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好迎接自动化的“真诚”互动了吗?

360影视 2025-02-06 23:51 2

摘要:想象一下,深夜刷手机时,突然收到一条消息:"嘿,来看看你 — 今天感觉如何?"语气温暖,措辞友好。你停下来微笑,一丝连接的火花闪现,但随即意识到:对面并非真人,而是一个在操纵你情感的自动化系统。

想象一下,深夜刷手机时,突然收到一条消息:"嘿,来看看你 — 今天感觉如何?"语气温暖,措辞友好。你停下来微笑,一丝连接的火花闪现,但随即意识到:对面并非真人,而是一个在操纵你情感的自动化系统。

欢迎来到自动化"真诚"互动的恐怖谷 — 这个矛盾的词组只可能存在于我们这个超级互联的 AI 驱动世界中。一个互动真的可以既是自动化又是真诚的吗?预设的互动还能保持真实性吗?这种说法本身就充满矛盾,就像合成的真实性、预包装的诚意和零脂肪黄油一样 — 一个被代码包裹的悖论。

这些系统无缝融入我们的数字生活,被设计用来模仿温暖,模拟存在感,投放经过数学计算的情感关怀。我们正在打造能如此逼真地模仿人类连接的机器,以至于我们经常忘记它们实际上并不会真正关心。

我们的算法拥抱

当语言模型产生连贯的、类人的回复时,理解的假象就会出现。这些互动可能感觉真实,但实际上它们缺乏支撑真正同理心的意识和生活经验。同时,研究表明对 AI 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明度和伦理设计。但即使是最透明的系统也可能诱使我们赋予它们并不存在的人性特征。

关键在于:这些"真诚"互动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还是驱动这些算法模仿者的情感数据集的原材料。这是一个制造情感的反馈循环,我们的人性被一个根本无法理解它的东西反射回来。

这不仅仅是关于聊天机器人取代客服。这是关于真实人际连接的逐渐侵蚀。正如 MIT 教授 Sherry Turkle 警告的那样:"我们对技术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彼此的期望却越来越低。"我们正在适应连接的假象,用算法认可的清洁舒适取代真实关系的混乱与不可预测的美。

自动化并不新鲜,但大语言模型的崛起已经将其推进日常的"人类"交流中,模糊了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界限。聊天机器人现在能进行诡异的逼真对话,这带来了 24/7 陪伴和随时可用的心理健康支持等诱人可能,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察觉的沉浸式操纵和个人主动权slowly侵蚀等深层忧虑。

算法启示录的两骑士

拟人化

我们天生就会在非人类事物中看到人类特质。当聊天机器人说"我理解你的痛苦"时,它利用了这一点,触发我们与人连接的天性,可能培养出对 AI 实体的单向依恋这种类社会关系。危险不仅在于错置的信任,还在于我们与真实人类连接能力的逐渐萎缩。

认知能动性衰退

从安排约会到制作"礼貌"的自动回复,现在几乎每个决定都可以卸给 AI。虽然短期内可能高效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可能会麻痹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道德罗盘。正如皮尤研究中心在 2018 年(远在 ChatGPT 成为家喻户晓之前)警告的那样,过度依赖 AI 容易削弱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能力,最终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被动旁观者。

算法共情时代的大脑

拟人化和能动性衰退都源于我们的神经生物学。拟人化(我们将人类特质投射到非人类实体的倾向)可能源于大脑寻找模式和社交线索的固有驱动。当我们在无生命物体中看到面孔时,负责面部识别的梭状回区域也会被激活,这表明我们有寻求社交连接的硬件预设。当聊天机器人模仿人类语言和情感表达时,它可能触发相同的神经通路,导致我们不自觉地赋予机器过多的知觉和同理心。

同时,认知能动性的下降和独立思考与决策能力的侵蚀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大脑的"执行控制中心")的变化有关。即使是小决定也过度依赖 AI 可能会削弱前额叶皮质权衡选择、评估风险和有效施行自我控制的能力。就像肌肉因缺乏使用而萎缩一样,如果我们持续将决策外包给算法,我们的认知能力也可能萎缩。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充分理解这些互动的长期神经学影响。AI 重塑我们大脑的潜力,无论是在社交感知还是认知功能方面,都是一个重要且尚待探索的前沿领域。

算法共情时代的生存工具包

我们不一定要走向人机恋的反乌托邦未来。但驾驭这片新领域需要双管齐下的方法。培养混合智能包括利用自然智能 — 对塑造我们体验和表达的二乘四维度(愿望、情感、思维、感觉 x 个人、社区、国家、地球)的整体理解,以及互补的人工智能:

双重素养

自然智能素养:认识自己。理解信任、同理心和情感连接的心理学。识别何时在向机器投射人类特质。 人工智能素养:理解 AI 模型的工作原理、固有偏见和"理解"的局限性。揭开魔法,看到表面下的代码。

四个 A

意识 (Awareness):注意你是在与算法而非有知觉的生命互动。 欣赏 (Appreciation):利用 AI 的优势 — 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检索,而不期待人类级别的同理心。 接受 (Acceptance):承认 AI 的局限性。它无法复制人类情感和经验的复杂织锦。 问责 (Accountability):要求 AI 开发者保持透明。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依赖 AI 及其输出负责。

自动化"真诚"互动的最大讽刺在于,它们的真诚程度永远取决于创造和使用它们的人。

从自动化到真实互动的转变

输入什么,就输出什么。考虑到这一点 — 挑战不仅在于让自动化交易更真诚,更在于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实。

在教机器模拟真诚之前,我们必须重新发现自己内心的真诚,并将其注入我们的关系中。此外,尽管 AI 可以是强大的工具,但它永远不应该被设计用来自动化那些古怪的、美丽的、最终无可替代的联系,这些联系使我们不仅成为人,更成为富有人性的人。

来源:至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