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前行|奋战蛇年“医线” 坚守生命“防线”

360影视 2025-02-07 17:51 3

摘要: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然而对于中国医大一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春节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坚守。伴随着沈阳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火热奋战在救治一线,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团圆与幸福。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然而对于中国医大一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春节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坚守。伴随着沈阳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火热奋战在救治一线,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团圆与幸福。

春节前夕,医院领导班子亲自部署,全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提前准备,在医务人员力量、医疗设备药品物资等方面提前准备、充足储备,在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方面持之以恒做好保障,特别是面对严寒暴雪天气和突发事件做细应急预案,为春节期间医疗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春节假期,急诊与临床科室联动,医务部和门诊部联合,动态监测和通报医疗数据,每天参加急诊患者大交班,根据患者病情督导分层救治工作,按需组织多学科会诊。正月初五,院领导靠前指挥,前往急诊现场办公,与全院临床科室主任一起逐一梳理患者,对进一步加强收治和分流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各临床科室积极响应,密切协同,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救治技术,紧张有序地保障了急诊秩序和医疗质量,全院上下再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彰显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和担当。

急诊科:奋战在春节救治的最前线

急诊科在院领导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全员上岗、坚守一线,在精准预检分诊评估与促进留观患者分流两个关键环节加强力量。在从除夕到初三门诊放假调休期间,专门安排高年资主治医生到预检分诊值班,精准评估来诊患者病情,正确引导非急症患者到下级联盟医院就诊,最大限度地将我院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救治资源提供给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进一步落实急诊各病区一线主治、二线教授和三线主任的三级医疗管理制度,及时精准发起专科或者多学科会诊,在各相关病房的积极配合和鼎力支持下,快速确定留观患者诊疗方案与专科归属,提升急危疑难患者救治的质量与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优化急诊资源的使用。

神经外科:成功抢救危重脑出血患者

春节期间,一位脑出血患者急诊来诊,其病情发展迅速,救治过程复杂,堪称一场艰巨的生命保卫战。

患者既往曾行肾移植、动脉瘤栓塞手术,并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杜江教授阅片发现,血肿形状不规则,密度不一致,周边有少见的特殊征象。考虑到抗排异性药物会对凝血机制造成影响,且发病时间短,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他立即安排术前检查、完善抽血化验、联系备血备皮、沟通手术室、麻醉科,为可能的急诊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果然,患者在进行最后一项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昏迷,旋即瞳孔散大,出现脑疝。杜江教授对病情的预判和及时的准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被送入了手术室。而此时患者的生命指标也开始出现剧烈的变化,心率降到了不足50次/分,收缩压达到了200mmHg,出现了鼾式呼吸。

杜江教授迅速开始手术,短时间完成了复杂的开颅步骤,却发现硬膜像石头一样坚硬,这种情况在脑出血中并不常见。杜江判断,如果按照常规步骤直接打开硬膜,极有可能会发生恶性脑肿胀,因血压下降、心率骤停而术中死亡。于是,他选择先不开硬膜,直接行穿刺抽吸。然而抽吸过程中却发现穿刺道有新鲜血不断溢出——病人的出血一直没有停止!情况危急,病人命悬一线!

杜江教授临危不乱,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先迅速扩大穿刺道,直接快速清除部分血肿,利用颅内压力下降的间隙,充分敞开硬膜均衡释放压力,避免了恶性脑肿胀的发生;再进行显微操作,快速而精准地找到并处理了出血点,顺利清除了血肿。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整个手术快而不乱,险而不危,脑微创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治疗团队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指标的异常和每一个处理的步骤,又相继克服了颅内压升高、内环境紊乱、肺部感染、肾功异常等多种并发症。杜江教授认真负责,根据各项监测数据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阶梯镇痛镇静、动态脱水补液,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降低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心血管内科:成功救治严重冠脉病变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梗患者

春节期间,我院心内科孙英贤主任、刘谋杰副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团队在麻醉科、介入手术室、放射科等科室密切配合下成功救治了一位严重冠脉病变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梗患者。

一位68岁老年女性,近半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休息后能缓解,半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严重三支病变”伴有严重心力衰竭,因病情危重,手术难度极大,建议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入院时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大汗淋漓,心率增快,床旁经胸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下后壁节段性变薄,左室运动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38%)”,心衰各项指标明显升高,经过充分吸氧、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患者症状仍难以缓解,要求临床必须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拒绝搭桥,孙英贤教授和刘谋杰教授精准研判,果断决策,决定尽早进行介入手术。

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左前降及回旋支重度钙化伴90%以上狭窄,术者首先经右股动脉植入了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IABP)进行循环辅助,因冠脉病变存在严重钙化,球囊不能完全扩张,遂启动冠状动脉旋磨,对冠脉内钙化进行消蚀及修饰,旋磨后术者应用球囊顺利完全扩张病变处,并在回旋支、前降支、左主干共植入3枚支架,术后转入心内监护室继续观察。

术后第二天也是春节当天,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氧合进一步恶化,监护室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后,立即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于彤彤教授指导医护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精准管理,并针对心衰进行反复细致的用药调整和精心护理,经过数日观察,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各项指标明显好转,近日将脱机拔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大气道异物梗阻患者

大年初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和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里依旧紧张而繁忙。

当日上午,一个来自急诊的大气道异物患者让会诊医生聂昕时压力倍增:初二晚上,该中年男性在家人聚餐时,不慎误吸猪骨头。起初只是剧烈呛咳,家人本以为能自行咳出,可到了大年初三,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呼吸愈发困难。情况紧急,家人心急如焚,赶忙就近送医,当地医院难以处理,转到我院急诊。急诊肺CT提示,猪骨头牢牢卡在左侧主气道,再有耽搁,极有可能导致大出血甚至窒息!

会诊后,聂昕时医生第一时间请示科室主任王玮教授,王玮详细了解了患者情况,深知救治的的急迫性,立即向医院出发,同时迅速集结呼吸介入团队,并与医务部沟通安排每个救治环节。呼吸介入团队的刘亭威副教授刚刚到达辽阳老家,接到电话后立即响应,打车从辽阳返回沈阳;祁唯一医生、刘威护士接到电话后同样没有丝毫犹豫,朝医院飞奔而来。为了节省时间,王玮主任在路上便开始任务分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与麻醉科沟通协调,确保麻醉环节顺利进行;由护理团队准备好呼吸介入室和所需的各类器械和药品;确认患者的每一个重要信息,确保方案稳妥。

下午13时左右,王玮教授、刘亭威副教授、祁唯一医生、刘威护士在呼吸介入室准备妥当,患者进入呼吸介入手术室,整个治疗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麻醉医生尹秀茹、张硕精准为患者实施麻醉后,刘亭威医生熟练地操控着气管镜,小心翼翼地将其送入患者气道。镜下可见患者气道内黏膜因异物刺激已出现明显充血、水肿,在左主远端支气管近上下叶开口处可见骨性异物卡在管腔,阻塞约80%,操作难度很大。刘亭威副教授凭借丰富经验,应用激光对异物进行切割,然而由于异物较厚,未能完全切开。他临危不乱,转而在团队的配合下,应用异物钳等从狭窄的气道内缓缓活动异物,逐渐将一枚1.8*1.0cm大小的猪骨头完整取出。随着异物被成功取出,患者的血氧渐渐趋于平稳,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们才松了一口气。

术后,患者慢慢苏醒,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听到异物顺利被取出来,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医护人员的感谢,患者的家属更是激动不已,频频道谢。

耳鼻咽喉科:成功救治开放性喉外伤患者

大年初四深夜,耳鼻咽喉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开放性喉外伤患者,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

患者刘某醉酒后不慎摔倒,颈部意外撞击玉米秸秆,秸秆如同利剑般刺入颈部,深达喉体。患者颈前大量鲜血涌出,并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但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提供针对性有效治疗。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并伴有反复咳嗽和显著的咽喉刺激症状。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将面临窒息甚至生命危险。

危急时刻,患者被紧急转诊至我院急诊。耳鼻咽喉科王琰主任闻讯后,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在相关科室协调配合下,开通绿色通道,启动紧急救援,迅速进行诊治。患者诊断为开放性喉外伤,需紧急手术治疗。在麻醉科张冬颖、王鑫医生和手术室孙万瑶、张艳欣护士的密切配合下,耳鼻咽喉科王洪明副教授、郭佳星医生迅速展开手术,探查创腔,确切止血、清除异物并修复潜在的软骨移位,成功修复了患者的喉部损伤,确保了患者的呼吸和发声功能。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消化内科:抢救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大年初二,一位92岁的老人因“腹痛、腹胀6天,间断恶心、呕吐2天”急来我院,患者半月前曾于当地诊断为直肠肿瘤,近6天无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症状逐渐加重。我院急诊CT提示肠梗阻,因患者高龄,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考虑梗阻原因为肿瘤所致,消化科经会诊后迅速将患者收入病房,并由内窥镜科冯明亮副教授第一时间进行了梗阻部位的肠道支架置入术,不仅有效解决了肠道梗阻,也通过内科综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基础状态,2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大年初五,一位79岁的老人因“腹痛、发热1天”急来我院。患者发热伴寒战,药物退热效果不佳。CT提示胆道低位梗阻,胆总管多发结石可能大,胆囊结石。消化科会诊考虑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能性大,立即将患者收入病房。对这样一位高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老人来说,如不尽快解除胆道梗阻,无疑是致命的。内窥镜科矫太伟副教授和护士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ERCP治疗,有效解除了胆道梗阻,术后经内科系统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现患者恢复良好。

春节期间,在李异玲主任的带领和协调下,中国医大一院消化人默默坚守岗位、随时投入“战斗”,累计完成急诊患者会诊150余例,行消化道异物取出术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1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出血止血6例,在麻醉科等兄弟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完成良恶性胆道梗阻ERCP治疗6例。每一个病例都是与死神的一次赛跑,他们深知,唯有拼尽全力,才能让更多的家庭团圆。

春节期间,我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不分昼夜挽救着患者生命,守护着无数家庭的团圆,真正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用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精神。

来源:健康使者刘哈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