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什么产品,产品的改进和迭代都离不开数据的配合,而埋点则决定了数据的有无和范围。本文将从埋点出发,结合项目案例探讨与技术团队的沟通与配合。
无论什么产品,产品的改进和迭代都离不开数据的配合,而埋点则决定了数据的有无和范围。本文将从埋点出发,结合项目案例探讨与技术团队的沟通与配合。
”这个需求先排期吧,埋点优先级太低了……”
“业务功能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加埋点?”
“埋点本来就是滞后记录数据的,也不能立竿见影“
相信很多产品经理都会遇到上面的场景,尤其是接手老产品,更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缺少埋点的情况,一到差距分析和年底规划阶段就会痛不欲生,只好各种和开发说好话,争取能把埋点快速加上,而这都来源于一个核心矛盾:
开发资源有限务对数据的强依赖
那究竟该如何破局?
3个策略来应对,核心在于”换位思考“。
01 用“技术思维”讲清楚埋点的价值开发拒绝的本质:他们认为埋点是“为别人打工”,不是可见的功能点,缺乏直接收益。
说服策略:将埋点背后的数据价值显化,并强调对用户行为的关注。
1、减少线上事故:
埋点能监控关键流程的异常转化率,第一时间预警。
案例:某电商App通过埋点发现“订单提交”环节的API错误率异常,及时修复避免损失300万订单。
2、降低用户不良体验:
埋点能监控用户行为里的关键节点,用数据说明用户的不良体验,进而调整改进。
话术模板:
“这个埋点是为了验证**[XX功能]**的使用体验,如果数据缺失,我们就没办法定位在哪个环节导致用户不满意。”
02 降低埋点成本——让开发“无痛配合”开发的核心诉求:不想被“零散需求”打断主线工作。
解决方案:
1、提供标准化埋点文档:
用标准模版一次讲清楚场景、规则和记录属性值。
2、推动埋点自动化:
公司内部建立埋点管理平台,开发只负责埋点建设,由产品和运营人员管理埋点分组和描述,分工合作提升效率。
案例:某公司通过搭建内部平台,不仅埋点开发效率提升60%,同时还给予产品和测试人员更便利的埋点测试和日志查看。
3、埋点优先级评估:
针对老产品,存在大量埋点缺失、属性值缺失、埋点错误/不规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好优先级管理,梳理清楚产品的核心业务路径,确保核心路径上的埋点调整为第一优先级,其余埋点问题逐步更改调整即可。
我总结了埋点优先级评估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业务价值:数据是否在用户的核心使用路径上?开发成本:埋点实现是否简单?是新增埋点还是新增属性值?数据时效性:数据是否需要实时监控?一般活动类的埋点时效性要求较高,需实时关注用户行为数据;其余的根据业务形态决定。根据以上三个维度,综合决定埋点的优先级。
03 用“短期收益”激发动力——先打小胜仗策略切入点:人更关注眼前利益。
1、优先埋点“能快速见效”的场景:
示例:新功能MVP版本的核心路径、重点活动的关键按钮。
话术:
“这个埋点只加3个事件,但能帮我们下周的活动优化提供依据——如果转化率提升10%,技术团队也会被老板表扬。”
2、即时反馈数据价值:
在需求完成后,主动向技术团队同步埋点带来的收益。
心理学技巧:让开发者感受到“这是我参与贡献的成果”。
04 个人案例背景:在内部的一次差距分析过程中,发现新上线的数据模块主动应用很差,主动应用占比仅9%。
分析:在详细分析各个入口的用户数据后,发现该数据模块包含2个数据推荐入口,其中1个数据推荐入口推荐频次过高,且存在重复性推荐,导致数据污染。
改进:在定位清楚原因后,立即调整了数据推荐机制,且增加了关闭推荐的埋点,通过关注该埋点数据表现来响应用户界面的数据推荐。
结果:调整后,该数据模块的主动应用占比提升到25%,同时在第一时间也同步给了技术团队,整个团队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技术团队也多了一个指标亮点。
05 总结长效说服 = 共同利益 + 低成本 + 正向反馈
对齐目标:从“技术价值”而非“业务需求”切入沟通。减少阻力:提供标准化工具和文档,降低开发成本。持续激励:用小成果证明埋点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信任。“与其等老板因为数据缺失发火后被动补坑,不如现在花1小时提前布局——埋点不是负担,而是技术团队的‘数据防护盾’。”
快速说服开发的话术清单:
针对“优先级低”:
“这个埋点是为了验证**[XX功能]**的底层逻辑,如果不加,可能需要返工重做,反而影响整体进度。”
针对“没时间”:
“我已经按规范写好了埋点参数和触发条件,可以直接复制代码片段,10分钟就能搞定。”
针对“价值不明”:
“上线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数据做AB实验,如果效果提升,你的绩效复盘也能多一个亮点。”
本文由 @阿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