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业运营中,ToB 销售和数字化产品经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业务的推动者,更是企业内部的“大夫”。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角色的共性,尤其是他们在识别问题与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方面的相似之处。
在企业运营中,ToB 销售和数字化产品经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业务的推动者,更是企业内部的“大夫”。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角色的共性,尤其是他们在识别问题与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方面的相似之处。
我是搞ToB营销业务变革和数字化落地的实战派,一直想写篇ToB销售与数字化产品经理的共性,就是都是企业的“大夫”。
ToB销售大多是解决方案销售,是顾问式销售,通过识别客户的需求与问题,再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解决问题,因此是客户企业的“大夫”。而不是仅仅给客户卖“药”。
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产品经理,是通过调研业务部门的需求,然后把业务需求转换成IT产品需求,再形成IT解决方案。因此,数字化产品经理,也是企业的“大夫”。
下面,我以解决方案销售的工作方式为主,按问题与需求识别,解决方案提供,两个阶段掰开揉碎,详细谈谈它们二者的共性。
鉴于篇幅,内容不贪多而求精,本次先把问题与需求识别谈清楚,讲明白。
01 做事思路一致问题是需求之母,需求是成交之本。解决方案销售和数字化产品经理,都是为满足自己客户的需求而生,他们做事的思路一致。
解决方案销售首先要关注客户的问题、不满或困难,并促发客户产生改变的想法。
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产品经理,在提供IT解决方案前,无论是业务部门的主动改变想法,还是数字化产品经理主动沟通让业务部门产生改变的想法;在这些想法明确以前,同样要先识别业务方的问题、不满或困难。
解决方案销售,在识别客户问题或困难时,经常用SPIN法则,并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仔细一想,SPIN法则同样适用于数字化需求的调研,并且能让产品经理更立体、丰富的识别业务问题,梳理业务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SPIN法则呢?为什么说它同样适用于数字化需求的调研呢?
02 SPIN法则的简要解释简单来讲,SPIN法则是美国心理学家雷克汉姆顾问式销售学说的核心。它是四种提问的组合:背景问题(Situation Questions)、难点问题(Problem Questions)、暗示问题(Implications Questions)、价值问题(Need-Payoff Questions)。
SPIN法则的内核在于以发现和解决客户问题为出发点,运用一系列启发式提问使客户产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并把产品与客户的需求联系起来,将销售引向成交。它是一套有设计、有逻辑、有体系,并与倾听并重的深度沟通技法。
SPIN法则是一种向买方深度提问的沟通技巧,通过有效提问与对话,发现客户潜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愿;它是发现需求的一种通道。
会说的是新手,会问的是能手,会听的是高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销售和数字化产品经理。他们都可以通过使用SPIN法则,类似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先识别出问题与病因,再开方抓药,或提供解决方案。
03 如何使用SPIN法则在使用SPIN法则前,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客户,否则可能问不出问题,或问不到点子上。通过多了解客户,在访谈中以专业、严谨和关怀的方式与客户沟通,梳理客户问题,识别客户需求,找出销售切入点。
展开来讲,SPIN法则有四类提问构成,每一类问题都有不同的目的。
背景问题:了解客户的现状、关注点或计划。比如,问客户“公司在XX方面的流程是什么样的?”难点问题:发现和理解客户所存在的问题、不满或困难。比如,问客户“现在的CRM系统,在使用方面有什么问题吗?”。还可以加入一些信息,使提问显得更温柔;比如,问客户“我和很多类似贵公司情况的客户打过交道。他们都在XX方面有些问题,贵公司也是这样吗?”同时,还要进一步了解清楚,这些问题何时何地发生的,发生的频率,甚至为什么发生。通过难点问题的沟通,还可以提高客户解决问题的意愿和紧迫感。暗示问题:揭示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给客户带来什么不良后果或影响。不良后果或影响,有三种发问方式。一是,直接后果,比如“这对您部门有什么影响?”。二是,扩展影响,比如“这种延误如何影响您客户的业务?”三是,关联影响,比如“如果声誉受损,对公司的收入意味着什么?”价值问题:了解和引导客户讲出,如果问题解决了,将带来什么收益、价值或好处。比如,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能带来哪些帮助?”。同时,还要接着了解客户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迫切性。比如,问客户“期望多久能解决这个问题?”。SPIN法则不仅用于沟通访谈,也可以用于设计调研问卷,整个问卷的问题类型也围绕四类问题展开。
如果把SPIN法则,比作销售或数字化产品经理的剑法。当明白了SPIN的含义,并初步学会使用时,其实是“手中有剑”的最初级阶段,还要不断训练,达到“心中有剑”的中级阶段,再到“心中无剑”的最高境界。
04 使用SPIN法则需注意的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使用SPIN法则同样是这个道理。可以把它作为问题与需求识别的底层逻辑,“润物细无声”的使用。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背景问题,不易过多使用,尤其是首次见客户以后。因为这些问题对客户来说,没什么价值。从客户的角度看,如果把自己的现状本周第五次告诉来访的销售,显然是一种负担,问的过多容易让客户生厌。
二、有时候抛出难点问题,也可能有风险。尤其是涉及客户过往的采购决策时,避免引起对他们过去的采购决策产生怀疑或否定,导致客户心生不快。
三、不要纠缠在SPIN问题的归类上。某一提问归入难点问题还是暗示问题,不是SPIN的目标,它也不是把你培养成行为学研究者;而是告诉你有不同种类的提问会影响销售的成功,并且教你熟练地运用这些提问。
四、避免操纵话题。客户愿意见你,愿意接受你的访谈,大多数客户有他想说的,所以有时候要善于倾听。倾听后,有疑问再按照SPIN来补充;如果过于僵化的使用SPIN,也会导致客户反感,甚至客户感受不到你的尊重。所以,接收客户的主动表达,无所谓客户表达问题种类的先后顺序,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学会调整对话方式和适应特定客户的习惯。
五、提问不是审问。审问会给人一种不快的感觉,可以通过变换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用语,避免提问的僵化。同时,通过点头、做笔记、眼神交流等方式,跟客户互动,让你的提问与交流,更有温度,避免客户心生讨厌。
05 总结从有效提问,摸清需求的角度,销售和数字化产品经理,非常相似,都是“大夫”,在开药方以前,都需要先行诊断。而SPIN法则,就是主要的诊断工具之一。
我在做营销业务变革与数字化建设中,越来越感受到它们的相似性。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后续,我还会分享在解决方案呈现上,他们二者的相似性;继续聊他们都是“大夫”这个话题。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