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这为办好“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这为办好“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积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和实效性,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青年学子筑牢信念根基,以围绕服务地方主题主线引领青年学子勇担时代重任,以秉承品牌建设价值理念引领青年学子胸怀家国之志,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筑牢信念根基
高校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让思想政治引领“潮”起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跟时代和学校发展“大趋势”,凝聚校地协同“大力量”,构筑全域覆盖“大课堂”,让思想引领工作覆盖全校、面向全员,与党和国家期望、社会期盼、学生期待相匹配。
推进“思政金课”建设。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通过“小切口”讲好“大道理”,推出“专家讲+青年说+故事荟”等全矩阵理论宣讲模式,让校内外广大青年学生乐意听、听而信、信而行。组建“青年师生宣讲团”“青马工程宣讲团”等宣讲队伍,以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题材,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让红色精神、红色气质、红色品格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线上线下齐发力。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工干部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年工作,甘当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开展移动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与青年学生一起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图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讲述“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故事”,置顶大学生“热搜”,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重要历史事件和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带领青年学生不断深挖用好思政“富矿”,广泛开展“重走新时代长征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带着‘红色地图’去打卡”等系列优质特色活动,用根植地方的“生动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始终围绕服务地方主题主线,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勇担时代重任
高校要不断优化思想引领的推进路径,让思想政治引领“实”起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绩写进丰收里,让“书生气”与“泥土香”激情碰撞,帮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实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宣传好落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奔赴西部、奉献青春,成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青年人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充分发挥学校特色资源优势。依托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大山里的诗歌会”、乡村音乐营、篮球夏令营、美育小课堂、普通话推广、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助力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组织青年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和场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非遗文化;校地协同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编排红色剧目、民族舞蹈,打造红色文化展馆、文化墙等,创建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实现培根铸魂和启智润心的有机统一,让广大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献计出力、增光添彩,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始终秉承品牌建设价值理念,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胸怀家国之志
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建设,让思想政治引领“活”起来。在活动中见思想,在活动中强引领,增强品牌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教育关爱、基层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打造实践品牌项目。积极构建“校+社”服务育人模式,重点打造一批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化、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服务社会。组织开展“优秀实践项目”“优秀实践个人”等典型选树活动,遴选优秀项目参加“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营造向上向善氛围,传递鲜明价值导向。
打造育人品牌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性。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程,增进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知行合一”理念,充分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武术、书法、戏曲等传统特色文化活动,精心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积极申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等,大力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聚焦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湖南科技学院高级政工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学院研究基地成员 全伟)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