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蛟龙行动》:欲拍潜艇,先“造”潜艇

360影视 2025-02-08 12:46 3

摘要:1962年,不到10岁的于冬看了一部名为《甲午风云》的电影,深感震撼。“当看到邓世昌站在致远舰船头,喊出那句‘撞沉吉野’,至今想起来还是会觉得热泪盈眶。”多年后,已经成为博纳影业董事长的于冬说,“作为一个电影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打造出打动别人的作品。尤其是拍摄以

1962年,不到10岁的于冬看了一部名为《甲午风云》的电影,深感震撼。“当看到邓世昌站在致远舰船头,喊出那句‘撞沉吉野’,至今想起来还是会觉得热泪盈眶。”多年后,已经成为博纳影业董事长的于冬说,“作为一个电影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打造出打动别人的作品。尤其是拍摄以中国海军为原型的电影,那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2018年春节档,博纳出品的《红海行动》上映,获得了市场与观众的充分认可,以36.52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档期冠军,后来更成为2018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多年来,一直有观众“催更”,希望这个关于蛟龙小队的热血故事被续写。

《红海行动》上映7年后,《蛟龙行动》终于问世。这一次,蛟龙小队潜入了深海。“这就是《红海行动》续作应该拍的!”当续集《蛟龙行动》的题材被定下,导演林超贤便激动地对外界说,“今天的中国应该有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潜艇电影,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但在具体拍摄时,难题纷至沓来。为了研究透这个领域,剧组先后到研究所、高校、技术单位参观。林超贤透露:“我们看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顾问。就是希望电影和观众见面的时候,能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这是一场发生在近未来的潜艇大战。剧组使用了影棚46000平方米,车间8000余平方米;建造多个拍摄用水池,最深17米,最长140米;制作潜艇相关武器道具16种,设计适配不同战斗环境的蛟龙小队服装10款;在组人员数量最多时,达到1500人……比起前作《红海行动》,电影《蛟龙行动》的制作规模和投入,无疑都大大升级了。

于冬说:“拍《长津湖》,我们‘造’坦克;拍《中国机长》,我们‘造’飞机;这一次拍《蛟龙行动》,我们就‘造’潜艇——还‘造’了好几艘,它们都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体积最大的“龙鲸号”潜艇,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于冬透露:“在青岛的拍摄基地,我们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装得下这艘潜艇的摄影棚,最后只能把它放在室外,一度还引发了当地市民的猜测和议论。”

于适: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

角色:韩骁,蛟龙小队突击手

接到《蛟龙行动》邀请的时候,我正忙着《封神第一部》的宣传。那天是2023年7月10日,《封神第一部》的首映礼,我记得很清楚。我是林超贤导演的影迷。而且我喜欢动作戏,喜欢枪械,也喜欢潜水。能够把平时的兴趣爱好放在工作里,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在这部戏里,韩骁不光有动作戏,也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他是新加入蛟龙小队的成员,很勇敢,专业技术上也非常过硬。但他和队长之间有一些隔阂,有时候会表现得比较“刺头”,所以,这个角色是有成长弧光的。

戏里蛟龙小队遇见的对手都很强悍,动作戏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传统武术。说得直白点就是:我能一招制敌,就绝对不用两招;我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就绝对不用最漂亮的方式。我们最后呈现出来的动作戏没有任何花哨的动作,因为这就是战场。

我是喜欢刺激的人。这部戏有很多爆破戏,我之前也拍过爆破的戏,但没这么密集,而且每一场炸得都很真实、很过瘾、很漂亮。比如有一场是我背着轩哥跑,身后有50个炸点,如果真的出现问题,他可能是跑不了的。所以我拍之前一直跟他说,轩哥你一定要相信我,我无论如何都会带你出去。话是这么说,就算动作能做到万无一失,谁也不能确保设备不会临时出问题。万幸,实拍的时候很顺利,我当时的反应也是很真实的,就是拼命地跑。虽然那场戏十几秒“咣咣咣”就炸完了,但我身上是有责任的。

像这种爆破戏,再来一条的机会是很少的。看回放的时候很激动,那种感觉正应了那句“真男人从来不回头看爆炸”,跑就完了。虽然看的是小监视器,但我会畅想那个画面未来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效果,一定非常震撼。

刚开始上潜水课的时候,有一次不给我们带氧气瓶,但有几个瓶在水底,必须把它们找到才能吸到氧气。找到后,教官又在水里下新指令,让我们把氧气瓶扔掉,最后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憋气。

其实不管哪一门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让我们在面临紧急情况的时候能保护自己。人在生死关头,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不要慌、不要乱。你只要心里开始慌张,就一定会作出错误的决定。

后期水下的拍摄真的是非常危险,我们所有演员都在水下,工作人员甚至导演也亲自下水去拍。真的太厉害了,因为那属于级别非常高的潜水,相当于“洞穴潜水”。过程中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单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游上去的。

因为剧情设计的缘故,我们还不能全程戴着水肺,只带一个小氧气瓶,最多只能吸20口气。为了节省拍摄时间,其实大家都没怎么吸,可能拍一条就吸了两口气,一是怕氧气耗费太快,二是怕吐出气泡。在水里如果吐太多气的话,脸就全被气泡挡住了,呈现在镜头里的画面质量就不够好。当然,剧组的安全措施很好,潜水员和安全员都在水下各种角落里待命,附近也放了很多呼吸管可以随时提供氧气。

我之前其实不知道导演要下水。拍之前有一天,导演在吃饭的时候跟我们说:“我很开心,今天我下水,试了一下觉得很好。”当时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他的意思原来是“我接下来要和你们一起下水”。

导演这么做,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在水下拍摄,确实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他亲自下水,就能直接用手语跟我们面对面沟通。另外一个原因是,导演知道这个戏的潜水戏是很危险的,如果他全程跟着演员,会让演员觉得安心,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温暖。

还有一场戏,是我们所在的小艇呈垂直状态,我们所有人都被吊在那儿,导演也被吊着,还拿着摄影机拍我们。其实他完全可以请摄影老师掌镜,或者是通过现代的设备和手段来拍,但他还是要亲自上。

可能影迷都知道导演有个外号叫“魔鬼导演”,但并不知道他在幕后真正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他真的非常热血。有的时候我甚至想,希望将来我到了他这个年纪,也可以这样热血。

黄轩:第一次走进龙鲸号,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角色:孟闯,蛟龙小队队长、突击手

接到邀请后,我一点没犹豫。作为男演员,谁不想演一名帅气的现代特种兵呢?

在拍电影这个领域,《蛟龙行动》的训练可以说是最高标准、最高强度、最高要求、最高投入。演员休息室里放着各种蛋白粉,一进去感觉像是进入了健身训练营。我们的教练划分得非常细,有体能教练、战术教练、枪械教练、潜水教练等,都是从全世界请来的精英教练。不光筹备期,其实整个拍摄期的间隙里,我们都在训练,前后训练时间加起来8个月左右。在这个剧组,我个人的训练量大概相当于我拍所有戏训练时间的总和。

我们潜水不是简单的休闲潜水,你要潜到20米以下的深度,然后按指示在水下完成复杂的指令。教练还会突然关灯,然后在黑暗中拔掉我们的氧气罐,摘掉我们的面镜,把我们的装备扯下来。在一片黑暗里,你要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慌,冷静下来之后慢慢去找氧气。如果看见队员在旁边,要赶紧向他求救,把他备用氧气的呼吸管塞到自己嘴里。稳定下来之后,赶紧找面镜,因为在水下不戴面镜是看不清东西的。戴上面镜之后,你再去找其他的装备,把包括氧气罐在内的装备重新背上,把呼吸管塞到自己的嘴里,这才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说起来好像是很简单,但在那么深的水下,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来这么一下,是非常恐怖的。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为了训练我们在水下的抗压能力,在拍摄中万一遇到什么设备故障,你心里就不会慌。

还记得我们第一天见到电影里的核潜艇时,都震撼到了。1:1啊!“龙鲸号”足足有120米长,我们还要上去执行任务。那个场景太真实太震撼了,我们第一次走进潜艇舱里,看见潜艇的机关都在动,那都不是特效,是实打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那一天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叹为观止”。所有人都在问:是真的吗?怎么做到的?我们一群人那天聚在一起看了很长时间,都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一次知道要跟于适合作的时候,我还挺期待的,因为我觉得他在《封神》系列里的表现很精彩,让我印象很深刻。拍摄中,记得有一场我和于适在泥地里搏斗训练的戏。那天其实于适生病了,肠胃炎,上吐下泻,整个人看着非常虚弱,但打的时候还得绷起劲儿来,挺不容易的。

平时跟于适聊天,觉得他给的反馈都极其真实、真诚。他吉他弹得很好,我过生日的时候,他是背着吉他来的,大家想唱什么歌他就伴奏。他光是听你唱旋律,很快就能跟上。

我们这些人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打闹,一起为角色做准备。这感觉有点像学生时代的军训,但又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要共同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付出努力,我觉得这段经历会让我今后很怀念。

王俊凯:每天都能感受到声呐兵的重要性

角色:曹弘浪,龙鲸号潜艇声呐兵

曹弘浪其实是个渔民的孩子,他对海非常熟悉。在我的想象中,他每天都会在沙滩上听海的声音,一遍一遍地听。进了海军之后,他接触到了声呐,听到了以前没听过的来自大海远方和深处的声音,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曹弘浪从小就是听力方面的天才,后来以优异的成绩加入了海军。他很自信,同时他又非常“轴”,遇到问题,他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不然他就会一直绷着那股劲儿。

这是我第一次演军人,而且是声呐兵,这个兵种对大众来说是非常神秘的。进入深海之后,大家看不到外界的情况,这时就要靠声呐兵去听海里的声音,然后传达给战友们。我在拍戏的时候,每一天都更能体会到潜艇声呐兵的重要性。

林超贤导演对演员没有那么强的束缚,给我们很大空间去发挥。我跟他聊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也会给我一些建议。导演还给了我很多鼓励,他会说“这条非常好”“小凯一定要保持住”,让我一下就放松下来。这样的鼓励,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真是有着非常大的力量。

这次有点遗憾的是,因为我演的是声呐兵,所以没什么动作戏份。我之前听说导演拍动作戏是非常真实的,环境真实,打斗动作也非常真实。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在导演的指导下,尝试一下动作戏。

《蛟龙行动》硬核知识点

超空泡鱼雷

超空泡鱼雷是一种采用超空泡减阻技术的水下超高速武器。

原理:随着鱼雷等水下物体运动速度加快,其承受的水压会减小,一旦水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其接触的水就会汽化,形成空泡。当速度进一步提高至超过50米/秒时,航行物体表面便会出现“超空泡”现象。利用一定技术手段,用超空泡把整个航行物包裹起来,形成“气体外衣”,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的黏性阻力,实现物体的高速航行。

超空泡鱼雷的速度远超普通鱼雷,如俄罗斯“暴风”超空泡鱼雷速度可达每小时200节,是当时美制鱼雷速度的4倍,中国的超空泡鱼雷最大航速可达300节。

反鱼雷鱼雷

反鱼雷鱼雷是一种采用硬杀伤措施直接摧毁来袭鱼雷的水下防御武器。

原理:在得到鱼雷报警后,反鱼雷鱼雷系统会对报警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和定位,然后发射反鱼雷鱼雷。反鱼雷鱼雷进入主航向后进行搜索,利用自身的声呐等探测设备发现目标后进入自导导引阶段,在距目标最近处引爆战斗部,从而使来袭鱼雷因震荡被摧毁或失效。

自航式诱饵

自航式诱饵是一种能够自主航行,通过模拟真实目标的各种特征,如声音、雷达反射信号、红外特征等,来诱骗敌方探测设备和武器的装置。

原理:基于对真实目标特性的模拟,比如声诱饵模拟舰艇或潜艇的航行噪声和回波信号,雷达诱饵模拟飞机、导弹等目标的雷达反射特性,使敌方的探测系统和制导武器将其误判为真实目标,从而保护真实目标免受攻击。

自航式诱饵对于水面舰艇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能应对来自水下的鱼雷威胁。

磁性水雷

磁性水雷是水雷的一种类型,属于非触发水雷,利用非触发引信起爆,不需要与敌方舰船相撞。

原理:舰船在建造过程中,船体钢板和其他铁质部件会被地球磁场逐渐磁化而带有一定磁性。当舰船驶入布设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时,水雷上的磁针会受到舰船磁场的作用而转动,进而接通起爆电路,使水雷发生爆炸。后来的磁感应水雷则以绕有多圈导线的铁棒取代原有的磁针,以减少地磁场的误导。

文 | 李丽图 | 剧照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