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东城区秉承“古今交汇、礼乐交融、数实交织”三大理念,联动全域文化资源开展“‘故宫以东’过大年”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六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东城区秉承“古今交汇、礼乐交融、数实交织”三大理念,联动全域文化资源开展“‘故宫以东’过大年”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六大板块系列、116项文化活动持续“输出”,解锁节日文化生活新形态,以文化为纽带,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惠民与兴业共促的新春盛景,为市民游客带来最具文化味的春节打开方式。
数据统计显示,春节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中,共有6处位于东城区,分别是王府井、天安门地区、前门大街、天坛公园、地坛公园和南锣鼓巷,东城区成为蛇年春节全市人气最旺的区域。
热闹非凡的庙会,熙熙攘攘间重现市井烟火,摊位琳琅满目,美食飘香四溢,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在这里激情碰撞;韵味悠长的戏曲表演,丝竹悠扬,演员们水袖轻舞、唱腔婉转,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充满奇思妙想的民俗手工体验活动,大人小孩齐动手,在穿针引线、剪纸捏泥间,将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融入件件手工艺品之中 ,为古老的春节注入了蓬勃的朝气。
深耕民俗品牌
撬动节日百万流量
首个“非遗版”春节,东城区依托老城文化底蕴,着力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推出非遗与民俗“双线融合”体验场景,将传统民俗融入全新场景,让熟悉的年味里多了浓浓的文化味。
主打地道京味、非遗年味的地坛庙会、龙潭庙会,无疑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地。非遗技艺、南北美食、国潮互动、冰雪乐园……1月29日至2月4日(正月初一至初七),地坛、龙潭两大庙会人气爆棚。其中,地坛庙会突出“中国年”特色,围绕“大过中国年 喜迎四海春”的主题,推出年味大餐、年礼大集、年俗大赏、年运大开、年玩大家、年景大片六大内容板块,将全国各地的年俗文化汇集其中。龙潭庙会以“都城万象焕新颜 京华春意乐大年”为主题,通过古都腔调、市井喧腾、都会烟火、京华风物、京彩冰雪、千树结彩六大板块内容,展现首都古韵与现代北京、春节民俗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的有机结合。美食文创、曲艺花会、冰雪体育、棋类娱乐等体验内容精彩纷呈,为游客编织了一幅充满京味儿风情的新春画卷。
在保留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两大庙会继续推出“旧书新知”专区,以旧书为媒,为传统庙会注入深厚书香底蕴。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寻宝”,穿梭于摊位之间,或驻足淘书,或品读分享,在纸页流转中触摸文化传承。
东城区文化馆第三十三届新春游乐会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元素,形成“文化+游乐”“阅读+体验”的新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文艺演出,寓教于乐的阅读空间、文化市集、艺术展览等,在大年初二到初七的6天时间里,为万余名市民游客献上精彩的“新春文化佳宴”。
在东城,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让历史文脉与市民生活同频共振。2月3日(正月初六),正值乙巳蛇年的立春之日,建国门街道第十八届立春文化节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一打国泰民安、二打风调雨顺、三打三羊开泰、四打四季平安……十打十全十美。”身披彩绸的耕牛模型前,在一声声祝福语中,4位鞭春人与“春姑娘”共同完成“鞭春”仪式。
牵手文化地标
中轴绽放非遗新彩
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是市民游客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春节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年,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新年。春节期间,北京中轴线同样备受广大市民游客关注。东城区将传统文化与壮美中轴有机结合,串联钟鼓楼、前门等中轴线沿线点位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文化基因与城市精神历久弥新,北京中轴线日均接待游客42.4万人次。
煌煌钟鼓,赫赫德音;声动中轴,迎春纳新。1月29日(大年初一),108声浑厚悠远的钟声通过“数字大钟”击鸣而出划过晨空,为万家灯火送去新年的“第一份祝福”。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时间建筑,钟鼓楼承载着古老厚重的中国时间文化与中轴线文化。乙巳年新春,钟鼓之声通过科技手段在北京这座融合着古老和现代魅力的城市再次响起,带来了春节文化生活新的形态,也为钟鼓文化、春节文化、中轴线文化的持续发展与传播提供着助力。“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蛇年文化主题展在北京钟楼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图文+互动装置+艺术美陈+非遗作品”等多样方式,展现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
在前门地区,东城区联动各大会馆原发地城市代表,云端展示各会馆原发地原汁原味的地方春节习俗,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沉浸式“中国年”之旅。海外版春晚节目走进颜料会馆进行主舞台和京剧部分场景录制,更是实现了颜料会馆的第一次海外“出圈”,让百年会馆登上春晚荧屏、“会馆有戏”声传国际舞台。
“百年金街”王府井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前门大街人流如织,铛铛车响着清脆铃声悠然而过,各大老字号门店“各显神通”,中轴线的厚重与春节的欢腾交相辉映;有着600年历史的隆福寺以时尚潮流的“有福·隆福新春艺术节”和热闹喜庆的新隆福人民市场新春市集,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各类主题活动异彩纷呈,展现中轴线浓浓的京味儿和现代活力。
科技增添年味
云端相聚共贺新春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春节有了许多新的玩法:文化名人云端拜年跨越空间限制,东城区线上联欢会带着美好祝福走进千家万户,AIGC宣传片解锁新春数字场景,“云听”东城新春专区、“曼行东城”系列短视频为节日文化生活增添新乐趣……春节期间,东城区以创新表达展现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沉浸式与全覆盖,既适应了群众文化新需求,又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新的的生机活力。
东城区委宣传部与完美世界联合出品新春主题AIGC宣传片《胡同里的年味》,用数字画笔勾勒出一幅数实交织的新年景象。当厚重的文化底蕴遇到新潮的AIGC技术,这场以老城为画布的文化实验,不仅实现了传统年俗的数字再造,更重构了当代人对文化乡愁的想象。宣传片得到各大媒体广泛报道,线上传播量达千万余次,实现“出圈”又“出彩”。
走中轴、访会馆,东城区携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蒙曼走进钟鼓楼等7处点位拍摄制作文化探访短视频“曼行东城”,通过行走发现中轴建筑之美、诗词意象之雅、东城文化之韵,打破边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上二次生长。以“曼式”城市推介释放长尾效应,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互动影响力,全面塑造和传递文化新形象,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活力。
“‘故宫以东’过大年”2025东城区新春线上联欢会精彩登场,荟聚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国家级院团与中国唱片集团等文化机构艺术力量,邀约全国观众线上共赏京味新春。除此之外,广泛邀请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等驻区单位、文化机构、文化大咖代表共同为群众送上新春祝福,以“互联网+”焕发新年味、新温度。
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音频平台“云听”,正式上线新春特别版“文化东城——记忆里的年味”,集萃280余集音频节目,包括春节民俗故事、名人笔下的春节、北京中轴线、故宫里过大年、王刚谈北京、老北京叫卖声、童谣声中游北京等“文化东城”相关内容,上线以来收听次数超过393万人次,通过云端互动、数实融合的创新形式,带领听众感受东城区的独特年味文化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坚持为民惠民
优质服务直达基层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平安祥和的浓厚氛围,东城区统筹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广大市民群众在欢乐氛围中共享“文化盛宴”,共度欢乐中国年。
“阅迎新”实体书店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新春好书推荐、“阅读辞旧岁 书香迎新年”行业沙龙、“书香迎新 漫游东城”新春集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联动三联书店、王府井书店、可能有书等11家辖区实体书店,拉开“开卷迎新 书香跨年”的美好序幕,邀请广大市民和读者朋友在春节期间与书香为伴、与文化同行。
东城区创新推出“金蛇献瑞”2025东城区文化消费券,整合12家剧院、8家电影院新春热档,以及特色书店、展览空间等22处新春文化消费场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消费矩阵。新春文化消费券将慰问、惠民、消费有机结合,突出新春主题、文化韵味、东城特色,推出涵盖赏戏、看展、购书、观影等可自选“混搭”的节日深度体验文化产品,以文化惠民“新玩法”解锁文化消费“新体验”。
东城区图书馆“悦”读迎春不打烊,温暖的服务、丰富的活动吸引众多读者“到图书馆过大年”。“金蛇狂舞 书香看展”“书海听涛 悦享年趣”“纳福迎春 乐享童趣”“巳巳如意 民俗雅趣”“诗意元宵 邂逅美好”五大板块活动涵盖迎春艺术展、民俗文化展、主题故事会、科普小庙会、书海听涛讲座、朗诵会、游园会、猜灯谜、送福字、线上答题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优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东城区精心筹备的一系列新春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游娱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春节年俗之乐。东城区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续写东城区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区委宣传部 林萱 闫文 王冉 方非 庞慧君 王府井商会 中国书店 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