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财经大学首次夺得财经类高校第一名,上海财经大学屈居第二。这两所高校都代表着我国财经类高校的最高水平,而且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座中国最核心的城市。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逐步发生变化,金融行业明显受到影响。加上张雪峰老师对于金融行业的评价,使得财经类高校这些年的热度明显下降。
财经类高校主要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等两大学科门类作为主体,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文科类高校,自身科研实力较弱,在综合排名当中不占优势。
因此,大家在参考各种高校排行榜时,要独自将财经类高校拿出来,要对财经类高校进行独立排名,这样才能客观地了解高校的具体情况。
财经类高校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学科评估情况,第二个是自身师资,第三个是生源质量,第四个是毕业生就业质量。
通过这四个维度评价财经类高校,基本能反映出财经高校的真正实力,高考或者考研阶段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
根据CNUR提供的ABC中国财经类高校排行榜数据显示,2025年财经类高校的排名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首次夺得财经类高校第一名,上海财经大学屈居第二。这两所高校都代表着我国财经类高校的最高水平,而且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座中国最核心的城市。
中央财经大学在学科评估方面表现得更为优秀,比如学校的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都是位居全国前十。而上海财经大学在学科评估方面则稍逊色。
两所高校的师资力量都在伯仲间,央财的师资更侧重于理论研究型,外聘师资主要来自于国家的金融监管系统。上财的外聘教师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和企业。
从高考录取分数线方面来看,央财和上财并没有区别,只是央财专业更多,招生规模更大,看起来分数线更低。如果是会计学、金融学等同专业比较,两者分数线基本都是在同一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名第三,西南财经大学排名第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第五。这三所都是国家评定的211高校,历来都占据着前五名的位置。
对外经贸的主要优势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海关管理、会计学、法学(国际贸易方向)、商务英语(国际翻译)等。毕业生主要到国家机关和各种对外贸易企业工作。
而西南财经大学当年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高校,学校的金融学、审计学、资产评估、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都非常好,大量毕业生都是到各地银行系统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相对特殊,学校当年由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来,所以自身的财经类专业和法学类专业都很好,整体来说性价比也更高。
东北财经大学排名第六,江西大学排名第七。这两所当年都是财政部直属高校,在财经系统都享有盛誉,当年没有被评选为211工程大学,而是下放地方政府管理。
东财和江财的优势专业基本相同,比如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和税收学等都是学校的强势专业,毕业生在考取公务员和银行单位等都有巨大优势。
浙江工商大学排名第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排名第九,北京工商大学排名第十。这三所都是位于大家俗称的发达地区,后面两所更是位于首都北京。
发达地区发展财经类高校明显更有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更繁荣,金融系统更完善,对毕业生就业更有帮助。这里面北京工商大学属于新崛起的高校,依靠地域优势,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非常高。
山东财经大学位居第11名,这也是当年区财政部直属高校。作为山东省内重量级的财经高校,学校校友遍布山东省内各地,就业方面不输于211高校。
学校有大量优质专业都很具有性价比,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工程、统计学等都属于特色专业。相比于北京和上海地区的高校,山东财经的性价比明显更高。
毕竟山东的经济同样很发达,只是没有北京和上海那么抢眼,但山东财经的溢价没有那么高,高考录取分数线一本线以上基本都能报考。
财经类高校发展情况非常看重地域,所以,沿海地区的财经类高校在如今这个时代会发展的更快,反观部分中西部地区的财经高校逐渐有所没落。
如果将来想要更好实现就业,最好就要报告沿海地区的财经高校,而且还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让自己学到相应的技能,这样将来才会有前途。
来源:小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