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在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了9个不同行业的“专家”,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各种“神医”都成了她。
她曾在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了9个不同行业的“专家”,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各种“神医”都成了她。
靠着这些假身份,她在各大卫视推荐各种保健品,其中的一款产品,竟然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牟取了200多万。
她的骗局,是建立在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的希望上的。
那么,刘洪斌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所谓的神医的?如今她的下场又如何?
“我行医几十年,只治咳喘”
打开某药品的官方网站,刘洪斌的形象依旧在网站中心。
其实,早在2014年,刘洪斌就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她参加的节目从表面上看就是类似于电视访谈的节目,而实际上却是广告推销。
首次出现,她以“神医”的身份,出现在了西藏卫视的电视台中,镜头下的她身穿藏袍,戴上眼镜,再配上一头白发,一脸的德高望重。
在观众们眼中,这不就是一位有多年行医经验的人吗,也正是凭借着观众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刘洪斌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先把自己的身份讲出来,什么退休老院长、藏医传人,只要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称号,几乎都能拿出来说一说。
随后,她就展现自己的真实目的——推销保健品或药品。
她将这些保健品说的神乎其神,自己花了多长时间才研制出来,吃了就能药到病除,甚至连瘫痪的人吃完都能再站起来。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因为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看到刘洪斌将这药说的这么神奇,自然开始心动,但是仍有不少人还在犹豫。
然而,此时的主持人却在旁边“开了大招”,主持人与刘洪斌一唱一和,说什么,这些药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随后,主持人就开始报还剩的药品库存,随着库存的越来越少,不少老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有的老人当即就拨打电话购买了。
至此,刘洪斌的“任务”就完成了,然而,这些药真的有刘洪斌宣传的那么神奇呢?答案当然不是。
当观众们将药品买到家以后,却发现,药物的疗效与她宣传的效果大相径庭,有的保健品甚至吃着就是普通的软糖。
然而,当他们再将电话打过去反映时,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用药的疗程太短,建议他们再买几瓶,老人们将信将疑,只能再买几瓶试试。
在第二次买完之后,老人们发现,依旧是没有效果,而这次再打过去,对面的服务人员却显得及其不耐烦,甚至在最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而且除了西藏卫视,刘洪斌竟又悄悄来到东南卫视、甘肃卫视、青海卫视、吉林卫视等多个电视台,不仅如此,她还换了许多身份。
而她的的套路也大差不差,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的权威身份,然后再和主持人合作,一起推销保健品和药品。
老人们在其他电视频道上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然而,即便这时候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选择举报。
而刘洪斌的骗局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2017年时,她的骗局才被人揭开。
相关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刘欢并进行了调查,结果就是,在任何知名的医药企业中,都显示查无此人。
而聘请她的药品生产企业,甚至也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且还主动承认广告有夸大宣传的成分。
当记者问起时,负责人却无所谓的表示:“这不很正常嘛,这是广告,就算是现在也有啊。”
不得不说,这些无良企业完全不把患者放在眼里,将患者的身体健康弃在一边,不管不顾,甚至即便在罚款之后也不知悔改,依旧我行我素。
至于刘洪斌,在被举报之后,也接受了相关部门的处罚,不仅被罚款,还将因为虚假宣传而面临刑事处罚。
那么,刘洪斌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神医的呢?
刘洪斌在成为“神医”之前,刚刚退休没多久,闲不住的她就开始家里找点事干,而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演员,不久,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天,刘洪斌正在公园跳广场舞,自来熟的她很快就和周围的大妈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群演”,轻松赚的钱还多。
刘洪斌一听,立马来了兴趣,自己也想着去当当群演,于是第二天,刘洪斌就按照大妈给的地址来到了选群演的地址。
没想到,刘洪斌还真被选上了,起先,她只能在一些县级的电视频道上做做小广告,没想到,没过多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就找上了她。
自1999年开始,养生类节目就在电视上十分火爆,受众群体也主要是中老年人,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商家逐渐抓到了商机。
访谈类养生节目,聘请的基本都是有资质的真专家,而访谈类广告就不一定了,访谈类广告聘请的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群演”。
2014年,因为刘洪斌的外在形象,看着十分有气质,于是,她就被聘请过去拍广告了。
在无良企业的包装下,她就成了所谓的“专家”。
从此,刘洪斌就开始了她的虚假宣传生涯。
第一部广告的播出后,刘洪斌因为在镜头前的表现十分完美,陆陆续续便有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开始找上她,而她也因此被网友戏称“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其实,像刘洪斌这样的“神医”不止有一个。
在市面上,几乎全都是打着各种幌子的假神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老人家的钱,更有甚者,甚至因为卖假药而导致人死亡。
如今,我们的身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广告,如何辨别真假成了重中之重。
老人在面临病痛时,是最脆弱的时候,对于子女来说,应该多陪伴老人,避免让老人独自在家,让他们轻信身边的虚假广告。
来源:卡门的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