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票房神话背后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三大真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2-07 21:47 4

摘要: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国漫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如今,它不仅是我们心中的珍宝,更成为了展现中式美学与东方哲学的浪漫载体。近年来,国漫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国漫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如今,它不仅是我们心中的珍宝,更成为了展现中式美学与东方哲学的浪漫载体。近年来,国漫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国漫的崛起,离不开一部又一部的佳作。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接近10亿元的票房,让人们对国漫刮目相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创造了国漫的又一个神话。到了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仅8天,总票房就突破了50亿元,助力《哪吒》系列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系列动画电影。

这些爆款作品,无一不带有鲜明的国风烙印。它们以中国古代神话题材为背景,让动画迷们高呼“国漫崛起”。那么,什么样的动画作品能够既捧回奖杯,又赢得口碑,稳稳地戳中观众的情感和审美的DNA呢?

从2012年开始,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减少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2011年以后,大多数省市取消了原有的“按分钟数奖励”政策,一批靠政府奖励和扶持资金维持的投机企业退出了市场。而真正有追求、有理想的动画企业和创作者则可以静下心来,专注于艺术的精雕细琢。现代动画制作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幕后功夫”到家。例如,《哪吒》系列电影第一部,经过66次剧本修改,1400多个特效镜头,由约1600位动画制作人员共同完成。第二部则在角色数量、特效镜头和主创团队规模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第二,品类多元化。 2012年以后,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明显增加,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外动画,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显著提升。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网络动画番剧以及动画短视频、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等形成了不同赛道,供应链模式也在转变。

第三,打造系列和品牌。 2012年以后,不论电视动画还是动画电影,创作都不仅注重质量,而且往往采用“系列”的形式。选定一个题材,围绕相同的角色,设计可以在几条主要情节线上不断延续的结构,或者讲述角色之间在不同情境下发生的多个故事,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内容、作品体系,在观众中乃至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提到动漫,我们可能会想到日漫或美漫里的超级英雄宇宙。但如今,国漫的“辨识度”越来越高,“记忆点”越来越多,我们对国漫的“期待值”也在被不断拉高。

第一,改写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对相关神话、传说进行了新的创造,讲述了一个与原来神话、传说或其中角色相关的新的故事。这些故事虽与原来的神话、传说有关联,却在原来神话、传说中不曾发生。

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表现了孙悟空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出来后的一段心路历程:从失败的沮丧,到受挫的消沉,然后战胜自我、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英雄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塑造了一个与神话传说中的“仙童”完全相反的“魔童”。哪吒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更是时代的精神写照。它让古老的神话故事与当代观众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使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第二,对艺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再民族化”不仅仅涉及动画表达的内容,还包括内容的民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应该是具有鲜明创新意识和现代性表现的对于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形式、风格的传承。

例如,《大鱼·海棠》中对水底世界人们的生活场景设计借鉴了土楼造型;《姜子牙》中出现的甲骨铭文、青铜器皿、玄鸟神兽等,这些都是与作品内容和思想表达直接相关的造型设计,无疑都在视觉形式和风格上追求并表现了一定的中国风。

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完成了对传统神话的祛魅与再编码,以精神原力的形式,让万千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独属于个人的、情感上的或者文化上的羁绊,也最能代表社会的风貌、时代的风气。

国漫的崛起,不仅仅是票房的胜利,更是中式美学与东方哲学的胜利。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国漫充满了期待。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漫的崛起,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期待国漫的更多精彩作品,共同见证这一场文化的盛宴。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