教授强调,团队的力量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通过联盟能够凝聚人心,交换意见,用团结一致的力量推动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有这种历史使命感,也有这种信心,与全国同行一起推动胰腺炎诊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完成甚至超过国家制定的目标。”

来源: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