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三问AI(上)

360影视 2025-02-07 16:13 3

摘要:☑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早标准是“图灵测试”,即一个人若分不清楚与自己对话的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对话机器人就被判定为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早标准是“图灵测试”,即一个人若分不清楚与自己对话的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对话机器人就被判定为人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主要依赖三大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打个形象的比喻,如同大厨炒菜,数据是原料,算法是工序,算力就是炒菜的功力。

这是一次突袭,也是一次争锋。

春节期间,DeepSeek风暴席卷全球。这场风暴不亚于2022年美国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时掀起的那场AI浪潮。

当ChatGPT、DeepSeek横空出世,当人工智能走进人们的生活,AI的革命性突破似乎已经打开人类面向未来的窗户。

推开这面窗户,是生机盎然的鲜花草坪,亦或是满目疮痍的废墟之地?

面对AI的奔涌而来,人类社会向左还是向右?

未来已来,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对很多人来说,AI还稍显陌生。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何谓AI——AI究竟是怎么来的?

就如同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微信、支付宝,几乎所有的行业大咖都预言,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通过人的力量而产生的智能。

2016年,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阿尔法狗”)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了五盘比赛,AlphaGo最终以 4:1 取胜。2017年,AlphaGo又以3:0完胜当时的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让人们惊呼“狼来了”。

“阿尔法狗”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不过,那也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引发国人的广泛关注。之后,人工智能都未能引起太大的波澜。

其实,“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早在1956年就已诞生,当时是由麦卡锡、明斯基、罗切斯特和香农等为首的一批美国年轻科学家首次提出。

关于它的最早标准是“图灵测试”,即一个人若分不清楚与自己对话的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对话机器人就被判定为人工智能。

受限于一系列技术突破的限制,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一直未能渗透到人们的生活。

直到近些年,随着机器学习、视觉识别、语音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才迎来了“涌现”时刻——通俗地说,就是当数据、参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迎来了爆发。

以ChatGPT、DeepSeek为例,与“阿尔法狗”不同的是,他们是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其一,生成式。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家里有小爱音箱的话,你问它现在几点了,它只会告诉你现在几点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会进一步告诉你现在该干啥了,它有相对独立的思考。正如DeepSeek的名字,生成式能带来一种深度的探索。

其二,通用。如果说“阿尔法狗”只会下围棋的话,DeepSeek、ChatGPT可以做很多事情——分析股票走势、点评一篇文章,写一篇小学生作文等等。你能想到的,或许它都可以做到。也就是说它更通用,应用的领域范围更广。

如此来看,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

当然,它对人类的考验也是存在的。

讲完了概念,我们再聊聊人工智能的发展内核。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主要依赖三大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同大厨炒菜,数据是原料,算法是工序,算力就是炒菜的功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甚至每个人都可以被数字进行量化——汽车制造的尺寸、人脸数据、年龄、职业、收入、开的什么牌子汽车、住多大的房子等等——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数据化。这些数据经过标注、筛选等等一系列动作,就变成了有价值的生产元素,也就是人工智能最基础的养料。通过不断地喂养训练学习这些数据,人工智能便有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算法是什么?算法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部分,其设计目的就是教会机器如何学习。打个比方,如果你经常阅览体育新闻,平台就会强化你的这一兴趣爱好,给你持续不断地推送体育新闻。如此,你就不知不觉地掉入到了“信息茧房”里。

至于算力,简单说,算力是指传输、存储、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摩尔定律指出,芯片算力以每18个月增加一倍的速度快速前进,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算力供给跟不上需求的节奏,如今便有了“算力焦虑”的问题。正如大厨一直想着吃老本,不学习新厨艺,就满足不了食客的胃口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力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因为它牵涉到芯片的问题。面对国外的打压,我国的芯片产业亟待突围,光刻机以及GPU芯片等等,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因此,突破算力上的封锁围堵,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不过,AI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道:“AI的尽头是是光伏和储能,不要光想着算力,如果只想着计算机,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

明白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对人工智能也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当前,随着DeepSeek、ChatGPT的争锋相对,一场人工智能的国际竞赛也摆上了台面。

特朗普重返白宫隔天,选在AI领域宣布首个投资重头戏:由日本软银集团、OpenAI和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三家企业投资5000亿美元,打造名为“星际之门”的项目,用在美国建设支持AI发展的基础设施,这被舆论拿来与19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相提并论。

中国的人工智能到底谁能代表?DeepSeek和它的创始人梁文锋已然登上了舞台。

之前曾有文章指出,百度的李彦宏可以,因为他曾与马斯克、吴恩达、黄仁勋等共同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AI领袖”。

其实,在ChatGPT横空出世以后,百度的“文心一言”,华为的盘古大模型,腾讯的通义大模型,以及清华系领衔的ChatGLM-6B也走进了视野。现如今,我们还看到了豆包、kimi等日益走进手机。

这个春节假期,我们看到,DeepSeek另辟蹊径杀了出来。DeepSeek只用了600万美元及低功能晶片,就实现ChatGPT创始者美国AI龙头公司OpenAI投入不下10亿美元及采用高端晶才做出的顶尖AI大模型成果,震撼全球科技圈。

有媒体称这是中国的“百模大战”。也正因如此,当前,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已经面临“奇点时刻”。

所谓奇点时刻,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后被引申到经济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放在经济学领域,奇点是一个关键时间点,越过这个时间点后经济会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会加快。

所谓人工智能奇点指的是人工智能引发人类社会剧变的关键时刻。

通俗地来看,可以做两种解读。其一,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渗透。其二,人工智能真正拥有自主意识,能够给人类的经济社会进行宏观指导。

如今,人工智能的战车已经开始狂飙,世界大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

跨过奇点,我们会看到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