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就“emo”,这样“收心”更有效

360影视 2025-02-07 23:03 3

摘要:今日(2月7日)是节后上班的第三天,仍有不少高明市民反映,感觉身体在工位,灵魂还在假期“流浪”,心情和眼睛一样涣散,不摸个一两天鱼都进入不了状态。专家提醒,其实“节后综合征”是常见心理现象,但要重视此情绪信号,积极调整。

今日(2月7日)是节后上班的第三天,仍有不少高明市民反映,感觉身体在工位,灵魂还在假期“流浪”,心情和眼睛一样涣散,不摸个一两天鱼都进入不了状态。专家提醒,其实“节后综合征”是常见心理现象,但要重视此情绪信号,积极调整。

春节假期,35岁的张女士生活惬意,几乎每天就是吃吃睡睡。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她便情绪不振,坐在办公桌前总感觉头昏脑涨、嗜睡疲惫,但晚上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肠胃也开始和自己“抗议”,出现反胃、烧心的症状。

“节后综合征”到底是什么?高明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龚少逸介绍,“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假结束后,重新投入工作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通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这些症状源于假期生活与日常工作间的巨大反差,导致身体和心理难以迅速适应。

想要消除“节后综合征”,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做到饮食清淡,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广东中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工仪式。

同时,针对“醒不了,睡不着”的现象,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在床上玩手机,定好闹钟,早睡早起。逐渐恢复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控制体重,还能促进睡眠。此外,节后工作循序渐进,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长假结束后,人体会进入关键的调整期,抵抗力也变得较为薄弱,身体容易被病菌“盯上”。龚少逸建议,市民应循序渐进地调整生活节奏,让疲惫的身心得以舒缓。天气降温,外出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为自己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做到勤洗手、勤打扫,不给病菌任何可乘之机,逐步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健康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调整“节后综合征”,化整为零动起来!

1.调整起居作息:提前调整起居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睡前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可听听轻音乐、看看休闲书籍,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借助热水泡脚、按摩脚心等放松助眠;

2.合理控制饮食:节后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营养,减轻肠胃负担;

3.适度增加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精神状态;

4.化整为零调整节奏:面对困难工作时,可以把复杂的大任务分成一个个小任务,通过先完成小任务来建立自信心,获得价值感。

5.整理环境改变心态:有意识地进行积极心理调节,可以通过练字、收拾整理个人物品、出门散步等措施来缓解心情焦躁。可以在办公桌上摆放上一两盆绿植,整理物品。通过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的感官刺激,让情绪放松,更快调整状态。

6.寻找值得期待的事情:安排一些有趣的事,比如聚会郊游、参观展览等,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期待感。

文/高明融媒记者陈嘉懿

来源:佛山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