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排几个男生偷偷刷着BOSS直聘,突然手机弹窗跳出新闻:"某211硕士应聘蜜雪冰城被拒"。
在郑州某三本院校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正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致辞。
后排几个男生偷偷刷着BOSS直聘,突然手机弹窗跳出新闻:"某211硕士应聘蜜雪冰城被拒"。
他们相视苦笑,这届毕业生终于活成了段子本尊。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相当于冰岛总人口的33倍。
如果把这些人首尾相连,能从漠河排到曾母暗沙再绕回来。
但招聘市场给出的反馈很诚实:奶茶店招人要求本科学历,公司前台要英语六级,连小区物业管家都开始挑985毕业生。
这种荒诞背后是持续25年的教育大跃进。
1999年高校扩招时,毛入学率不足10%,如今这个数字飙升到59.6%。
当年能读专科的都是人中龙凤,现在连快递分拣站都贴着"招本科操作员,月薪4500包吃住"。
更魔幻的是教育产业链的自我繁殖。
某二线城市教育产业园里,考研辅导班楼下是留学中介,对面开着考公培训班,顶楼还有家职业资格证速成机构。
学生们像传送带上的罐头,刚贴上"硕士研究生"标签,马上又要回炉重造。
在杭州某互联网大厂,人事主管李薇发现个诡异现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竟不会用ChatGPT。
细查课程表才发现,他们大二学的编程语言,去年就被行业淘汰了。
这就像教人用算盘对抗量子计算机,还没出校门就输在起跑线上。
清华大学教授郑毓煌做过测算,现代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至2.5年。
机械专业教材还在讲传统车床,现实中的智能工厂已实现无人化生产;
市场营销课上分析脑白金案例时,直播间里的虚拟主播正创造单场破亿销售额。
更残酷的是认知代差。
当教授们还在争论"短视频算不算艺术"时,00后毕业生早已用AI工具批量生产爆款内容。
某传媒学院答辩现场,学生用Midjourney生成的毕业设计,让评审老师集体陷入沉默。
他们还没搞明白这些图是怎么来的。
深圳龙华某人才市场,26岁的王浩在简历上划掉"经济学硕士",改成"三年抖音运营经验"。
隔壁展位职校毕业的汽修工,正和猎头谈着15K月薪的保底待遇。
墙上电子屏滚动着魔幻现实:博士安家费30万,高级焊工补贴50万。
这种价值倒挂正在重塑社会认知。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蓝领岗位薪资涨幅达12.3%,远超白领的5.7%。
东莞模具师傅时薪超过211辅导员,青岛远洋船员收入碾压陆家嘴金融民工,这种案例早已不是新闻。
新一代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
00后创业者张一帆放弃保研资格,在B站教人做AI绘画,年入百万;职校生陈露露开挖掘机走红抖音,被三一重工聘为技术顾问。
当知识获取不再依赖课堂,那张盖着钢印的文凭,正在变成简历里最无足轻重的装饰。
站在人类文明第三次教育革命的门槛上,我们或许正在见证"学历"这个概念的临终时刻。
当知识以光速迭代,持续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毕竟在这个时代,连大学教授都要每周看三场罗永浩直播来理解新商业逻辑。
来源:栗子先生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