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发现:挠痒是把“双刃剑”,加重皮肤炎症,但能抵抗细菌感染

360影视 2025-02-05 16:17 3

摘要:原创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抓挠(挠痒痒)是一种常常难以抗拒的、典型的且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留的行为反应,是对皮肤瘙痒感觉的一种反应。皮炎(湿疹)等常见皮肤病会产生长期瘙痒症状,患者会忍不去去抓挠,临床上已明确,这种抓挠会进一步加重皮炎,在某

原创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抓挠(挠痒痒)是一种常常难以抗拒的、典型的且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留的行为反应,是对皮肤瘙痒感觉的一种反应。皮炎(湿疹)等常见皮肤病会产生长期瘙痒症状,患者会忍不去去抓挠,临床上已明确,这种抓挠会进一步加重皮炎,在某些疾病中还会成为致病因素。然而,抓挠通常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并不会引发回避行为。这就带来了一个悖论——如果挠痒痒对我们有害,那为什么感觉这么好?从进化上来看,因此,它必然对人类有着某种益处,才得以在进化中保留。2025 年 1 月 31 日,匹茨堡大学的 Daniel Kaplan 教授团队(Andrew W. Liu 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Scratching promotes allergic inflammation and host defense via neurogenic mast cell activ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抓挠会激活皮肤中的表达 TRPV1 的痛觉神经元,促进其释放 P 物质,激活肥大细胞,增强炎症反应。但是,抓挠引起的炎症能够增强该部位皮肤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例如预防引起皮肤感染的最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该研究表明,抓挠可通过神经免疫信号既加重疾病又使宿主受益,这解释了抓挠作为病理过程和进化适应之间看似矛盾的作用,也为治疗慢性瘙痒奠定了基础。论文通讯作者 Daniel Kaplan 教授表示,抓挠提高了皮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御能力,这一发现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抓挠可能是有益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瘙痒是慢性的,抓挠对皮肤的损害可能超过这种益处。据悉,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正在开发针对皮炎和其他炎症性皮肤疾病(例如酒糟鼻和荨麻疹)的新疗法,通过靶向肥大细胞上的 MrgprB2 受体来抑制炎症。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9390

来源:科学生活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