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共话丨王文慧教授/赵邑教授/张理涛教授访谈:银屑病个体化治疗的挑战与治疗策略

360影视 2025-02-08 00:12 3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的表现为局域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尚无法根治。其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的表现为局域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尚无法根治。其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为银屑病的治疗带来巨大变化。其中,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银屑病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热点。氘可来昔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于2023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2。2024年11月,氘可来昔替尼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医保目录”)。

本期我们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文慧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赵邑教授、天津长征医院张理涛教授就银屑病的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面临挑战以及实施策略发表精彩观点。

王文慧教授、赵邑教授、张理涛教授访谈视频

Q1

银屑病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治疗需求因人而异。您认为个体化治疗在银屑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当前个体化治疗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王文慧教授:

银屑病是一种以银白色鳞屑为典型皮损表现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极为多样。从发病年龄、部位、病变范围到是否伴随系统共病,银屑病患者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病情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必须秉持“个体化”原则,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他们的治疗需求更为复杂,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需更加谨慎。因此,银屑病个体化正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银屑病的治疗目标也在不断提升。从过去追求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0%改善,到现在的力求PASI改善达90%~100%,并期望共病得到协同治疗,长期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个体化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靶向药物和精准治疗手段的涌现为银屑病诊疗带来了显著进步,但仍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部分患者初始治疗的效果不佳,还有部分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逐渐减退。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

为应对这些挑战,临床医生需对银屑病进行动态、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除了依赖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患者的个人偏好外,还需借助前沿技术来辅助决策。目前,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技术、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都为银屑病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其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在现阶段,我们仍需依靠经验丰富的银屑病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诊疗决策。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与基础医学的深度融合,相信银屑病的个体化治疗将迎来更大的突破和发展空间。

Q2

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如何平衡患者的个体差异与标准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成功的个体化治疗案例可以分享?

赵邑教授:

个体化与标准化是诊疗决策的两个方面。银屑病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包括基因层面、临床表型以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同时,经济条件也成为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些情况使得个体化情况变得非常复杂。

标准化治疗则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要求对患者实施更加确切的诊疗,即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对用药时机、剂量、预期疗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给出具体指导。这些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被纳入诊疗指南和共识中,指导临床实践。

然而,每位患者都具有独特性,如何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兼顾个体化考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接诊时,临床医生应首先遵循指南和标准,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情况。随后,结合诊疗指南、共识及最新研究结果,制定初步治疗决策。但这一决策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与患者进行进一步沟通,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案呈现给患者,并考虑患者的医保条件、经济条件、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最终筛选出更适合患者的方案。这种与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的模式是当前慢病诊疗的新趋势。举例来说,现在最新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氘可来昔替尼,已经有临床研究支持治其疗效,经过与患者详细沟通,患者使用药物后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会有明显提升。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清除皮损,更在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年轻患者可能无法频繁来医院,而老年患者可住在医院附近更容易接受定期复诊。医生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现良好的诊疗结局。

Q3

氘可来昔替尼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一政策调整对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获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理涛教授:

作为全球首款口服的酪氨酸激酶2(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的上市为银屑病治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氘可来昔替尼纳入医保目录后,对以下几个方面意义重大。首先,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多为生物制剂,不仅价格偏高,并且大多数剂型为注射型,对于患者而言,治疗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要差一些。其次,疗效表现优异,从长期临床数据来看,氘可来昔替尼在皮损清除率方面表现出色,PASI改善达75%~90%的患者比例较高。此外,安全性较好,传统的口服药物往往涉及肝脏、肾脏或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副作用。自该药物上市以来,氘可来昔替尼在中国已应用超过5000名患者,从现有真实世界治疗数据来看,皮损改善显著,安全性非常良好,很少引起系统性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些优势让医生和患者对氘可来昔替尼的临床应用充满信心。

总结

三位皮肤领域的专家就银屑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面临挑战以及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结合进行深入而精彩的分享。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日益加深,参与医疗决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一变化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势必会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需求。氘可来昔替尼作为全球首款口服TYK2变构抑制剂,以其明确的作用机制、针对亚洲患者充分且扎实的疗效证据,以及令人振奋的安全性表现,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氘可来昔替尼在我国成功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录,不仅是对其临床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银屑病患者治疗权益的切实保障。这一举措将为我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以及高效的治疗选择,推动我国银屑病治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整理

王文慧教授、赵邑教授、张理涛教授 审阅

专家简历

王文慧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长:银屑病、美容、遗传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米尔斯坦亚美医学基金等项目

发表国内外专业杂志论文40余篇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赵 邑 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科研部长、皮肤科主任

长期从事皮肤科医教研工作,主要研究银屑病、播散性黄瘤以及皮肤疾病的激光与光诊疗研究

亚洲银屑病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Intelligent Medicine》、《Journal of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等杂志编委

张理涛 教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天津名医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协作组牵头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完整版).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准氘可来昔替尼片上市[EB/OL].(2023-10-19).https://www.nmpa.gov.cn/zhuanti/cxylqx/cxypxx/20231019160913165.html.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