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中!参与联合国淡水哺乳动物研究,守护鲸目、海牛和水獭未来

360影视 2025-02-07 12:39 3

摘要:过去几十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带变得越来越“嘈杂”。航运、捕鱼、基础设施建设、水上娱乐活动等人类活动,都在持续制造水下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干扰淡水哺乳动物的交流、觅食和迁徙,还可能导致它们的生理压力增加,甚至危及种群存续。也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编译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本文约900字,阅读约3分钟

过去几十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带变得越来越“嘈杂”。航运、捕鱼、基础设施建设、水上娱乐活动等人类活动,都在持续制造水下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干扰淡水哺乳动物的交流、觅食和迁徙,还可能导致它们的生理压力增加,甚至危及种群存续。也就是说,人类制造的噪音正在侵入全球的淡水生态系统,对水生哺乳动物的生存可能带来威胁。但现有的噪音管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海洋环境制定的,对淡水生物的适用性尚不明确。因此,科学家们迫切需要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为全球淡水生物的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据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秘书处近日发布消息,联合国环境署正在招聘一名顾问,负责研究环境噪音对淡水哺乳动物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降噪措施。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最新研究:座头鲸对风声敏感,但不受船只噪声影响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高速小艇噪音对广西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的威胁不可忽视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船舶噪音——江河湖海中的“鲸豚隐形杀手”

此次研究将重点关注CMS列入保护名单的淡水哺乳动物,包括鲸目动物(cetaceans)、海牛目动物(sirenia)以及水獭(otters)。研究成果将为科学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评估是否需要针对这些物种及其栖息地制定更具体的降噪指导方针


图源: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秘书处

此次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梳理和分析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编写一份全面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总结当前关于环境噪音对CMS所列淡水哺乳动物及其猎物影响的研究现状;二是梳理已有的降噪措施,并结合河口、河流、湖泊等不同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分析其适用性;第三,评估现有降噪指导方针是否已充分考虑到淡水哺乳动物及其猎物的特殊需求;最后,提出是否需要专门制定针对淡水生态系统的降噪指导方针的建议

该研究完全依赖于案头研究(desktop research),研究成果须在2025年5月31日前提交初稿,并在7月15日接受专家组审核后,于8月15日前完成最终修改。该职位要求应聘者具备环境科学、水下声学或相关领域的学位,同时需对环境噪音的影响淡水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特殊性有深入了解,包括淡水环境中的声传播特性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降噪方案。此外,申请者需具备流利的英语能力出色的写作水平

此次招聘工作由CMS秘书处负责,研究将采用远程办公方式进行。目前,该职位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2月10日,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可在截止日前提交申请。

关于申请方式,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全文:

https://careers.un.org/jobSearchDescription/251233?language=en

海洋与湿地

青年人才培养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或者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UNEP/CMS
编译 | 王芊佳

编辑 | Linda

排版 | 绿叶


【引用本文】


王海诗(编译).求贤中!参与联合国淡水哺乳动物研究,守护鲸目、海牛和水獭的未来.海洋与湿地.2025-02-07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青年人才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白鳍豚淇淇(1998)。©王敏幹(John MK Wong)摄影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思考题】儒艮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海水域,但逐渐不见踪影。2022年8月,国际科学家团队宣布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儒艮还能重返中国海域吗?你怎么看?(封面图摄影:©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