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总面积163.65平方公里,一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停歇休整。
美丽的衡水湖被誉为“鸟的天堂”。孔令龙 摄
鸟儿在嬉戏。孔令龙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芦静
初冬的衡水湖,“鸟浪”阵阵。
“老朋友”回来了——大雁、红嘴鸥、花脸鸭、白琵鹭等大批越冬候鸟齐飞。
还有“新朋友”惊喜亮相——雪雁和白颊黑雁。其中,雪雁是国内罕见的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白颊黑雁一般在欧洲越冬。
“老友”再聚,“新朋”造访,这些鸟类的到来为衡水湖增添了新气象、新生机。
“鸟类天堂”再创纪录
作为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总面积163.65平方公里,一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停歇休整。
截至目前,衡水湖鸟类观测纪录刷新到了336种,占河北省鸟类记录的60%以上。其中包含青头潜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黑鹳等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3种。
今年6月,衡水湖获评河北省首批“鸟类天堂”称号。春有天鹅、苍鹭、红嘴鸥悠游觅食,夏有白鹭、夜鹭孵化育雏,秋有“鸟浪”奇观,冬有豆雁、灰鹤遮天蔽日……一年四季,百鸟翔集,衡水湖因鸟而灵动多彩。
生态好 “朋友”来
鸟类朋友们为何愿意在衡水湖落脚?
“鸟儿们认为这里的环境很安全,不会有人伤害它们。”衡水滨湖新区爱鸟护鸟协会工作人员刘雪明的话语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个地方的生态好不好,鸟儿会“投票”。梳理发现,候鸟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高,优越的湿地环境、充足的食物、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是它们愿意留下来的加分项。
数据显示,衡水湖湖泊面积达75平方公里,是京津冀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这片丰饶的水域滋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鸟类“朋友圈”频频扩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生物也在此繁衍生息,共同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衡水湖在保持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
出台《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文件;深入推进衡水湖生态清淤、基底改造修复,开展“湖中村”整体搬迁、近湖的企业饭店或关停或迁移、封堵取缔引水河渠两侧各类污水排放口等举措……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衡水湖水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得到系统性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让更多“朋友”爱上河北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3月,《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图》正式发布。这是河北省首份可供游客及鸟类爱好者全季观鸟的指引说明。观鸟、研学、赏景,衡水湖闯出了一条生态价值绿色转化的新路,折射河北发展之变。
“候鸟在这里停歇时间更长了,也印证了河北的生态环境在持续向好。”河北省自然保护地项目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安春林表示。
近年来,河北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宣传引导、实施生境保护与恢复、开展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等有力举措,特别是加强栖息地建设,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赖以生存的优良自然环境。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衡水湖等多地栖息繁殖,白尾海雕集群现身石家庄岗南水域,缘毛太行花等从国家极小种群物种名单成功“脱离”,濒危候鸟遗鸥全球60%左右的个体在康巴诺尔湿地栖息繁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现身驼梁……越来越多珍稀“朋友”的到来,使燕赵大地充满生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全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事业。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