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粉丝”感受春节独特魅力

360影视 2025-02-07 08:00 3

摘要:在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中国农历新年之际,全球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自发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与各国民众一起感受春节的独特魅力。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于荷聂爱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年02月07日

第11版)

马耳他中文学校学生正在完成剪纸作品。

马耳他中文学校供图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在写福字。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举办的“琴韵悠长”古琴体验课吸引了40余名罗马尼亚学生和当地民众参与。图为体验课现场。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

在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中国农历新年之际,全球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自发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与各国民众一起感受春节的独特魅力。

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师生精心制作的“云春晚”视频节目成为献给中文学习者新春佳节的一份特别礼物。

视频中,当地学生在春联、灯笼、剪纸等节庆元素的装点下,身着传统中式服装,用流利的中文送上新春祝福——“乙巳蛇年祝大家一帆风顺!”“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一起录制的视频不仅让我们跨越时空传递新春祝福,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期待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期待红火热闹的节日氛围,更期待新年的到来能带来新的机遇和美好的开始。”在视频播出前,学生们如是说。

在肯尼亚,“中国·河南海外春晚非洲行”文艺演出中,内罗毕大学师生带来热闹喜庆的开场舞《雄狮少年贺新春》,同时共同演绎了歌舞《上春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师生们的联袂表演不仅展现了艺术魅力,还促进了民心相通。

沉浸式的节庆体验

在巴林,巴林大学举办了以“庆祝蛇年新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活动设六大主题展区,涵盖中国服饰、艺术、游戏、手工等多个领域,吸引了600余名学生参与。

书法展区中,学生们用毛笔书写“福”字,感受中国书法艺术之美;“投壶”游戏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乐趣。服饰展区内陈列着汉服、襦裙等多款精美的中国传统服饰。学生们纷纷试穿,拍照留念,沉浸式感受各类服饰的独特韵味。

在文化纪念品展区,各式新春特色纪念品吸引众多学生驻足挑选。他们精心挑选心仪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希望将新春祝福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欢度春节的喜悦。

在格鲁吉亚,阿尔特大学举办了“蛇年新春中国日”春节联谊庆典,活动包括“新春大联欢”文艺汇演、“非遗中国年”文化体验等。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中文班的小朋友身着节日盛装,以手势舞的形式向与会来宾拜年,活泼可爱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曾参加近年“汉语桥”格鲁吉亚赛区小学组比赛的戴萨表演的单口相声《胆子大胆子小》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展现了相声艺术的魅力。文艺汇演后,现场还举办了书法、剪纸、漆扇等“非遗中国年”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踊跃尝试,体验书法魅力、感受笔墨之间的微妙变化,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和生肖蛇图案,并学习了如何在扇面上绘制精美的图案。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们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喜爱。

在马耳他的一些校园中,春节的氛围同样浓厚。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的师生们手握毛笔,全神贯注地书写着春联和福字;在马耳他中文学校,学生们在孔院老师的指导下,手指翻飞间,将红纸化作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剪纸作品。

在马耳他大学瓦莱塔校区的厨房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让学生们乐在其中。大家分组合作,你擀皮、我包馅,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擀皮、包饺子,太有趣了!我想回去教我的姐姐,这样就能一起包饺子给妈妈吃了。如果明年还有这样的活动,我希望能再来体验!”来自马耳他大学孔院的一名学生举着刚包好的饺子说。

马耳他大学孔院学生苏林·沃尔特表示,以往她只能从书本、视频中了解中国春节,参加这次活动真切体会到了春节的魅力。

别样的春节教学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举办的“琴韵悠长”古琴体验课,作为“巳巳如意”蛇年新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40余名罗马尼亚学生和当地民众参与。主讲教师讲解了古琴的起源、构造,现场演奏的《流水》《广陵散》等经典曲目,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互动环节中,主讲教师邀请观众上台弹奏古琴,学习减字谱,通过“猜一猜”和“弹一弹”小游戏,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古琴的演奏技巧。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很多学生表示,古琴空灵的音色仿佛能让人瞬间静下心来。

在哥斯达黎加,“中国文化论坛——春节传统漫谈”专题讲座在哥斯达黎加大学举办。本土中文教师艾莲娜从生肖蛇的寓意和春节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了春节的礼俗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2025年是乙巳蛇年。”艾莲娜解释道,生肖蛇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灵巧、智慧等,寓意着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机遇。她还分享了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举例说,人们会吃福橘,因为“橘”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将“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象征福气临门;餐桌上少不了鱼,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期盼来年富足美满......“这些充满巧思的习俗,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艾莲娜说。

讲座最后,艾莲娜与观众互动交流,解答了观众提出的关于中国春节文化的问题,让哥斯达黎加民众对中国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

多元化的文化展示

在匈牙利,“欢乐春节”新春庙会在布达佩斯唐人街举行。本届庙会内容丰富多样,活动包括舞龙舞狮、各类演出、非遗展示、文化体验、美食品鉴等,年味十足。

罗兰大学师生组织了书法、拓印、自制红包、剪纸、五子棋、踢毽子、画脸谱等活动,展位分布在室外的手工与传统游戏体验区和室内的书法体验区,为参观者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在众多展位中,拓印和书法体验颇受青睐。参与者通过拓印技艺,亲手制作了印有“平安”“如意”等字样和十二生肖图案的精美作品。书法体验的“福”字临摹项目,吸引了众多参与者驻足体验,在一笔一画中感受中国书法之美。体验结束后,国际中文教师现场为来宾们书写中文名字或新春祝福,受到当地民众喜爱。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首次以庙会形式庆祝中国春节,吸引了约2000名观众参与,活动包括舞龙舞狮表演、手工艺品展示、才艺表演等。

大厅内近20个摊位展示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包括中国特色的装饰品、珠宝以及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美食区则以中式点心、传统佳肴等为主,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摊位前始终排着长队。许多摊主表示,这场中国春节庙会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期待未来能继续参与类似活动。

才艺表演厅内,武术团队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除此之外,还有孔院少儿班的小朋友带来的音乐和朗诵节目,更有二胡与西洋乐器合作的音乐会掀起活动高潮。正如观众所言,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来源:成都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