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其中总有一道鱼,承载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期许。红烧鱼、糖醋鱼、水煮鱼,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勾起人们的食欲。
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其中总有一道鱼,承载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期许。红烧鱼、糖醋鱼、水煮鱼,每一道都色香味俱全,勾起人们的食欲。
小时候,我们常听老人说:“吃鱼聪明。”
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其实蕴含着科学依据。鱼,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几乎全身是宝。
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丰富,且易于人体吸收。
以常见的鲫鱼为例,它含有13%的蛋白质;鲢鱼的蛋白质含量为18.6%;鲤鱼则含17.3%。
这些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修复受损组织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鱼肉的脂肪含量普遍较低,大多在1%至4%之间。像黄花鱼,脂肪含量仅为0.8%;带鱼也不过3.8%。
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使得鱼成为健康饮食的优质选择,既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又不用担心过多脂肪带来的健康隐患。
此外,鱼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着诸多益处。它们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神经系统,DHA更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胎儿和婴儿的智力发育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许多孕妇在孕期会特意增加鱼类的摄入,就是为了给胎儿补充足够的DHA。
鱼不仅营养丰富,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无论是煎炸、炖煮还是清蒸,鱼都能以其滑嫩的肉质和细腻的口感征服食客的味蕾。
红烧鱼,色泽红亮,鱼肉鲜嫩入味,浓郁的酱汁包裹着每一块鱼肉,让人回味无穷;
糖醋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的酱汁刺激着食欲,咬上一口,“咔嚓”一声,满满的幸福感;
水煮鱼,麻辣鲜香,热辣的汤汁将鱼肉的鲜嫩完美衬托,吃一口鱼,再喝一口汤,全身的毛孔都被打开,让人直呼过瘾。
正是因为鱼的这种多变性和美味,它成为了大多数人餐桌上的常客,深受喜爱。
在民间,鱼胆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
《本草纲目》中记载,青鱼胆有“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的功效,这一说法使得“鱼胆明目”的观念深入人心,常年在各类公众号和朋友圈中传播。
然而,事实却与人们的认知大相径庭。
鱼胆的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无论生吞、煮熟还是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
每年都有因不了解鱼胆有毒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鱼胆为什么有毒?其毒性究竟有多强?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将草鱼胆汁中提取的鲤醇硫酸酯钠喂给小鼠,小鼠很快出现呕吐、卷缩、松毛等不良反应。
这是因为鲤醇硫酸酯钠进入动物机体后,会损害肾小管线粒体,进而引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而且,这种有毒物质热稳定性极高,无论直接生吞还是煮熟服用,都无法降低其毒性。
此外,鱼胆中还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组胺、氢氰酸、胆酸等。这些物质经过人体器官、肝肾代谢后进入血液,会对肾脏组织和心肌造成损伤。
其中,氢氰酸能抑制多种酶反应,中断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导致细胞坏死;胆酸可破坏细胞膜组胺,刺激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增加脏器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大量进入组织,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在已经曝光的由鱼类导致的水产品安全事件中,鱼胆毒素是首要中毒因素。
不同种类的鱼,其鱼胆胆汁毒性各不相同。为了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学者采集了21种鱼类的胆汁进行动物实验。
结果显示,鳗鲡、海鲶、乌鳢、胡鲶、石斑鱼、黄鳝、海鳗、艾式蛇鳗、真鲷、黄颡鱼类胆汁无毒。
而根据小鼠死亡时间长短判断其他鱼类鱼胆毒性大小,发现鲫鱼大于团头鲂,团头鲂大于青鱼,青鱼大于鲮鱼,鲮鱼大于鲢鱼,鲢鱼大于鳜鱼、鳜鱼大于翘嘴鱼,翘嘴鱼大于鲤鱼,鲤鱼大于草鱼。
这表明,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食用鱼胆,以免发生危险。
进食鱼胆后,通常在0.5至3小时左右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腹部以上腹痛为主,腹泻呈稀水样便或糊状,每日数次至10余次。
急性鱼胆中毒者在2至3天左右会出现少尿、全身浮肿、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还会出现肾脏、肝脏、心脏凝血紊乱、脑组织等多器官功能累计受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和休克。
由于鱼胆代谢与人体肾脏器官紧密相关,鱼胆中毒导致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一旦不小心误食鱼胆,应尽快就医。
医生会进行彻底洗胃或催吐,以清除毒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也可以喝点鸡蛋清或牛奶,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宰杀鱼时一定要注意将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要把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避免中毒。若鱼胆污染鱼肉范围较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换一道菜。
鱼,作为餐桌上的常客,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美味,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风险。了解鱼的营养价值和鱼胆的潜在危害,能够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