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往知来。作为一项具有数十年历史的全国性大赛,历届东道主对冬运会倾注了巨大热情,作出了独特贡献,留下了诸多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无疑,其中的宝贵经验值得辽宁参考和汲取。
朱才威
■冬运会是一个良好契机、一个重要平台。
■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是举办冬运会的题中之义。
■“冷资源”如何转化为“热经济”?就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场景里。
■“十五冬”,将成为辽宁通过冰雪运动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编者按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东道主,冬运会已经进入辽宁时间,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承办冬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辽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办好冬运会,是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全新命题。
鉴往知来。作为一项具有数十年历史的全国性大赛,历届东道主对冬运会倾注了巨大热情,作出了独特贡献,留下了诸多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无疑,其中的宝贵经验值得辽宁参考和汲取。
为此,记者深入采访冬运会的历届东道主,听他们谈冬运会是怎样的平台和契机,与他们探讨冬运会的使命与责任,请他们讲冬运会全周期运筹的精要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汇聚采访成果,本报推出《他山之石·冬运之鉴》栏目,今日推出第一期。
相信,参照和借鉴历届冬运会东道主的经验与做法,辽宁的冬运会答卷将书写得更自信、更精彩。
“十四冬”闭幕一年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冰雪赛事活动持续火爆、依然时尚——2024年12月21日,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呼伦贝尔正式启动,“十四冬”的举办地仍对全国冰雪运动的开展极具影响力和感召力。
“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冬运会)落幕,冰雪赛事活动不停歇。宝贵的冬运遗产为内蒙古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丰富的赛事活动让冰雪运动的热度留在了内蒙古大地。我们要把‘十四冬’带来的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为人民健康、为经济发展助力!”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5日下午对记者说。
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正是举办冬运会的题中之义!
回顾冬运会的历史,从1959年首届起,举办地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均位于我国北方: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内蒙古、辽宁。冰雪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已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因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新疆等地的运动员成为冬运会的主角,极富感染力的东北话也逐渐成为全国冬季运动会的“通用语言”。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对冬运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冬运会需要摆脱地域和气候的束缚,冰雪运动需要走入大江南北的寻常百姓家。2016年新疆承办“十三冬”,让人们领略到新疆的冰雪魅力。2024年2月,“十四冬”在呼伦贝尔市举行,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来自草原的冰雪激情。
“冬运会是一个良好契机、一个重要平台,更形象地说,它就是‘播种机’,冰雪运动的播种机,让冰雪运动在更多的地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冶斌介绍,以“十三冬”为契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与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创建了“百所雪上运动示范学校”,让冰雪运动在校园进一步开展,发现、培养了一批雪上项目后备人才,包括田芮宁、阿尔成哈孜·夏开尼、特恩布力·叶尔肯等优秀运动员,“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
青少年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石与未来。借助冬运会吸引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是实现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副主任塔娜向记者介绍,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每月定时向公众免费开放,鼓励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让场馆成为群众冰雪运动和青少年冰雪运动的重要阵地,“从2020年开始,中心与呼伦贝尔市教育局联合,连续开展了冰雪公开课和研学交流活动,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地区的十几所小学3800余人参与活动,每名学生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体验了冰上运动的魅力。”
塔娜表示,冰雪公开课的启蒙和引导,不仅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冰雪运动、体验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还通过冰雪运动促进了各民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冰雪运动架起友谊的桥梁。这显然也是冬运会的题中之义。
“十三冬”“十四冬”强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内蒙古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发展,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赵英刚所说:“冬运会带动、带活、带热了举办地的冰雪运动,冬运会既是播种机,又是加速器,一如北京冬奥会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推进作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留给中国的最宝贵遗产,莫过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22年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数据显示,从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看,辽宁排名全国第四,为0.23亿,江苏(0.26亿)、山东(0.26亿)、河北(0.25亿),排名全国前三;从冰雪运动参与率看,辽宁排名全国第三,为53.83%,黑龙江(57.80%)、北京(55.24%),排名全国前两位。
“三亿人上冰雪”,辽宁贡献大!在后北京冬奥时代,辽宁积极承办冬运会,旨在取得更大进展、更大突破。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招义表示:“北京、河北承办冬奥会,新疆、内蒙古承办冬运会,以及黑龙江、吉林多次承办冬运会、亚冬会,举办后释放的一系列红利有目共睹:冰雪运动场地的条件更好了,冰雪运动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冰雪运动的覆盖人群更加广泛,冰雪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参与冰雪运动更加便捷,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得到极大提升。”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王海泉对此深表认同:“如何借助冬运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我们需要向兄弟省区市学习,他山之石,我们得用好。比如冰雪运动进校园,比如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赛事活动,比如加大滑冰滑雪公益训练营举办力度……”
“十三冬”首次设置青年组比赛,“十四冬”首次设置群众组比赛,这些改革举措的目的只有一个:带动并提升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关注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赵英刚向记者直言,希望辽宁以筹办“十五冬”为契机,加大群众冰雪场地设施、赛事活动供给,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产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振兴发展战略,“冰雪‘冷资源’如何转化为‘热经济’?其实,就在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场景里!”
始于冰雪,不止冰雪。冬运会就是一次“冰雪总动员”,全面点燃全民健身、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让冰雪运动持续火爆出圈,热“雪”沸腾,全民共享。2028年“十五冬”,无疑将成为辽宁通过冰雪运动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