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了20个版本的微信输入法才有了删除功能,有什么特别好的?

360影视 2025-02-05 15:25 3

摘要:微信输入法在经历20多个版本更新后,终于加入了删除功能,这一看似简单的改进引发了对输入法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微信输入法的背景、功能优势以及市场定位出发,探讨其在输入法市场中的独特价值。

微信输入法在经历20多个版本更新后,终于加入了删除功能,这一看似简单的改进引发了对输入法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微信输入法的背景、功能优势以及市场定位出发,探讨其在输入法市场中的独特价值。

最近下载了微信输入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觉得好像也还不错,但有一天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删除功能。好奇的我查了一下微信输入法的版本,发现有 20 多个了,然后在最新的 1.2.1 版本中才更新了这个功能。

在说到微信输入法前,应该先知道下 QQ 输入法,在2007年11月20日推出的汉语拼音输入法,后被被并入搜狗输入法。在现代的各种应用中,输入是一个最大的前提,无论是社交工具,还是游戏,还是其他的操作。在当今环境中,语音输入、动作输入、思维输入还未能进行普及和大规模应用,所以手打输入目前一定是最好的对接桥梁。

当今,腾讯没有了自己主打的输入法,对于用户输入习惯的输入、数据、模型其实已经丧失了主动权。如果是要做自己的生态圈,并且保证上下游都能有自己主控的应用,那么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腾讯主打的是社交,对上有微信啊、QQ 邮箱、王者荣耀、公共事业服务等内容,对下有数据、模型等基础服务加持。

所以微信输入法是一个更好的承接之物,上下做关联。

如果只是一个输入法,那其实没什么太特殊的,但如果把输入放到关键环节,那么就是在补齐生态圈的概念。小可小,只是一个输入法;大可大,解决关联关系。

现在的输入法都是什么?基础 的核心还是打字,做输入的动作。如果个说要在这个输入的操作上增加三个灵巧点:

输入更便捷:微信输入法推出的【拼写 Plus】 功能,里面不光有常规的26 键和九宫格,手写、笔画、五笔。键盘大小方面,支持自定义调节。还有单手模式,左右撇子都照顾到。嗯,还有表情开关。

关联推荐:微信输入法在触发到一些关键词的时候会进行推荐,这个是借用输入法打通了自媒体传播和电商两个领域。我先尝试了下我自己的公众号《产品经理有话说》,没有搜到,然后我又尝试了其他就几个也不行。和后面换到了知名的就有结果了。但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是需要精准匹配,然后不能有其他的词,还需要稍等下让 AI 来识别。所以这个交互的操作还有待优化。

不用多场景重复:打字最怕的是什么?是麻烦,那么对于陌生词,很大的时候需要重复一次两次三次的要去一一确认,特别是在会议的时候,一个词穷就会导致一句话没有记住,甚至可能就是一个关键内容丢失,这多尴尬?这还只是尴尬,但万一是领导的名字打错字了,这都不是尴尬的事情,甚至。。。对吧。

以上三个点都是从应用说来说微信输入法的优势,其实我觉得微信输入法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联动。所谓联动,就是指我可以在A终端上下达命令,然后通过指令传达给 B,而不需要再到 B 上进行单独的操作哦哦。比如在手机上闹钟的设定,就可以在微信输入法里,打一个/闹钟:明天早上8点,收拾东西去火车站。

能不能实现,和怎么实现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现在微信输入法需要先把上下游的生态打通,能够获取的权限,能够做到关联,才可以进行。不然微信输入法再怎么折腾,还只是围绕输入法做文章,那也就没必要在做一个输入法,保持 QQ 输入法就可以了。就像在 QQ 之后,推出了TMQQ来切入到企业应用中,后续又推出了企业微信。

做一步看一步是常规的做法,但是做一步规划三步和预备五步才是一个商业化执行的能力。不要只看眼前,要多考虑下未来。

输入法有很多,比如搜狗输入法、百度输入法、QQ 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微软输入法、讯飞输入法、华语输入法(原紫光拼音),为什么微信输入法能够突然热起来,仅仅是因为挂了一个微信?那 QQ 输入法也是腾讯的啊?

1、现有的市场如何破局

首先,微信输入法更新了一个概念就是跨设备。也就意味着我在电脑端打字的习惯会带到手机上来(两者需要都安装微信输入法,并且账号登录,并且授权改功能)。跨设备解决的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有些我常用的词、句,我会作为常用定义,但其他的输入法在不同的设备上都需要重新在打一次。就比如说人名。我们都知道很多的词在第一次输入的时候,需要逐字确认,这样后面才能准确的打出来。但在 PC 端上打完了,手机端还得在打一遍,这不就很烦神嘛。

其次,微信输入法还是沾光了微信。微信本身就是要做生态圈,那么在微信这个社交的点上要做好上下游直接的关联。微信把小程序已经融合了,以微信为载体,包容了更多的应用。微信还在拓展视频领域、电商领域,这俩效果不好,但一直都有在做。那么下一步输入法就是一个新的突破点,这是一 个竞争对手不太对,壁垒也不太高的领域。而且有 QQ 输入法为基础,并不是从0开始。

2、竞争的优势如何量化

微信输入法有什么:流量。这就是新品推向市场最大的优势。之前游戏圈有一句名言: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同样微信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腾讯也出了很多一般的产品,但架不住腾讯体量大啊,有任何的应用,都可以先搞出来一波浪潮。

新媒体时代曝光也是一种量化,而且微信有这个招牌,新品推出来后,势必会有很多人去评测,很多人会发帖、发公众号、发视频来讲解,然后就可以开始传播,然后进行吸引更多的人去试用。很多人都在会在原本已有输入法的情况下再下载一个新输入法:微信输入法,去体验,去尝试。用起来逐步习惯,然后就会保留,用的越多,绑定在自己的账号上。越多的投入,就会增加越多的成本,用户就会越深入的绑定《用户上瘾模型》。

输入法,在我上学的时候我记得是用紫光拼音,同时还在学习五笔输入法,但遗憾的是五笔输入法我没学会。后面开机经历了各种QQ 输入法、百度输入法、搜狗输入法,从基础的全拼、简拼打字,到后面的内容关联、上下联想,然后再到后面的动态表情、AI 关联。输入法,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法,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承载点。

未来,输入法的形态必然是动态语音加持,AI 模型作为服务层,多端协同+界面承载。

动态语音加持:打字是一个常规的操作,很多的时候打字是一种状态,但输入的方式有很多,打字只是一种。未来语音输入会更贴合实际,就像今天这写篇文章初稿大概会有三千字,哪怕是我全心投入,也要一个多小时,但语音可能就十几分钟。无论是效率还是更多思维方式的拓展,都会是更好的方式。这里说的动态语音加持,是指一种更好的应用,而不只是语音输入,还会包括动作,感知。就像夏天回到家之前说提前打开空调,不是手动打开空调应用 APP,而是通过对话交互。AI 模型:输入的概念是什么,目前是根据指令得出结果,也就是说我想要打出来一个字,结果就是一个字;打出来一组词的简拼就出来这组词。但未来的模式是,可以根据我前面起的头,自动延伸出后面的一段。是能够跟随我前面的指令自动延伸出来后面,而无需我逐字敲打下去。并且还可以根据指令,比如/配图,会自动根据前面的内容生成一幅对应内容的图,或者图表,或者数据集。多端协同:微信现在的多端协同和华为的鸿蒙万物互联是一个概念,既在一个应用上做结果,多个应用终端可以相应。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电脑上输入,然后在手表、眼镜、耳机,和电视、冰箱、微波炉、门锁等能够同步指令。就像前面说的/配图,如果是把/更换为对应电子闹钟的接受,那在输入的时候下指令明天 8 点提醒开会,电子闹钟就会接收,并且自动设定成功。界面承载:显示,如何显示,是未来界面的一个承载的关键。输入法的界面在于显示,但还有一个问题,能够做到多端互通,并且能够相互的承载。就像前面说的多端协同,如果很多人会在浴室洗澡的时候想出来很多的点子,和一些需要即兴的内容,那么在这个时候怎么记录下来呢?一个防水的录音笔?但,好像也不是很方便,而且录音笔只能录,也没办法显示,更没办法修改,后面得导出到其他的应用上,然后在转为文字。一忘,怕就是忘记了。如果能够多端协同,内容直接同步显示,并且即时调整,会不会更好?

关于概念,其实有很多的方式,这里要考虑最重要的一点:如何落地。输入法作为一个内容的承载,不光是要考虑如何做输入,还要考虑如何去做承载,并且还得结合终端做应用。输入的方法有很多,依靠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毕竟这是一种根本的形式。就像写字一样,即便是现在互联网现在这么便利,但写字这个还是会在各种场景中使用,但相应的会减少,但在相应的场合还依然有必然的存在。

最后: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任何的产品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当前的市场已经充满了对手和技能,但通过细分,通过当前赛道的深耕依然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但价值不代表该产品具有商业性,作为产品经理,还需要考虑营收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已有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上下游之间的关联,它的利润点在哪里,要怎么诞生,我是否有能力去掌控。

老虎~色,,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3年产品经理经历,涉及商业设计、业务转型、产品架构定义、个成成长等方面。自学AIGC落地应用,目前在鸿蒙场景做产品服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