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的打工人,开始流行午休gap了

360影视 2025-02-06 03:54 3

摘要:大家过年时有多放纵,节后就有多恍惚。甚至早在复工前两天,就已经有人靠吃褪黑素、调生物钟、模拟早起等方式,试图骗过自己的大脑, 让它误以为假期根本没发生过。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都是打工人最难跨过去的坎。

大家过年时有多放纵,节后就有多恍惚。甚至早在复工前两天,就已经有人靠吃褪黑素、调生物钟、模拟早起等方式,试图骗过自己的大脑, 让它误以为假期根本没发生过。

为了能无痛适应“上班模式”,有人打开《碎玉轩》的BGM,催眠自己是碎玉轩里的丫鬟,哄着自己去打卡上班。有人提前一天把电脑打开,强迫自己看工作群消息, 以减少节后被工作信息轰炸的不适感。

而最擅长哄自己的人,则找到了适应节后复工最温柔的解法—— 午休短途游 。

图源:张渝之

过去打工人的午休,活动范围通常只局限于工位方圆500米内。 不是在工位上扒两口外卖,就是蜷缩在茶水间的沙发上闭目养神。

但如今,大家主打一个“没有假期,就创造假期”。把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午休,包装成一场 微型度假 。

“你可以去酒店的无边泳池旁躺着发呆,假装自己还在放假;也可以带上露营垫去公园晒太阳,顺便补点维生素D,缓解假期综合症。如果时间充裕,甚至能去美术馆逛一圈,拍几张氛围感拉满的展览照, 发到朋友圈,让人误以为你还没复工。”

午休短途游时的照片/图源:想穿长筒靴的常同学

现实中,大部分打工人的午休时间,只有一到两个小时。因此,当午休短途游的概念出现时,不少人担心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放松, “不就是眼睛一闭一睁,就该上班了。”

而体验过的人,则会告诉你时间完全够用。 “打工人的午休短途游,就像中年男人逛商场: 直奔主题, 买完就走 。 直奔洗浴中心的 温泉池里 感受片刻静谧,躲进美术馆的沙发区放空,或者在植物园的小径上慢慢踱步。 看起来匆忙,其实是最高效的旅行方式。”

有人最初尝试午休短途游时, 还担心折腾一圈消耗精力,下午工作会不会掉链子。

“实际上,比起在工位上盯着屏幕发呆,换个环境更能让人放松。坐上摩天轮短暂脱离地面,搭公交去附近的景点随便走走,或是在博物馆待上半小时,都比困在座位上更能让身体和精神松弛下来。 因为真正懂得休息的人都知道,恢复状态需要的不是躺平,而是短暂的抽离。”

从去年开始,午休短途游成了打工人之间一种热门的放松方式。

最先发掘出这种玩法的人,据说是那些常年不敢请假的大厂打工人。大家不敢松懈,也无力等到周末, 于是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午休这段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

北漂5年的凯德,在某互联网大厂做运营。他以前在工位午休,总避不开同事的职场新闻联播。 “大家不是在吐槽领导,就是在八卦公司优化名单更新到了第几批,听多了只觉得焦虑。”

他为了维持精神稳定,开始习惯趁午休去江边发呆,感受提前退休的生活, 或是钻进茶馆泡壶茶,假装避世。 “其实去哪不重要,主要是给自己充充电,防止还没熬到下班,能量就被内耗清空。”

和朋友一起在午休时去公园散步/图源:樱花瘦了没

不少中年男人,早在午休短途游的概念被发明出来之前, 就已掌握了忙里偷闲的精髓。

“午休短途游,本质上是成年人的微型隐遁。所以在上海的苏州河、广州的珠江和北京的亮马河边,每到中午12点,总能见到30来岁的老哥们,带着鱼竿准时出现在河边钓鱼。等下午1点钟声一响, 他们立刻收竿,像灰姑娘跳上南瓜车一样钻进网约车,准点回到工位继续奋斗。”

沪漂两年的女生小沈今年25岁, 她一直把午休短途游当作高成本旅行的平替。

“正经旅游随便一次就得大几千,但午休短途游既能解压,又花不了多少钱。甚至很多地方0元可逛,比如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免费展、思南公馆的法式街区,或者徐汇滨江附近的步道, 都是打工人的免费乌托邦。”

她说“如果说正经旅行是端游大作,那午休短途游就是小程序游戏, 便宜、省时,随开随关。”

对打工人而言,日复一日往返于家和公司间的两点一线,难免让人感觉心情疲惫,甚至产生一种错觉: 自己每天都在复制粘贴,连生活都变成了循环播放的PPT。

“所以大家午休短途游,并不是在折腾,而是用一小时找回点生活主权。毕竟,中午能去商场的高端沙发区葛优瘫20分钟、溜进酒店香薰馆闻点高级味道,或是看几个楼盘幻想未来的幸福生活,即便不能摆脱循环的生活, 也能给大脑制造点新鲜感,让生活多点盼头。”

午休短途游的路线图/图源:Hedywang

小沈在上海徐汇的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了半年,但因为工作繁忙, 始终没时间好好游览这座城市。

对她而言,午休短途游也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以前连公司附近的便利店在哪都不知道,坐地铁都得看地图。现在午休时间去武康路的老书店翻几页书,在建国西路的小花园坐一会儿,慢慢就摸清了上海各种吃喝玩乐地的位置。 大大减少了漂泊感,甚至有了一种成为‘新上海人’的错觉。”

每年春节后,体验过假期自由的人,都有一瞬间想辞职去旷野。 “可真离职了,又大概率会在房租到账时提前后悔。”

因此对高压工作的打工人而言,午休短途游并不只是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它就像是一条缓冲带,尽管不能让你彻底逃离职场生活,至少可以在以公司为圆心的方圆几十公里内, 短暂体验半野生状态,获得一些呼吸感。”

图源:FeiFei0129

对擅长精打细算的人而言, 午休就像一块高密度海绵,“只要挤压得当,总能榨出超乎想象的体验值。”

“它的最大优势是可控性高,既不会像年假一样需要审批,也不像周末,随时可能被突发工作入侵。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每天都在那里,不长但足以让你去江边或是湿地公园里走一走, 或是溜进高端健身房蹭一节体验课,不但放松还有一种带薪休假的窃喜感。”

图源:爱嘤思躺

对E人而言,午休短途游也是社交回血的最佳途径。

哪怕只有一个多小时,也足够他们去KTV里唱两首情绪价值拉满的神曲,或是去桌游吧随机组局,完成一场高效破冰。“哪怕加班会压缩社交时间,他们也能趁别人眼睛一睁一闭就结束的午休时间, 火速结交三个新朋友,甚至还在群聊里约好了下次的午间聚会。”

对打工人而言,假期永远是既期待又矛盾的东西。 “没放假时渴望自由,一放假又会因为返工倒计时而陷入失落。”

如果高强度工作久了,大家甚至会对压力上瘾。“ 早上醒来先摸手机确认消息,出门玩了一天,总觉得少干了点什么,假期过半就开始梦到迟到、PPT没做完,甚至听到微信提示音都会下意识紧张。 当工作成了习惯,真正停下来,反而更容易不安。”

“午休短途游的好处在于,它把稀缺的假期变成了日常, 让你的大脑不再靠熬到假期续命,而是能在每个中午拥有固定的充电时间。”

深漂3年的小林,在南山科技园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他通过计算发现,午休短途游的极限距离, 甚至可以拓展到30公里左右。

“假设你12:00准时开始午休,12:05叫好网约车,12:35就能抵达深圳湾。最快40分钟,你就能坐在海边,晒太阳喝椰子。当别人还在公司楼下排队买麻辣烫时, 你已经提前半步,过上了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当你习惯了午休短途游,不仅对逃离的执念变淡, 甚至对工作日的中午多了一点期待。”

来源:老夏看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