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国民品牌松下控股将解散自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放弃传统的电视机事业,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
刚刚,一个重大消息传来:
日本国民品牌松下控股将解散自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放弃传统的电视机事业,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
天啊,曾经风靡全球的松下电视,居然沦落到要被直接放弃、成为又一滴时代的眼泪吗?
这真是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时代啊!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曾经称冠全球的松下电视,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行将就木了。
一
对于松下电视,中国人不会陌生。
说起来,当年松下电视名震全球,与中国还有点关系。
1973年,发生了一件全球瞩目的大事件——尼克松访华。当晚,在纽约街头的霓虹灯下,松下用23层玻璃展架搭起全球首座"彩色电视金字塔"。500台电视机同步播放尼克松访华画面。
这场耗资300万美元的营销奇观,让"Panasonic"品牌一夜之间刻进全球消费者记忆。
这曾经是一个多牛掰的公司啊。
在显像管技术王朝,松下电器用黑珐琅涂层技术完成绝杀。
1979年"画王"系列问世,30%的亮度提升让索尼展台的工程师集体沉默。
巅峰时期,全球每三台电视就有一台贴着松下标志,显像管里流淌的不只是电子束,更是日本制造黄金时代的荣光。
二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声名赫赫的巨无霸品牌,如今却沦落到要消失的地步了。
其实,松下电视衰落的序幕,早在十八年前就揭开了。
从直接原因看,是公司战略方向出问题了,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反而墨守成规,一条路走到黑。
2006年,当三星、夏普转向液晶时,松下却将三年研发预算的70%、约7000亿日元押注等离子。这场技术豪赌最初看似成功——2008年松下等离子电视市占率冲上38%。
但是,消费者很快发现:同尺寸电视价格贵一倍,耗电量多40%,画质优势在价格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和日本大部分企业一样,面临危机,松下电器仍然墨守成规,觉得自己是行业老大,对于市场上的新技术仍然表现出一种傲慢的态度。
面对等离子电视的劣势,松下电视并没有及时调整战略,反而继续押注,对于液晶技术"低画质"的刻板偏见,导致松下错失了液晶电视革命的良机。
当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厂深夜灯火通明时,松下的技术团队仍在等离子实验室闭门造车。
更致命的是,松下电视在OLED技术布局上又比LG晚了整整三年,曾经的技术领跑者沦为追赶者。
导致松下电视衰落的另外一个根本而致命的因素,则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及其强有力的竞争。
后发崛起的中国品牌,用价格屠刀撕开防线,用互联网电视生态则彻底颠覆硬件思维,斩断了松下电视的最后生机。
2013年,当海信55寸液晶电视以799美元杀入市场时,松下同尺寸产品仍标价1599美元。
当TCL全球电视出货量突破3000万台时,松下电视业务已连续亏损11个季度,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5%暴跌至2023年的0.7%。
2024年大阪总部关闭电视研发中心时,工程师在仓库发现1985年的"画王"原型机。按下电源键的瞬间,显像管映出的不仅是褪色画面,更是一个时代的倒影。
三
窥一斑可见全豹。
日本企业注重“匠人精神”,往往不缺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但缺乏主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性思维,以及对行业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日本人是勤奋的。但他们往往只关注“把事情做对”,却忘了“做对的事情”可能更重要。所以往往越努力,越南辕北辙。
日本人善于将产品的细节做到极致。他们坚持将A做成A+,甚至A++。但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真正需要的可能是B。
这种文化,一度助推日本制造走上了全球之巅,但一旦市场和技术的大潮流转向,却可能因为反应迟钝,撞上南墙,直至被淘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导致最后一败涂地。这或许是松下电视的衰落,给我们的一个大教训。
四
今天,松下电视的沦陷,又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如今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你不自我革新,不自我变革,就只能等着别人来革你的命。
在这个时代,市场犹如一座黑暗森林,每个企业都是带枪的猎人。每个企业都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是与他一样像幽灵一样潜行的猎人。
随着技术更新迭代的加快,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要活下去,就必须始终保持忧患,全力以赴地拿出颠覆性创新。
是的,就是要创新、创新、永不停歇地创新,前进、前进、永不停歇地前进!
行业变革随时会到来,没有谁可以一劳永逸地活下去,没有谁离死亡不是一步之遥。
居安思危,方能长久!
来源: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