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备受关注,航天事件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热点,相关的各种热搜话题不断,带动了航天IP的火热。
航天IP正在加速破圈。
这几年,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备受关注,航天事件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热点,相关的各种热搜话题不断,带动了航天IP的火热。
最近,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酒泉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十六)运载火箭,顺利将云遥一号37-40星、吉天星A-05星共5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而此次发射任务中,谷神星一号火箭不仅外部涂装了身着宇航员制服的SPACE MOLLY,还搭载了一体由星河动力与泡泡玛特共同设计的SPACE MOLLY,这也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潮玩公仔。
这并非泡泡玛特第一次玩火箭发射,早在一年前,泡泡玛特另一款人气IP SKULLPANDA,就被首次涂装在朱雀二号箭体上完成了发射升空。
目前在航天领域,经过近十年发展,除了国家队外,国内目前还有以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为代表的民营火箭公司,以及银河航天等多家商业卫星公司。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航天科技的高热度、商业航天的"起飞"以及政策的加持,也让潮玩、游戏、影视等一众新兴文化品牌参与其中,它们紧跟航天热点事件,或为自有IP设计航天主题,或打造全新航天IP系列,通过植入航天精神、科技文化等元素,为文化产品增添更丰富的内涵,让更多的消费人群卷入到对航天文化喜好中来,实现了品牌、产品以及商业的多项奔赴。
1、从联名产品到涂装上天,航天IP热度高涨
众所周知,航空航天技术是高科技的综合应用领域,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作为世界上航天技术领域的代表之一,中国航天近年来发展迅速、成就显著,成为我国对外展示科技、文化和形象的重要IP。无论是文学、影视、游戏、实景娱乐,还是潮玩、艺术创作等各个文化细分领域,通过不断输出优质航天文化产品,近年来与不同品牌的跨界合作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的更多可能性。
此次谷神星一号(遥十六)运载火箭刺破苍穹,身着宇航员制服的SPACE MOLLY怀抱地球模型,快速升空,让泡泡玛特又刷了一次"火箭"。而如果再拉长周期,泡泡玛特也早与航天IP建立了强关联。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样返回后,泡泡玛特发布了"MEGA SPACE MOLLY 1000% 月岩"。2022年,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泡泡玛特又推出了"MEGA SPACE MOLLY 1000% 天阙",推动更多航天文化爱好者爱上潮玩。2023年12月,成功升空的蓝箭航天自研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箭体上涂装有泡泡玛特IP之一的SKULLPANDA庭前墨梅系列的形象剪影。2024年5月,MEGA COLLECTION与中国火箭联合推出MEGA SPACE MOLLY 400%天擎,将潮玩与航天结合,致敬在从无到有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中国航天人。
另一个潮玩品牌名创优品,也在之前与中国航天合作,先后推出了"火星概念店"、火星列车、"下一站火星"等航天太空主题的跨界活动。
除了潮玩,影视以及游戏也在加大对宇航文化的合作渗透,航天IP持续保持高热。
比如腾讯就将流行文化与航天文化相结合,在2021年推出了一部都市爱情题材作品《你是我的荣耀》,借男主角于途的航天科研人员职业背景,引出航天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的方方面面,让观众看到航天荣光的另一面。2022年,腾讯旗下的手游《王者荣耀》还上线了"航天"英雄主题皮肤,以一种故事化的方式吸引了年轻用户群体对航天的兴趣,让相关的文化内核能够深层次地触达游戏玩家大众。还有电魂网络的代表作《梦三国2》,通过与中国火箭的合作,在游戏内植入火箭元素,完成不同次元和载体之间的对话、互动,以游戏的数字形式,让更多用户了解中国航天,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航天、中国文化和中国梦想。
品牌和产品联名之外,一些企业和航天还有很多深度合作的模式。比如2020年9月15日,国内首个由互联网公司B站定制、用于科普传播的视频遥感卫星——"哔哩哔哩视频卫星" 成功升空,将在卫星拍摄的海量遥感视频、图片数据基础上定期更新科普视频,并为B站用户定制拍摄任务,用卫星航拍地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航天"的双向奔赴也得到政策面的支持。去年10月,广东省在印发的《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中提出,要推动大众消费创新应用,比如鼓励开发航天文创与科普产品,推动商业航天IP内容孵化、品牌授权,打造影视媒体、游戏动漫、手办模型等衍生产品。
目前来看,从文创产品的联名设计、开发和科普,再到对火箭涂装、送产品上天这样更具创意性、影响力的跨界合作,一系列新兴的潮流文化品类的推出和发展,不断丰富航天IP,给予用户更丰富的渠道和方式了解中国航天事业,以最时代化的方式将航天内容传播到广泛的用户群体中去,推动航天领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文化+航天"跨界的商业想象
中国航天事业从1970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离不开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继承与创新。载人航天的"神舟系列"、探索火星的"天问系列"、月球探索的"嫦娥玉兔"、祝融号、墨子号、悟空号……这些富含深意的中国式命名正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精神文化的系统折射。
潮玩、影视以及游戏等文化创意类企业,通过与航天IP的跨界合作,也让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魅力,分析来看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
其一、新兴的文化类产品,极大丰富了中国航天的传播载体和形式,让航天文化变得更为具象和可感知。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持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但在大部分人眼里,航天行业仍是个神秘晦涩,遥不可及的领域,其中一些高科技知识更不易被大众理解。
对于航天文化、精神以及技术的传播,我们需要用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寻找新的接触点,除了用海报、科普长图、图像图文等传统形式外,还可以跨界搭载到公众可以接触到的产品上,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和沉浸式的体验,建立大众对中国航天的感知。继续展开更多领域的航天跨界合作,包括文学、影视、游戏和艺术创造等,不断地突破具象局限输出优质的航天文化案例,给予用户更丰富的渠道和方式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化创新发展。
比如此次与星河动力合作的泡泡玛特SPACE MOLLY是为宇宙探索设计的MOLLY形象,MOLLY头戴宇航员头盔,在宇宙中勇敢前行、无畏地探索着未知的一切。还有《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正是因为男主于途的阅历、纠结、选择、坚持,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不容易,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对航天事业更感兴趣,对航天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二、通过各个文化受众群体的跨界和破圈,实现中国航天事业的扩圈,提升商业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加上受影视、动漫、潮玩影响,中国的航天迷群体越来越大,航天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势不可挡。航天IP衍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吸引着各大企业争相入局,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与中国航天合作,以宇航文化IP为内核的跨界合作及产品研发,不仅可以帮助航天文创扩大"朋友圈",同时跨次元互动碰撞也为品牌的热度急速加温。
无论热门影视、游戏还是潮玩,每个文化品类或IP产品都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这也是航天文化可以触达的用户池。以潮玩为例,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潮玩的核心消费群为15-40岁消费者,其中以Z世代为主要消费群体,到2025年潮玩的核心消费人群将突破1亿人。
而泡泡玛特旗下的Molly、SKULLPANDA、Dimoo等具有较大粉丝基数的潮玩IP,基于其自身调性与知名度,与航天的跨界联名,能够让潮玩爱好者卷入到对航天文化了解中,放大中国航天的影响力。这样的跨界联名合作,还能够搭建起从触达、认知、互动到消费这样的闭环,进一步提升中国航天的商业价值。
其三、随着国内众多文化品类的出海,有助于中国航天进一步走出去,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航天成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等任务,使中国在国际航天舞台上崭露头角,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这种积极的形象塑造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以游戏、潮玩、网文、影视等为主的数字文化产品也在加速走出国门,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代表,中国文化也被全球消费者知晓。它们整合并创新文化表达模式,通过主动传播与融合叙事的海外输出,向全球青年群体展现着绚烂多姿、立体丰富的中国形象。
同样以潮玩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门店数量已达到92家(含合营),机器人商店达到162台(含合营及加盟),覆盖中国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官网独立站的产品销往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制造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市场的提升,借助这些渠道我们可以打破文化壁垒,巧妙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航天精神作为内核,塑造出具有完善世界观与深厚文化背景的中国航天文化,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当前,文化产业在科技研发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只有将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才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可以想象,当更多的潮流文化企业,以文化创意与现代科技,缔造出更多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角色和故事,华夏文化谱系也将在全球视野下,成为一种更加普世、也更为深入人心的"世界语言"。
3、结语
当前,航天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全球航天经济指数级增长,而中国商业航天也正在迎来重大窗口期和机遇期,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都在聚集,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文创IP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在持续扩大,有望成为一种消费新范式。
来源:May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