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不法分子为引诱求职者上钩,会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求职者可能会被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或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伤害。
春节余温还没散去
年后求职高峰即将来临
求职路上的“陷阱”有哪些?
这份《求职避坑指南》请收好!
﹀
﹀
﹀
1
“境外高薪”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为引诱求职者上钩,会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求职者可能会被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或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伤害。
防范提醒:看到这种境外高薪诱惑的招工广告,求职者一定要了解清楚招聘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中介机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境外职业介绍服务,以及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
2
“兼职刷单”陷阱
有些不法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一开始会让你垫付资金完成任务,然后返还垫资并给你小额返利,待你尝到甜头深信不疑后,诱骗你不断做任务,等到你做大单任务垫付大额资金时,就会以“系统卡单”等借口为由,不再返还本金和报酬,反而诱导你继续完成联单任务,骗你投入更多钱。
防范提醒:这种就是“刷单骗局”,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了解当前求职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谨记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就业或兼职工作,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
3
“培训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企业以“高薪”为诱饵,向你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或是直接收取培训费用,当所谓的“培训”结束后,相关机构或企业无法兑现承诺,或推荐就职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你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或投入高价培训费用但没实现就业的情况。
防范提醒:求职者要增强辨别意识,看中介机构或企业是否合规合法且经营正常,看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包含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已公布的正规培训机构。
4
“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者信息,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等,到求职者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就编造各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求职者需求不匹配,甚至是虚假的就业岗位。
防范提醒: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求职者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必须交费则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要求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5
“扣押证件”陷阱
有些中介机构或企业,以注册公司、统一保管、申办工资卡等为由,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等个人证件原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利用你的身份证办理多张信用卡、借记卡实施不法行为,或开设空壳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漏税等等,导致你被追究法律责任或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防范提醒: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扣留他人居民身份证,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6
“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用以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播途径一般是熟人之间相互推荐,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醒:大家务必要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找工作,不要急
再谨慎一点点!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