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言可畏,却道是人言不可畏。在我们农村,谁家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三天,准能传遍十里八乡。可正是这些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让我见证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人言可畏,却道是人言不可畏。在我们农村,谁家有点风吹草动,不出三天,准能传遍十里八乡。可正是这些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让我见证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是李大柱,今年56岁,在清水镇上开了个小杂货店。说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王德发,镇上谁不认识他?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天不亮就出门收破烂。
那是2008年的事了。清晨的阳光还没爬上街角的老槐树,王德发就推着吱呀作响的三轮车经过我的店门口。此时街上静悄悄的,只有他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
“老王,这么早就出摊?”我正搬着箱子往店里进货。
王德发咧嘴笑笑:“趁早点,废品站能多给两分钱。”
他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十五年。从他老伴走后,就一直是这样。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傻子,天天起早贪黑地收破烂,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可谁又知道,他有个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
王小明,是清水镇近二十年来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当年高考成绩出来那天,镇上的高音喇叭响了一整天,广播员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祝贺王德发同志的儿子王小明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那天,王德发破天荒地喝了二两老白干,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他说:“你妈要是还在,该多高兴。”
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去年夏天,王小明从北京打来电话,说他谈了个对象,是个大公司老总的女儿。这本是件喜事,可电话那头的王小明声音发颤:“爸,她爸说了,要我买辆宝马,还要有房子,不然不同意我们在一起。”
电话这头沉默了许久,王德发才开口:“爸给你攒钱买。”
从那天起,王德发的三轮车响得更早了。天还没亮,他就出门了,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来。有时候下雨,他就穿着塑料雨衣,在雨中弯着腰翻垃圾桶。我给他让了个店后面的小棚子,让他把破烂暂时堆在那里。
村里人议论纷纷:“这老王是不是傻了?儿子要娶富家女,他收破烂能攒出多少钱?”
去年冬天,王德发病倒了。大夫说是肺炎,要住院。他硬是不肯,吃了两片药就又出去收破烂。那段时间,他咳得厉害,推着三轮车的背影看起来比往常要弯得更厉害些。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今年春节前,我看他总往废品站跑,打听才知道,这些年他居然攒了五十多万。用他的话说:“再加把劲,够买辆二手宝马了。”
可就在上个月,王小明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对象怀孕了,在北京住院。王德发二话没说,把攒了十五年的钱取出来,直奔4S店。
“给我看看最便宜的宝马。”他站在4S店门口,衣服上还带着垃圾场的气味。
销售员原本不屑一顾,可当王德发从破旧的挎包里掏出一叠现金时,所有人都愣住了。新车提了出来,他连试都没试,就让销售员帮忙加满油,直接开往北京。
到了医院,王德发把车停在产房外面。可他没想到,儿媳妇的父母也在。那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上下打量着他:“就是你?收破烂的?”
王德发低着头,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是,我是收破烂的。”
正说着,产房的门开了,护士推着产床出来。突然,产床上的女孩子挣扎着要起来。王德发的儿媳妇,那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挣扎着跪在了地上。
“爸,对不起。”她哭着说,“这些天,我每天从窗口都能看见您。您天没亮就来医院扫地,扫完了又去收破烂。我以为您是这里的清洁工,直到今天看见您开着宝马来……”
原来,这段时间王德发天天凌晨来医院打扫卫生,只为能多赚些钱。他不敢上楼看儿媳妇,就在楼下默默地干活,看着窗口的灯光发呆。
那一刻,医院走廊里很安静。王德发颤抖着手扶起儿媳:“闺女,起来,起来。你现在身子重,不能跪着。”
站在一旁的富商低下了头。他这一辈子见过太多人献媚讨好,可从没见过一个人,能用十五年的时间,一分一分地把对儿女的爱攒成一辆车。
到了年底,王德发家的新房也快要盖好了。儿子儿媳从北京搬了回来,在镇上的医院工作。有时候路过我的店,还能看见王德发推着三轮车出去。
“现在还收破烂?”我问他。
王德发笑着说:“习惯了。再说,总得给小孙子攒点奶粉钱。”
日落西山,老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王德发的三轮车还在街上慢慢地走着,车轮的吱呀声,混着夕阳的余晖,温暖了整条街。
来源:夜侯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