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赴西天取经,还是被学术殖民?中国文科专业的未来在哪里?

360影视 2025-02-05 18:47 2

摘要:财经界,法律界,文艺界的名声基本都在零左右徘徊。这些在其他国家受人尊重,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在中国却混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财经界,法律界,文艺界的名声基本都在零左右徘徊。这些在其他国家受人尊重,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在中国却混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如果不是文科学者一天到晚的作死,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比十年前翻了三倍,但涉及本土问题,研究占比不足15%。这哪里是学术繁荣?这哪里是向西方学习?

甚至在硕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不少评审老师直言不讳的说,没有用西方理论框架研究的论文就不具备学术价值。

中国文科学者如果想拿到帽子,必须得在西方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这种考核标准,他们能为中国说话才怪。

在经济学领域,自由主义仍然是主流学派,大量论文都是先射箭后打靶翻来覆去的阐述市场万能论。好像经济学不用学习历史,不用研究社会现实,凭借数学公式就可以构建起理论大厦。

明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因为南北战争以后搞的关税保护,他们非要把它归结为市场经济。

高校到底是研究学术的地方,还是一座座师徒子孙庙?现在估计都不好说。研究生拜入了某位名师座下,将来发表的论文一定会沿着自己导师的学术方向前进。

虽然他们言必称希腊,也经常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可真涉及到学术争论,可不一定敢忤逆自己的恩师。

文科专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把板子全打在学者身上确实有点冤枉他们,可谁让论文是他们写的,那些雷人雷语也是他们说的。

中国领先了几千年,可恰好在最近的200年衰落下来,错失了引领近现代文明的机会,导致我们的学术必须向西方学习。

除了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没有中断传承,不管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乃至工程技术,都得从西方引进。全面学习西方肯定会受到他们影响,也会让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他们十分亲近。

钱学森家族是钱塘千年望族,他们读了1000多年的书,到最后还得出去留学才能带回理工科知识。

不过理工科毕竟还好一些,他们研究的东西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钱老这些爱国专家就算从西方学成归国,造出来的飞机导弹也会用来保护中国人。

最近几年大家经常骂清北复旦不爱国,确实有一部分教授很有问题,只不过这些名校本来就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这几十年,中西关系总体友好,他们也没少从美国和欧洲引入先进技术,当然受西方影响最深。

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好在我们有国防七子这些相对封闭的本土院校,能够承担国防军工尖端科技的研发任务。

让清北复旦这些高校承担起对外交流的窗口职责,也未尝不是坏事,大不了提高本土院校的研究经费就可以了。

人类社会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在漫长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比比皆是。公元627年,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佛经,于645年回归长安。

那烂陀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是一个研究逻辑、医学、天文历算,甚至农学的地方。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一所国际知名综合大学。

1193年,在唐僧从印度学成归国几百年之后,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可汗兵临此地,将那烂陀寺损毁。

西域1000年换一个颜色,2000年前一直都是佛国,自从伊斯兰兴起之后,佛教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逐渐伊斯兰化。

唐僧从印度归国之后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根据他的记载,终于找到了那烂陀寺的旧址。

玄奘法师赴西天取经,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为汉传佛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奘还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他西行求法,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带回中国。

印度的阳明学也就是逻辑学,随着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对古代的逻辑思维和学术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刺激和启发。

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信息,这本书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没有这本书重建印度历史基本不可能,正是根据玄奘的记载才找到了印度传说中的种种遗迹,让印度历史从神话变成信史。

我们可能无法直接从玄奘带回的经典中获得精神力量,毕竟他创建的法相宗要求太高,一般人理解不了。

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东坡先生的作品和生平了解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苏轼明明有宰相之才却经常被贬,从他身上大家看到了儒家的入世思维。

就算时常被贬,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去哪里,都能带领老百姓干实事,也出了很多政绩。

从他的诗词里,我们看到了出世的豁达,如果没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光有儒家的入世学说,古代文人没有办法在精神领域开辟一片新的家园。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少林寺商业化氛围浓厚,大家对他口诛笔伐的原因。毕竟中国整体来说是一个世俗社会,我们还是希望佛教为大家保留一片精神家园。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极深,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中,弥补了自秦汉以来本土文化的一些不足。

只不过佛教的传播对中国不全是好处,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三武灭佛的原因。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佛教已经全面完成本土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彻底否认佛教,不仅对边疆治理极为不利,也会丧失一部分对东南亚的影响力。

西游记播出之后,东南亚的佛祖齐刷刷的就变成了朱龙广老先生的画像,证明通过佛教这个纽带可以扩大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近代以来,中国错过了引领现代科学的时机,工业化的时间也比西方晚了好几百年,我们被迫开启了新一轮西行求法的浪潮。

很多人文社科的理论由西方人率先创立,他们也把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人文社科研究中。

西方学者的研究当然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他们的研究目的或多或少是要论证自己文明的优越性。可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西方率先进入了工业化,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就算追赶上也很难绕过他们另开一条新路。

比如美国的杜邦公司为人类贡献了很多企业管理理论,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学习杜邦分析法和杜邦公司的安全生产理念。

人类社会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西方创造的学说虽然也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更多的还是现代生活的总结。

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也是客观规律,就像物理学的三大定律一样,只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发明。

很多人文社科和管理学理论被冠以西方人的名字,但他们只是发现规律,而不是发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普适性,不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违背了这些客观规律,都要招致惩罚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个口号,那就是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铁路是一张大网,不守时怎么完成调度?铁路系统如果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一定会造成火车相撞甚至出轨。

严格的调度管理由美国人率先实现,可如果他们大搞政治正确,不遵守管理学规律,也会招致惩罚。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四天摔了四架飞机,不就是因为民主党大搞政治正确,没有遵守规章制度,把不适合的人放在了重要的岗位上才导致的吗?

唐玄奘离开印度几百年后,印度北部就全面伊斯兰化,那烂陀寺也毁于穆斯林的大火。

这其实也预示着当中国全面学习西方之后,西方也可能同样面临一场大火,让他们的文明毁于一旦。

现在欧洲的处境极为不妙,法国男人已经放弃生育权,老白男宁可不断换女朋友,也不愿意承担生育职责,法国严苛的婚姻法也阻断了男人结婚的欲望。

再这么搞下去到本世纪末,欧洲就会全面移民换种,被替换成阿拉伯人或其他穆斯林。到时候这些穆斯林可能会像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一样,大量毁灭西方的经典文献。

我们现在不断向西方学习求法,就是在提前抢救这些文献,保存西方文明的火种。那烂陀寺虽然毁于大火,但古印度灿烂的文明却在中国落地生根。

再过几十年,欧洲大街上可能到处都是裹着黑头巾的女性,欧洲人每天也要进行五次礼拜。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欧洲人创造出来的文明会在东方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现在的文科既是在向西天取经,也在相当程度上被学术殖民。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佛教影响了中国发展,自然会出现三武灭佛。当文科学者偏理了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时候,自然就会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整。

来源:当一无挂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