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腊月二十八,我与老公范建华带着八岁的女儿开车回到他农村老家过年。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惠文芳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腊月二十八,我与老公范建华带着八岁的女儿开车回到他农村老家过年。
公婆看到我们来,自然是喜出望外。
第二天,公公踩着他破旧的三轮车,吱呀吱呀去集镇上买女儿喜欢吃的鸡中翅与小鸽子。
婆婆忙出忙进准备着过年的吃食,厨房间的腾腾蒸汽溢出,在堂屋就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我与老公卸下了一年的疲惫,慵懒地斜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等着婆婆喊:开饭了,快来吃饭啊。
无论我们长到多大,只有在老父母面前,才能彻底放松下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轻松与随意。
我正在与大姨家的表姐视频,厨房间传来婆婆的喊声:
建华,你进来一下。
老公快速答应,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去了灶间。
不大一会儿,他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菜往院子外走,我很是好奇,赶紧跟表姐说了声再见,抓起手机追了出去。
来到他面前一看,只见一碗是米饭肉圆,一碗是白萝卜炖排骨,我不解问:
你这是往哪里端啊?
老公回答:
咱妈让送给隔壁的宋奶奶,听妈说,宋奶奶一人在家,而且身体不好,没人做饭给她吃。
他一边说着话,人就走到了宋奶奶家门外。
这个宋奶奶我知道,我刚结婚时还看到过她,人很好,一脸的慈祥,不过那时候她的身体很好,后来听说老夫妻俩去了县城儿子家养老,然后就再也没见过她。
老公敲了一会门,没人来开,我索性一推,门开了,里面一片昏暗,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老公喊:
奶奶,奶奶,你在家吗?
里面传来含糊不清的问话:
是谁啊?我在床上呢,进来说话吧。
我们循着声音,推开了卧室门。
老公熟门熟路地摁亮了开关,这才发现,床上被褥里躺着一个老人,仔细一看,俨然是宋奶奶。
八年没见,奶奶老了很多,消瘦了很多,满头的白发与旧核桃一样的病态脸,充分说明老人过得很不如意。
她看到我们,眼睛里闪出惊喜,伸出干枯的手指着老公道:
建华,建华,是你吗?你回来过年啦?
老公点点头,把饭菜放下,转身去厨房拿来小勺与筷子,搀扶起来老人坐好,夹住一只肉圆送到了她的嘴边。
老人咬了一口,眼泪突然就扑簌簌落下,倒是把我与老公吓了一跳。
我赶紧拿出一张纸巾替她揩泪。
等她吃完了两只肉圆,又喝了半碗排骨汤,我们才退出了宋奶奶家。
02
一回到家,我实在忍不住心里的疑惑,跑到厨房间问婆婆宋奶奶的情况。
婆婆叹息一声道:
唉,说起来话长啊,宋奶奶一辈子菩萨心肠,不知道为什么晚年会落得如此凄惨,老天不公啊!
随着婆婆的叙述,我这才弄清楚她为何一人住到了乡下?又为何家里人不肯照顾她?
宋奶奶年轻时是养蚕能手,她养的蚕又白又胖,结出来的茧子产量高质量好。
以前在生产队,她专门负责养蚕,后来分田到户,她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宋奶奶把家里七亩多地都种上了桑叶,做起了养蚕专业户,每年收入不菲。
她家是村里第一个住上小楼房的,也是第一个去县城买门面房的。
她的大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都读书到高中毕业,这在80年代很不容易了。
那时候的农村娃,很多初中毕业就辍学帮着家里干农活了,能读到高中的很少,考上大学的更少。
宋奶奶的儿子叫宋裕华,老夫妻俩望子成龙心切,足足让他复读了5年,希望他能考取大学光宗耀祖,结果还是失败了。
宋裕华已经24岁大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让他认清自己不是读书料,遂放弃了高考,选择了经商这条路。
宋奶奶为了支持儿子,拿出来全部积蓄帮他在县城买了两间门面房。
一开始宋裕华小打小闹做早点,可他一窍不通,而且早上也起不来,只好请来了一位大嫂负责店里的生意。
这大嫂有一个妹妹,跟宋裕华差不多大,久而久之,两人谈起了恋爱,后来结了婚,这个店面就靠着两姐妹支撑。
不久,生意黄了。
后来又投资做了面包房,没到两年光景,又赔个一干二净。
然后看人家开超市挣钱,夫妻俩又问宋奶奶要钱进货弄了个超市,由于经营不善,又一次钱打了水漂。
一而再再而三,宋奶奶在乡下养蚕的收入,全部被儿子儿媳败光。
03
2014年,宋裕华夫妻接触到了完美产品,眼看着一个个成功人士坐着豪车穿着华服到处参加酒会介绍成功经验,一夜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两个人动心了。
他们积极参与了进去,可是,囤产品不是一钱两钱,开一个专卖店,更是需要大量资金。
夫妻两人一商量,把主意打到了农村那套小楼上。
他们连夜赶回家,说服宋奶奶老两口卖房,美其名曰说是老人岁数大了,想带他们两口子去城里享福。
宋奶奶哪里懂儿子儿媳的鬼点子?加上宋爷爷也帮着儿子说话,她没有犹豫,就 同意卖房进城。
开始几年她儿子儿媳的确挣到了一点钱,这让宋奶奶很是为儿子自豪,认为他终于成功了,有出息了。
谁知,时间一长,宋奶奶就发觉不对劲。
那两口子天天鲜衣怒马的出出进进,嘴里谈的生意都几十万几百万的,就是不见他们买房买车,孙子都二十好几了,仍然跟他们挤在一起生活。
2024年春,突然有一天,他们的门面房连带上面的住处给儿子儿媳卖了,一家五口三代人去了出租房居住。
宋奶奶一着急,就跟儿子儿媳吵起来,儿媳指着她鼻子嚷嚷:
老太太,你那么大岁数了管什么闲事?这房子是给裕华买的,他就有支配权,你再管也没用。
宋奶奶眼看儿子儿媳这么败家,儿媳还如此不讲理,她一口气没上来,就这么摔倒在地。
等她出院,就成了偏瘫。
儿子儿媳嫌她累赘,开车把她送回了乡下的老房子生活,隔一段时间给点钱她。
宋爷爷不肯回农村服侍她,继续留在儿子儿媳家生活。
就这样,宋奶奶成了多余的人,被家里人彻底抛弃,在农村艰难生活。
任谁也想不到,以前的养蚕能手,如今落到这凄苦下场,村里人无不感慨万千。
他们一方面骂宋裕华的无情无义,一方面认为宋奶奶自己也有责任,她太娇惯儿子了。
她这儿子,从小长到大,她就没舍得让他去地里拔一棵草采一片桑叶晒一次太阳……。
04
听完了婆婆的述说,我也不由跟着连连叹息。
看来孩子真的不能太娇宠,尤其是男孩子,从小越娇惯,长大了越没担当。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绝对有道理,只可惜宋奶奶不懂。
沉默了一会,我又不解问:
宋奶奶不是还有两个女儿的吗?她们为什么不管自己的老娘?
婆婆叹气道:
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她家两个姑娘生气老人把家产全部给了儿子,平时她们只是偶尔来看看,扔下一点吃的就走,逗留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这一年多来,基本上都是我跟你爸两人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
还幸亏她半边身子能动弹,并不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我们只要端点吃的给她,抽空替她收拾一下屋子就行。
我们之所以这样照顾她,也是念在老人以前对我们好的份上。
婆婆说到这儿,我就明白了。
这世上,有一种情分,叫报恩。
我婆婆就是基于这一点,才会对宋奶奶这么照顾。
我不止一次听我公婆说起,说老公的奶奶对他们很不好。
原因无他,老公的奶奶是后奶奶,也就是说,她不是我公公的亲妈,试问,她会对他们好吗?
婆婆生下我老公坐月子,那老太太看也不看一眼,还把家里好吃的都藏起来,要钱也不给。
我公公没办法,只好跑去宋奶奶家借钱买来鲫鱼老母鸡炖汤给婆婆喝。
宋奶奶看不过眼,时常抽空过来送些吃的,还帮着洗尿布洗衣服收拾屋子,这让我婆婆心里感觉到很温暖。
老公小时候没人带,宋奶奶也会搭把手帮着照看。
可以说,我老公几乎是在宋奶奶家长大的。
在他看来,宋奶奶更像他的亲奶奶,而家里那个奶奶,就像狼外婆那样恐怖。
如今宋奶奶落难,公婆他们能看着不管吗?
平时他们有点吃的喝的,都会送点给老人,有时还会把她喊过来吃一口,这让老人孤寂的心倍感温暖与安慰。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11点,院门外响起公公的大声呼喊:
娇娇啊,你人呢,快出来看,爷爷买了什么?
娇娇,我女儿的昵称。
她正在屋里看动画片,听到公公的喊声,一头窜了出来,一看三轮车后面,顿时欢呼雀跃:
哇,两只小白兔啊,好可爱的小白兔,我太喜欢了,我要带回城里养。
女儿欢快的声音,终于把我与婆婆从悲戚中拉出,我们相视一笑,走出了屋门,感受着新年不一样的气氛。
生活是沉重的,又是欢愉的,只要我们够努力,只要人间充满爱,再灰暗的生活,也会亮堂起来。
晚上吃团圆饭时,婆婆又吩咐:
建华,去把奶奶扶来,咱们一起吃。
老公答应一声,快步走出院门。
我赶紧跟上说:
我跟你一起去请!
来源:橡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