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国潮文化产业引关注

360影视 2025-02-08 10:20 1

摘要:《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

编者按:《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

此文是第96篇。

大众网记者 王晓姝 菏泽报道

今天,“正和岛”推出一篇《回来才发现,老家县城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其中提到了菏泽曹县。先看看原文:

最利用国潮文化产业:曹县

这座菏泽下属的小县城,曾经因为在互联网上被人冠上“宇宙中心”的称号而被大家熟知。但要知道以前的曹县,还是一个人均GDP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山东有名的贫困县之一。

从贫困县到宇宙曹县,真的只是因为在玩梗么?

包括我们再来看如今曹县的主产业,无论是承包了我国80%的棺材市场,还是2023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72.15亿元,占比全国汉服市场四成份额,曹县再次翻红。

而这些年单就打着国潮崛起做产品的企业就不计其数,所以什么是曹县的不同?

是在每一次创业,都不是针对单一生产板块,而是一整个非常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模式。

以生产马面裙为例:

整理自:央视网

第一,在设计端,聘请设计师根据中国传统色彩、纹样书籍,专门画马面裙设计稿。

第二,在生产端,是工人从家里踩缝纫机来到标准化“村工厂”产业园。

第三,在销售端,是全村80%的村民从事电商演出服、汉服及相关行业。

第四,在物流端,村里设了二十多个物流点,物流车昼夜不息地将汉服销往全国各地。

而也正是凭借这样一店带一户,一户带一街,一街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全县的发展模式,曹县堪称汉服届的制作一条龙。

这还只是单一马面裙的生产,目前曹县共有汉服企业2282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2053家。

这些年曹县从没使自己陷在泼天流量里无法自拔,而是即使在一个小县城,也愿意为设计付费,愿意通过电商为销售扩宽渠道。这是属于这个小县城的务实与认真。

整理自:菏泽市统计局

于是我们也看到2017年-2023年,其GDP从357亿增长到582亿,增长超200亿。

排名也从原本山东省的倒数第二,逆袭至2023年全省136个县城中的第55位,名副其实见证县城的力量。

正如上面文章所说,在中国县域经济的版图上,拥抱国潮文化的菏泽曹县,其崛起无疑是一场引人注目的“逆袭神话”。

大众网记者常年近距离观察发现,这座曾经深陷贫困泥潭的小城,借助国潮文化的东风,以汉服产业为支点,不仅成功撕掉了贫困的标签,更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一句魔性的口号爆红网络,到2024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突破87亿元,同比增长21.5%。曹县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县域经济的突围史,更是国潮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时代缩影。

01

当戏谑曹县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时,多数人或许只是将其视为一场短暂的网络狂欢。然而,在这场流量的喧嚣之下,曹县却悄然完成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产业革命”。

曾几何时,这座小城的人均GDP位列山东倒数第二,劳动力外流、产业凋敝的困境让城市发展举步维艰。

然而,转机往往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刻。

当汉服从小众圈层逐渐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时,曹县凭敏锐地嗅觉捕捉到了市场机遇。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到标准化“村工厂”的建立,从零散交易到电商矩阵的形成,曹县用短短数年时间完成了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2023年,曹县汉服销售额突破72亿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四成;而到了2024年,仅前5个月的网络零售额就已达到29.2亿元,同比增长8.55%。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10万从业者的辛勤耕耘,是2000余家汉服企业的集群冲锋,更是传统手工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02

曹县的汉服产业版图,无疑是一部县域经济自我迭代的鲜活教科书。

在曹县,已经做到了5公里以内的产业集群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

设计师们从古籍中提炼学习传统纹样,在直播间里身着马面裙的主播用方言讲述着华夏衣冠的故事。

曹县汉服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肌理的产业网络。进入今年1月以来,曹县汉服的快递量急剧增长,更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逆流返乡”,用电商订单重新书写自己的命运剧本。

03

曹县的成功绝非简单的产业复制所能概括,其深层密码在于将文化自觉转化为经济动能。

当多数地区将汉服视为快消品时,曹县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却更具生命力的道路。

曹县投入重金组建设计团队,主动研发出3000余款兼具古韵与时尚的原创产品;举办汉服文化节,用静态展销等方式构建文化消费场景;曹县汉服登上国际舞台,在英、法、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成立青少年汉服社,让马面裙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载体。这种“以商载文,以文促商”的策略,使曹县汉服摆脱了低价竞争的泥潭,实现了文化附加值对产业升级的强力驱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龙年春节,以马面裙为主的拜年服又掀起了一股“国潮”消费热,销售额超3亿元;拼多多TOP2000汉服店铺中曹县独占1200席……这些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曹县对文化自觉与经济理性的深刻把握。

04

然而,流量退潮后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当汉服产业步入深水区时,曹县面临着人才短缺与同质化竞争的双重挑战。

县域区位劣势导致设计师、运营人才匮乏,部分企业陷入“模仿-降价-利润缩水”的恶性循环。

但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

曹县推动“校企合作”、企业以股权激励吸引都市白领“下沉”、产业集群开始向高端定制、文创衍生等领域延伸等,这些举措预示着曹县正在从“制造基地”向“创意策源地”进化。而投资数亿元建设的产业园区与研发中心,则为这场进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曹县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城一地的兴衰。它是菏泽这座城市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也印证了中国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独特的生态位,县域经济也有无限的可能。

未来,菏泽曹县会继续在国潮的星空中闪闪发光,用文化自信与经济转型交织出的最美图景。

来源 | 大众网记者 王晓姝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