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功能不良患儿重获新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再显实力

摘要:3岁的菡菡是一名早产儿,因患有先天性肠闭锁,出生后就在当地医院做了4次造瘘、关瘘手术,但手术后仍存在严重的腹胀和进食困难,全身骨瘦如柴。家长带着菡菡辗转于国内多家医院,并再次进行造瘘手术,但这次造瘘后依旧未见明显好转。菡菡妈妈不想放弃,她四处打听,了解到首都儿

菡菡历时三年的艰难求医路,终于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划上了句号。

3岁的菡菡是一名早产儿,因患有先天性肠闭锁,出生后就在当地医院做了4次造瘘、关瘘手术,但手术后仍存在严重的腹胀和进食困难,全身骨瘦如柴。家长带着菡菡辗转于国内多家医院,并再次进行造瘘手术,但这次造瘘后依旧未见明显好转。菡菡妈妈不想放弃,她四处打听,了解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外科副主任李颀团队治疗肛肠疾病经验丰富,今年2月,带着孩子进京寻求最后一丝希望。

李颀详细询问了菡菡诊疗经历以及检查结果,考虑为肠功能发育不良。对于肠功能不良的患儿,手术的难度不大,但系统、有条理的治疗方案,如术前评估肠功能状态、确定哪些肠道需要切除、如何造瘘以进行肠道改道、术后如何训练远端肠道功能,都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菡菡刚到医院时,存在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李颀带领团队人员通过精心调整肠外营养、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帮助菡菡稳定了病情,并完善了瘘口造影等检查,详细评估了远近端肠管功能。李颀结合孩子既往先天性肠闭锁的病史及造影结果,敏锐地发现她的造瘘远端小肠功能极差,但结肠功能尚可,是有机会保留结肠并达到较好的生活质量,避免短肠综合征的,但现在关瘘有可能因为远端结肠功能尚未恢复而再次肠梗阻。经过与家长的反复沟通,为菡菡进行了回肠造瘘调整及远端发育不良回肠切除手术。

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造瘘调整后恢复良好。菡菡妈妈根据李颀提出的要求,规律封堵瘘口、刺激远端排便,菡菡进食良好,肛门自主排便良好,没有再出现腹胀、脱水、肠炎等症状,体重增长良好。今年10月,回医院复诊的菡菡和几个月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她也终于等来了顺利关瘘的一天。

李颀表示,肠道手术是普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但肠道疾病的治疗并非易事,肠道手术始终在一个动态平衡中进行。有功能的肠管切除后,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而无功能的肠管保留了,则可能导致肠梗阻。因此,手术需要医生大量的临床经验,对患儿也需要个体化的检查、评估及制定方案,争取给患儿最少创伤、最佳生活质量。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