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讯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科学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保健食品原料的保健功能声称缺乏统一的科学证据评价标准,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诸多困惑。在此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体系
本报讯 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科学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保健食品原料的保健功能声称缺乏统一的科学证据评价标准,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诸多困惑。在此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体系至关重要。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指导、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完成的《保健食品原料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发布。该团体标准旨在进一步推动保健食品原料保健功能声称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该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科学依据,科学证据评价基本原则、文献收集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证据强度、推荐建议等内容,明确非人群研究文献不能作为证据评价,应使用高质量人群研究文献证据评价,推动保健功能声称评价科学证据强度(ABCD)等级化。其中,证据评估将按照强度等级(ABCD)进行标签化,信息公开、等级化增进消费者知情权和选购自主权利。维持或改善机体健康状况的保健功能声称,证据强度等级需达到C级及以上;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因素的保健功能声称,证据强度等级需达到A级或B级。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团体标准借鉴了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先后发布的保健功能科学评价相关法规。如加拿大在1998年就发布了《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健康声称政策文件》,并于2009年更新发布了《提交食品健康声称的指导文件》;美国于2009年发布了对健康声称进行科学性评估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审查体系《行业指南:健康声明科学评价的循证审查体系》;欧盟在2011年发布了《科学意见:利益相关方评估健康声称的一般指南》等。中国营养学会在2016年编著的《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营养证据评价方法,并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等研究和编写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上述研究工作为保健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功能评价提供了法规和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原料保健功能声称科学证据评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值得注意的是,该团体标准与国际接轨,强调使用高质量的人群数据来进行证据评价,这也意味着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将更加重视给予科学文献的营养功能循证。
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对推动我国传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意义。在产业引导方面,为保健食品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循证评价方法,有助于引导企业规范产品研发和申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在保健食品备案和监管方面,有助于形成一致性意见,加快产品审评审批进度,提高保健食品原料备案效率,更明智分类 “功能”做出决策,有利于推动科学证据有效转化为技术审评参考科学依据;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方面,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利益,有助于增强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倡导保健食品科学消费,以及促进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
目前,各种来源的食品“营养、功能、降低疾病风险”等宣传到处可见,这一团体标准的出台不仅满足了我国保健食品和功能声称创新发展的需求,也对产业的规范发展和消费者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推动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孙茜)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