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巨龙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研究,通过电传输测量,探索了电子温度低至40 mK时菱面体五层和四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莫尔超晶格的特性。相关成果以「Extended quantum anomalous Hall states in graphen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巨龙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研究,通过电传输测量,探索了电子温度低至40 mK时菱面体五层和四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莫尔超晶格的特性。相关成果以「Extended quantum anomalous Hall states in graphene/hBN moiré superlattice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第一作者为博士后路正光,韩同航和姚宇轩(之前为清华大学本科访问生,2024年1月成为莱斯大学博士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路正光、韩同航合作以共同第一作者已发表了2篇Nature和1篇Science,这是他们合作的第四篇正刊,这是姚宇轩作为访问生在本科期间的第三篇正刊,被称为2D材料堆栈奇才!
拓扑平带中的电子可以在相关效应的驱动下形成新的拓扑态。五层菱面体石墨烯/六方氮化硼 (hBN) 莫尔超晶格被证明在大约400 mK时具有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FQAHE),引发了围绕莫尔效应的基本机制和作用的讨论。特别是,已经提出了具有非平凡拓扑的新电子晶体态。
研究发现,在五层器件中,出现了比之前报道多出两个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同时伴随更小的Rxx值。而在新的四层器件中,作者在莫尔填充因子v = 3/5和2/3下观察到FQAH效应。在基础温度和小电流条件下,研究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扩展量子反常霍尔态和磁滞现象,其特征是Rxy=h/e2和Rxx的完全消失。这种状态在v从0.5到1.3的宽范围内稳定。然而,随着温度或电流升高,EQAH态逐渐消失,部分转变为FQAH液体。此外,作者还观察到,由位移场驱动的从EQAH态到费米液体、FQAH液体以及可能的复合费米液体的量子相变。
五层和四层石墨烯中的FQAHE
研究展示了在低温条件下(最低至10 mK),菱面体四层和五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尔超晶格中观察到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图1a显示了器件的原理图,其中FQAHE在电子远离莫尔超晶格极化时出现。改进的滤波器使电子温度显著降低,Rxy和Rxx的变化在多个填充因子处表现为量化平台和电阻下降(图1b)。在新开发的四层器件(图1d)中,同样在v=3/5,2/3,1等填充因子下观察到稳定的FQAHE,且Rxx值更低。此外,器件1和2(五层)与器件3(四层)之间的扭转角差异(约0.77°和0.22°)导致电荷密度的不同,可能解释了它们之间分数态数量的差异(图1c)。这些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进一步确立了hBN莫尔超晶格作为FQAHE材料家族的重要地位,为拓扑量子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1 | 菱形五层和四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莫尔超晶格器件中的FQAHE。
EQAH状态
图2展示了设备1在不同条件下的关键特性,揭示了三个区域的独特行为(图2a, b)。区域1以菱形覆盖v=1/2附近,区域2从v=0.55延伸至v=0.9,区域3则涵盖v=0.93至v=1.03。这些区域包括一个显著的反常霍尔区,连接了低v下的绝缘区域(可能为维格纳晶体)和分数量子反常霍尔(FQAHE)区域。在低温(10 mK)下,Rxx在v=0.5–1.3范围内几乎完全消失,而Rxy呈现宽平台(图2c, d)。在四层器件中,区域2和3的特性合并,Rxy平台扩展至v=1.3,显示了与传统FQAHE不同的行为。图2e, f 中的磁滞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量化状态的存在,这些状态被命名为扩展量子反常霍尔态。EQAH不依赖于底层莫尔超晶格,并覆盖了比任何FQAHE更广的范围,显示出其作为新拓扑电子态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为拓扑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图2 | 器件1(五层器件)中的EQAH状态。
电流引起的EQAH状态击穿
图3展示了EQAH状态在不同电流激励下的行为。通过施加直流电流并叠加微小交流电流,研究发现,当电流逐渐增加至2.3 nA时,Rxy的宽平台(图3a)和Rxx的零电阻状态(图3b)逐渐消失,转变为类似高温条件下的特性曲线。这表明,高电流激励会削弱EQAH状态,使其被FQAH液体所取代。与温度升高不同,电流增加引发了非单调变化:Rxx在某些填充因子下先升后降,而Rxy则出现类似的非单调行为(图3a, b)。在两个典型EQAH状态中(图3c-f),Rxx在低电流下保持为零,但在临界电流时出现峰值,与此同时,Rxy从稳定值突然跳变。这种阈值行为在高温下消失,电阻特性趋于稳定。这种现象与超导体的临界行为和陈绝缘体的击穿特性类似,但EQAH状态的击穿机制与传统陈绝缘体截然不同,展现了其独特的非线性电流响应特性。
图3 | 器件1(五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器件)中EQAH态的分解。
D诱导的相变
位移场D是调节石墨烯平带物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微调D可以影响不同基态之间的竞争(图4a, b)。在特定的D范围内,观察到的电阻行为与EQAH态一致,其中R xy呈现量化平台,R xx降至零,表明从复合费米液体(CFL)到EQAH再到谷极化费米液体的量子相变。进一步研究显示,这种平台仅在低温和小电流条件下出现,而CFL态则不显示这种依赖性(图4c-f)。此外,EQAH态下的击穿仅发生在低温,而高温下则保持稳定(图4g, h),这明确区分了EQAH和CFL的本质差异。在某些分数填充因子(如v=3/5,4/7,5/9)下,位移场还能够诱导从EQAH到FQAH或费米液体的相变(图 4i-n)。基础温度下,这些相变呈现为R xy的量化平台,而高温会导致EQAH态消失,转变为其他态,具体取决于D和温度的变化。进一步调整D还能引发相变至费米液体或维格纳晶体。这些结果表明,位移场不仅是调控拓扑量子态的重要工具,还能实现复杂的相变调节。
图4 | 从EQAH状态到CFL和FQAH液体的相变。
小结
本研究表明,EQAH态是一种全新的拓扑电子相,零磁场下表现出量子化的电阻特性(图1, 图2),并具有明显的温度和电流依赖性。EQAH态可能由两种机制形成:一是类似量子反常霍尔晶体(QAHC),通过莫尔条纹调制能带结构和贝里曲率分布而稳定;二是类似高磁场下的重入量子霍尔效应(RQHE),由量子霍尔液体和拓扑平凡的维格纳晶体共同贡献。EQAH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发生在零磁场下,并且覆盖较宽的填充因子范围,显著区别于传统量子霍尔态和陈绝缘体。尽管EQAH态可能与电子晶体有关,其零磁场下的存在仍是前所未见的现象。未来实验可以通过晶格测量或噪声分析进一步验证其电子晶体特性。这一发现为探索QAHC和拓扑电子态提供了新机会,揭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状态。
--高分子科学前沿
来源:Future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