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进展速览

360影视 2025-02-06 18:26 2

摘要: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三万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百余场精心策划的专题会议,为血液疾病的基础研究、创新治疗、疾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与深刻的启迪。为了深入剖析ASH年会的精髓,把握血液

编者按: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三万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百余场精心策划的专题会议,为血液疾病的基础研究、创新治疗、疾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与深刻的启迪。为了深入剖析ASH年会的精髓,把握血液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血液时讯》特设News of ASH专栏,通过精心编译ASH官方发布的领域内容,旨在为广大读者呈现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与重大发现。

AML进展速览

(作者:Charlotte Brierley)

2024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款口服menin抑制剂(MI)revumenib,用于治疗携带KMT2A重排的复发/难治性(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基于II期AUGMENT-101研究的期中分析数据(n=56)。在摘要211中,AUGMENT-101研究的更新数据(n=116)显示,在经多重预处理的患者群体中,有22%的患者达到了预先定义的复合完全缓解终点,且缓解持续时间延长(中位13个月),61%的患者实现了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主要副作用包括15%的患者出现分化综合征(DS)、血细胞减少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其他menin抑制剂亦紧随其后。在同一会场中,摘要212和213展示了bleximenib和enzomenib作为单药治疗携带KMT2A重排或NPM1突变的R/R AML患者的I期数据,报告了超过30%的缓解率,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摘要214和215则报告了ziftomenib和bleximenib联合基于7+3方案的强化化疗在新诊断AML患者中的Ia期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快速细胞减少似乎对于避免分化综合征至关重要,研究中未观察到分化综合征或剂量限制性毒性,且复合缓解率高达80%至100%。摘要216则重点展示了revumenib、维奈克拉和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全口服联合疗法在R/R AML中的I/II期前景数据,39例患者中有13例出现缓解。

menin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摘要724探讨了menin抑制剂耐药性的遗传和非遗传机制,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四种不同menin抑制剂处理的细胞中,部署并验证了CRISPR-Cas9碱基编辑筛选技术,以精确识别共有和新型获得性突变,从而揭示了不同的耐药机制,并为耐药发生时更换menin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已知menin是KMT2A/B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组成部分,但该复合物如何选择性结合DNA以驱动白血病基因表达的具体因素仍知之甚少。摘要952采用多组学染色质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技术,揭示了menin靶向的是一组富含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且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存在CpG岛的启动子亚群。

在AML中细胞疗法的新进展中,摘要372介绍了CLL1-CD15和CLL-CD16抑制性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这两种细胞利用中性粒细胞和AML原始细胞上CD15和CD16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增强AML细胞的特异性,并减轻迄今为止阻碍CLL1靶向CAR-T细胞进展的粒细胞减少毒性。同一会场的摘要371则聚焦于抗U5 snRNP200 CAR-T细胞,该细胞靶向一种由干扰素-γ暴露上调的抗原,并在体内外显示出高肿瘤选择性和疗效。新型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也展现出临床前前景——摘要915概述了一种通过构建基因结构来生成“即用型”同种异体NK细胞的策略,该基因结构可同时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表达以逃避宿主免疫排斥,并引入CAR和表面抗原分子以避免宿主NK细胞杀伤。同一会场的摘要916和917则重点展示了针对AML的高度工程化新型CAR-NK,并报告了前景广阔的临床前数据。

TP53突变在AML中预示着不良预后,是临床需求迫切的领域。摘要61和330通过单细胞多组学分析TP53突变原发性患者样本,探讨了T细胞耗竭如何导致疾病持续存在。摘要637则强调了靶向免疫抑制性T调节细胞可能有助于恢复活动期AML患者CD8+T细胞的功能。

AML的其他新进展包括摘要327,该研究使用功能试验证实,PHIP基因中的Y1316X突变是一种致癌突变,应纳入靶向测序中。摘要450探讨了一个常见的临床挑战:对于60-75岁、具有NPM1突变且不存在FLT3-ITD的AML患者,尽管强化化疗具有毒性,但其疗效是否优于维奈克拉和去甲基化药物?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疗效相当,为这一潜在脆弱人群的临床决策提供了指导。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