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中国兜兰属植物竟如此美丽!

360影视 2025-02-06 09:15 2

摘要:兜兰属( Paphiopedilum )又叫拖鞋兰、仙履兰等,全世界约有79个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我国兜兰属植物资源丰富,中国植物志上记录的有18种 ,其中杏黄兜兰( P. armeniacum )和白花兜兰( P. emersonii

不可思议!中国兜兰属植物竟如此美丽!

曾宋君等

兜兰属( Paphiopedilum )又叫拖鞋兰、仙履兰等,全世界约有79个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我国兜兰属植物资源丰富,中国植物志上记录的有18种 ,其中杏黄兜兰( P. armeniacum )和白花兜兰( P. emersonii )为我国特有种。近年来,叶德平等报道的白旗兜兰( P. spicerianum ) 、黄云峰等报道的海伦兜兰( P. helenae )在中国也有分布 ,刘仲健等 报道原产中国的兜兰种类已达27种。兜兰属植物由于独特的花型、绚丽的花色、持久的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花卉市场上十分流行的高档花卉,在世界上拥有大量的爱好者。由于人们对其过度的追逐而对野生资源进行了毁灭性的采挖,兜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所有野生种类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ITES)附录I而被禁止贸易 。由于兜兰杂交种在国际市场上能被自由交易,且已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园艺栽培,所以兜兰的杂交育种方兴未艾,并已成为世界兰花育种工作的重点之一(表1)。兜兰在我国可能是继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后又一个占领大众消费市场的名贵兰花。本文对产于中国的兜兰属植物的观赏特点、园艺价值及生态习性等进行扼要介绍。

表1 用中国兜兰属植物原生种作亲本杂交培育的杂种数(2009年9月1日统计)

注:① P. malipoense 麻栗坡兜兰亦为 P. jackii 杰克兜兰;② P. areeanum 根茎兜兰的拉丁名亦为 P. rhizomatosum

1 卷 萼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appletonianum )

地生斑叶种,花通常1朵,直径6~8 cm ,具有白绿色且有绿色脉的萼片及淡紫褐色花瓣和唇瓣;中萼片宽卵形,基部边缘反卷,观赏价值较高,花期1~5月。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生长温度15~30 ℃,在广州地区栽培较易开花,栽培时需中等光线和较高湿度。1896年被命名,以之为亲本在RH S上已登录的杂交种有46个。

2 杏 黄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armeniacum )

又称金兜(图1)。附生斑叶种,是我国的特有种,花单生,有时也有双花,花朵金黄色至杏黄色,唇瓣内有许多红色斑点,花期2~4月,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部,本身观赏价值极高,在中国是最流行的野生观赏品种,陈心启和刘芳缓1982年发表该种时曾轰动世界,现已较多地用作杂交亲本。在RH S上登录杂交组合已有102个,其杂交种 P.‘ Michael Gibson ’( P. armeniacum×P.mastersianum )花朵具有马氏兜兰( P.mastersianum )的光泽,颜色为黄绿色,观赏价值高; P. ‘ Fumi’s Dedlight ’( P. armeniacum×P. micranthum );它与若氏兜兰兜兰( P. rothschildianum )的杂交种 P. ‘ Dollogoidi ’ 花金黄色,花瓣长可达30 cm 多,观赏价值极高 。杏黄兜兰为低纬度高海拔的兜兰种类,在华南地区难栽培。夏季温度过高时植株易死亡或不开花,采用水帘温室栽培,植株生长较好,但仍难开花。

杏黄兜兰

3 小叶兜兰( 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

地生或石上附生兰。绿叶种,叶片线状或狭矩圆形,背面近部有近紫色斑点;花单朵,萼片和花瓣边缘淡黄或白色,波状,花期10~12月,本身观赏价值一般。1940年被命名,到目前为止,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仅有23个。在我国分布于广西和贵州,在华南地区较易栽培开花。

小叶兜兰

4 巨瓣兜兰( Paphiopedilum bellatulum )

又 称 大 斑 点 兜 兰 。 地 生 或 石上半附生,斑叶种,花白色或浅黄色,花瓣巨大,萼片和花朵上有许多紫褐色的大斑点,退化雄蕊较同色兜兰和文山兜兰小,近圆形或略带方形,花期4 ~6 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生长温度15~32 ℃,对光线的适应能力强,高湿度下生长佳。在华南地区栽培时开花性较好。在中国兜兰原生种中,杂交后代最多,目前在R H S 上登录的杂交种达310个,除与长瓣兜兰( P. dianthum )、小叶兜兰( P. barbigerum )、紫纹兜兰( P. purpuratum )和飘带兜兰( P.parishii )外,与中国植物志上记录的其它1 3 个国产原生种均有杂种登录的记录。在巨瓣兜兰杂交后代中,巨瓣兜兰的斑点在后代中一般能比较醒目的表现 。 P. ‘ KevinPorter ’ ( P. bellatulum×P. micranthum )具有深粉红至红色的花朵,观赏价值高, P. ‘ Ma Bell ’ ( P. bellatulum × P.malipoense )花色为紫褐色,花大,也颇具有特色。

巨瓣兜兰

5 同色兜兰( Paphiopedilum concolor )

又称小斑点兜兰。地生或石上半附生,斑叶种,花序有花1~2朵,罕见3花,几朵花几乎同时开放,每花花期6~8周,花黄色或带白的黄色,有紫色的细斑点,退化雄蕊通常宽卵状菱形,花期6~8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在华南地区栽培时较易开花。除了长瓣兜兰、小叶兜兰外,它与中国植物志上记录的其它15个国产原生种均有杂种登录记录。目前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数为124种。

同色兜兰

6 文 山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wenshanense )

又称中斑点兜兰,地生或石上半附生,斑叶种,花序有花1~2朵,花黄色或带白的黄色,一般有紫色的中等大小的斑点,其退化雄蕊通常宽卵形,花期6~8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易与同色兜兰和巨瓣兜兰混淆,曾被认为是同色兜兰和巨瓣兜兰的天然杂交种,定名为 P. conco-bellatulum ,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 S)已接收它为亲本的杂交品种的登录。至今在RH S上已有35个杂交种登录。

文 山 兜 兰

7 长瓣兜兰( Paphiopedilum dianthum )

附生绿叶种,叶片长矩圆形,花葶直立,花序有花2~4朵,子房无毛;中萼片近椭圆形白色,唇瓣盔状,花期7~9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贵州和云南南部。生长温度15~32 ℃,需较强光线和较干燥环境。在华南地区栽培易开花。目前仅有8个杂交种在R H S上登录,其原因可能是与它同时开花的兜兰种类很少。

长瓣兜兰

8 白花兜兰( Paphiopedilum emersonii )

地生或石上附生斑叶种,花单朵,白色或带紫的白色,但唇瓣为带紫的灰色或奶黄色,有模糊的紫点,花期10~12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和贵州。在广州栽培较难开花,但它是白花型杂交后代的主要亲本之一,利用它为亲本已登录的杂交种已有58个。

9 亨利兜兰( Paphiopedilum henryanum )

地生或石上附生绿叶种,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花通常单朵,玫瑰红色,中萼片近圆卵形,奶黄色具紫褐色粗斑点,花瓣卵状卵圆形,玫瑰红色,边缘奶黄色,基部有紫褐色粗斑点,花期7~8月。本身观赏价值高,也是重要的育种亲本,其粉红色的唇瓣和中萼片上有圆斑点常在杂交后代中能表现出来且花瓣较圆。本种1987年发表,现登录的杂交种已达68个。在华南地区易栽培,但开花性一般。如 P. ‘ Tykei ’( P.hirsutissimum × P. henryanum )花型上象带叶兜兰( P. hirsutissimum ),但唇瓣为粉红色,中萼片上有大斑点。

亨利兜兰

1 0 带 叶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hirsutissimum )

地生或石上附生绿叶种,常密集成大丛生长;叶片长矩圆状舌形,萼片淡黄绿色,花瓣上淡黄色,下部有紫褐色斑点,上部有玫瑰色紫色晕;中萼片宽卵状椭圆形,边缘波状,花瓣匙形,先端圆形,下部边缘具强烈波状,花期4~5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带叶兜兰在秋季形成花芽,冬季处于休眠状态,春季日照增长,天气渐暖时方能开花,每花可开放3~4周。带叶兜兰的栽培管理容易,开花性好,也是重要的杂交亲本。

带叶兜兰

11 波瓣兜兰( Paphiopedilum insigne )

又称美丽兜兰。地生绿叶种。花1朵,开放时间可达4~6周,萼片淡黄绿色,具有暗褐色斑点,花瓣和唇瓣黄褐色或淡紫褐色,有深色条纹;花瓣狭矩圆形或匙形,边缘稍波状,花期10~12月。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波瓣兜兰是兜兰中最易栽培的种之一,也是重要的育种亲本。在其许多杂交后代的唇瓣上也可看到褐色斑点图案。它与白旗兜兰( P.spicerianum )的杂交种 P. ‘ Leeanum ’也曾多次获奖。

1 2 麻粟坡兜兰( Paphiopedilummalipoense )

地生或石上附生斑叶种,叶片矩圆形或狭椭圆形,表面有深绿和浅绿相间的网格斑纹,背面紫色或具极密集的成片紫点;花单朵,萼片和花瓣绿色有紫色脉纹,退化雄蕊黑色,花期12月至次年3月,花有微香。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在华南地区能栽培,开花性较好,是绿色花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它的绿花变种杰克兜兰( Paphiopedilummalipoense var. jackii ),退化雄蕊白色,表面散布小红斑点,但已被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承认为独立种并有9个杂交种登录。

麻粟坡兜兰

1 3 硬 叶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micranthum )

又称银兜。地生或石上附生斑叶种,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花单朵,淡紫色、粉红色或白色,通常萼片和花瓣上有紫红色脉纹,花期3~5月,本身观赏价值高。在我国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与杏黄兜兰一样,硬叶兜兰为低纬度高海拔的洋兰种类,夏季温度过高时会形成休眠,在华南地区栽培时难开花。但它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有90个。

硬 叶兜兰

14 飘带兜兰( Paphiopedidum parishii )

附生兰,绿叶种,与长瓣兜兰相似,但花序粗壮,直立或呈拱形斜出,子房有毛;中萼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黄绿色。花茎30~60 cm ,密生白花短柔毛,有花3~8朵,几乎同时开放,花期6~7月,单朵花开花30天以上。在我国分布于西南部。生长温度15~32 ℃,需较多遮荫和较干燥环境,在华南地区栽培易开花。但我国野生资源已极少见。多花型杂交后代的亲本之一。

飘带兜兰

1 5 紫 纹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purpuratum )

又称香港兜兰。地生斑叶种。花1朵,中萼片卵状心形,白色有深密的紫粟色脉,合萼片卵状披针形,明显小于中萼片,花期10月至次年1月。分布于我国广东、香港、广西、云南东南部及越南等地。其适应性强,在华南地区是栽培最多的兜兰原生种,也常用于杂交育种,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有50个。

16 虎斑兜兰( Paphiopedilum tigrinum )

地生绿叶种。花单生,中萼片宽卵形至倒卵形,淡黄绿色,有1长2短的3条紫褐色条纹;合萼片近卵形,花瓣匙形,边缘波状,基部至中部黄绿色有2条紫褐色条纹,尖端部分紫红色,唇瓣盔状,淡黄绿色,具淡紫褐红色晕,花期6~8月,观赏价值高。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该品种较为稀有,繁殖也较难,在华南地区栽培时难开花。

虎斑兜兰

17 秀丽兜兰( Paphiopedilum venustum )

又称雅致兜兰。地生或半附生植物,斑叶种,花常1朵罕见2朵,中萼片和合萼片白色而有绿色粗脉纹,花瓣黄白色而有绿色脉、暗红色晕和黑色粗疣点,唇瓣淡黄色而有明显的绿色脉纹和极轻微的暗红色晕,花期1~3月。原产我国西藏东南部及尼泊尔、不丹、锡金、印等地,在华南地区较少栽培。

秀丽兜兰

18 紫毛兜兰( Paphiopedilum villosum )

又称咖啡兜兰。地生或附生。绿叶种。花单生,在上一年的植丛中抽出;中萼片倒卵形,深褐色并有白色或淡黄绿色边缘;合萼片卵状椭圆形,淡绿色;花瓣倒卵状匙形,中央有一条栗褐色纵条纹,花期11月至次年3月。原产我国云南东南部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地。是常用的杂交亲本,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有119个。其富有光泽的宽阔花瓣能在杂种中得到遗传,它与波瓣兜兰的杂交种 P. ‘ Nitens ’ ( P. insigne × P.villosum )花瓣上斑点和 P. ‘Leeanum’ 的相似,但表现出更多的紫毛兜兰的特性 。在华南地区栽培时易开花。

紫毛兜兰

19 彩云兜兰( Paphiopedilum wardii )

地生种类,斑叶种,花单朵,萼片白色而有绿色脉,中萼片卵形,合萼片披针形,较中萼片稍小;花瓣狭矩圆形,绿白色,具紫褐色晕并有许多紫红色斑点和长毛,唇瓣盔形,浅绿色或浅绿黄色有紫红色晕和网格以及少量褐色斑点,花期12月至次年3月。原产我国云南西南部和缅甸等地,在我国野生资源极少。在我国华南地区栽培时生长势好,易开花。

彩云兜兰

20 海伦兜兰( Paphiopedilum helenae )

又称巧花兜兰 。1996年发现的新种,2007年发现在我国广西也有分布 ,地生或石生绿叶种。与小叶兜兰的主要区别是中萼片黄色,具白色边缘,花瓣黄色,直边,不呈波状,退化雄蕊近圆形。花期4~6月。观赏价值中等,在华南地区栽培开花性较好,目前在RH S上登录的杂交种有19个。

海伦兜兰

2 1 白 旗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spicerianum )

又称小青蛙,附生绿叶种,原产印度、缅甸,2006年发现在我国云南也有分布 。中萼片黄色,具白色边缘,有一紫色纵带,花期秋季,本身的观赏价值高,在华南南地区栽培,生长好,较易开花,花期4~6月。本种是重要的杂交亲本,如与 P. insign 杂交所得的 P. ‘ Leeanum ’ 及与 P. villosum 杂交所得的 P. ‘ Lathamianum ’ 非常著名 。

白 旗 兜 兰

22 根茎兜兰( Paphiopedilum areeanum )

刘仲健等 认为 P. areeanum 是一个种,而不是小叶兜兰和紫毛兜兰的杂交种。在缅甸发现时,曾被定名 P.rhizomatosum ,现发现在我国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也有分布,地生绿叶种,具有直生的根状茎,花似小叶兜兰,但叶片比小叶兜兰大,花期10~11月。本种在华南地区栽培时,开花性比小叶兜兰好。本种由于2002年才被发现,且国际上仍将其作为杂种看待,所以至今仍没有利用其为亲本的杂交种登录的报道。

根茎兜兰

2 3 红 旗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charlesworthii )

地生绿叶种,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北部。是兜兰属植物中最美丽的种类之一,花期9~11月(图8)。同时又是重要的杂交亲本,其杂交后代中一般具有光亮而宽阔的花瓣,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杂交后代,其中 P. ‘Woodrose’ ( P. charlesworthii × P.‘ Normandy ’ )中萼片粉红色,非常耀眼。而 P. ‘Wawona Maiden’ ( P.charlesworthii × P. Hellas )中萼片白色与粉红相间,并呈瓷质 。

红旗兜兰

24 德氏兜兰( Paphiopedilum delenatii )

地生斑叶种,在我国分布于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花瓣粉红色,观赏价值较高,但其花瓣较薄,花期较短。与其它颜色的兜兰杂交时能显性地表现出它的粉红色或玫瑰红色花色,其杂交后代 P. ‘Joyce Hasegawa’ (和P. emersonii 杂交)带玫瑰香味,在华南地区栽培,生长状况好,开花性强,花期3~4月。

德氏兜兰

2 5 格 力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gratrixianum )

地生或附生绿叶种,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中萼片白色,基部浅绿色或浅褐色,花瓣黄褐色,唇瓣浅褐色,花期9~12月,但本身观赏价值一般。华南地区引种栽培时生长良好,开花性也较好。

格力兜兰

2 6 汉 氏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hangianum )

又称香花兜兰,附生绿叶种,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花色淡黄,观赏价值高,同时是兜兰属植物中少有的香味型种类,是香花型杂交兜兰的主要亲本。花色淡黄,具香味,观赏价值高。引种栽培后成活率高,开花性较好,花期4~5月,是值得在华南地区推广的兜兰种类。

汉 氏兜兰

2 7 天 伦 兜 兰 ( P a p h i o p e d i l u mtranlienianum )

石生或附生绿叶种,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中萼片白色,下部具紫褐色纵条纹,花瓣和唇瓣浅绿色,有紫褐色晕,花瓣边缘强烈皱折,花期9~10月。本种本身的观赏价值较好,在华南地区生长良好,但开花性一般。由于1998年才发表,目前仅有5个杂交种登录。

天伦兜兰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