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二月份您务必要提防这9种疾病!

360影视 2025-02-05 16:15 3

摘要:☑如果得了水痘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了,才可以去上学或上班,避免传染他人。

水痘

冬春季高发,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

重点场所:

托幼机构和学校。

重点人群:

幼托儿童和学生。

预防措施:

☑勤洗手。

☑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下接种水痘疫苗。

☑如果得了水痘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了,才可以去上学或上班,避免传染他人。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

大型真菌(毒蘑菇)和有毒植物中毒

关注原因:

大型真菌(毒蘑菇)中毒在我省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生,近年来我省毒蘑菇及有毒植物中毒一直处于高发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致命鹅膏在我省一般出现于1-5月(尤其是2-4月可大量生长)。

寒假期间,户外郊游增多,群众因猎奇心态导致误采误食毒蘑菇中毒及有毒植物( 广东地区主要是钩吻)导致中毒风险大大增加。

重点场所:

郊外、山林、公园、草丛;家庭及餐饮业。

预防措施:

☑有关部门应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要结合毒蘑菇和钩吻生长地、 附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制定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包括通过张贴宣传图片、悬挂警示标语、 手机短信通知等多种途径,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避免出现自行采挖误食导致中毒。

☑餐饮单位应严禁采购不明来源的食品原料。餐饮单位严禁采购野生蘑菇、野生五指毛桃( 易与钩吻根茎混生),严禁使用野生蘑菇、 野生五指毛桃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药食同源食材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重点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关注原因: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托幼机构、学校、工厂、养老院、福利机构等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

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

预防措施:

☑接种新冠疫苗、戴口罩、洗净手、勤开窗、常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不聚集,有症状早就医。

关注原因: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一般持续2至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潜伏期通常为5至21天,平均7至14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内均有传染性。

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的现象。我市百日咳发病人群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重点场所:

家庭、中小学校、社区、月子中心、儿童相关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为主。

预防措施:

☑ 百日咳患者及时接受隔离治疗。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 易感人群暴露后紧急预防。

(1)在共同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中,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自我健康监测21天,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与工作;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人群,建议在暴露(即接触传染源)后21天内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预防或紧急接种疫苗预防。

由于我国尚无适用于6岁以上人群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该部分易感人群可根据暴露风险,通过适时佩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与疑似患者接触,减少密闭场所内活动频次等方式进行预防。

☑ 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目前我国针对百日咳使用的免疫规划疫苗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自2025年1月1日起,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若使用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替代,则按相关疫苗说明书接种。

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多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人群的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

家庭、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

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

☑ 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对2019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对于2004年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出生、<18周岁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和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的人群,可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

☑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河豚鱼中毒

关注原因:

春季( 2—5 月)为河豚鱼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河豚鱼中毒事件可能增加。

重点场所:

家庭、餐饮业、海鲜市场。

预防措施:

☑ 有关部门应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市民应不捕捞、不私自向渔民购买或捡食不认识或野生的河豚鱼。

☑ 餐饮单位不采购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鱼。河豚鱼应来源于经农业农村部备案的河豚鱼源基地,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上查找备案的加工企业名单。

心脑血管病

关注原因:

冬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病死率高。

重点人群:

有哮喘、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的病人。

预防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防止伤风感冒;避免烟尘、花粉刺激。

☑坚持适量体育锻炼:气温寒冷时应避免室外活动,可在室内锻炼。

☑ 心态平和,呼吸调整。

☑ 合理饮食,饮食调养,食药预防。

☑ 避免过度疲劳。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