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近期他的肠胃好像出了问题,一天到晚老是感觉腹胀,吃点东西就饱,饭后还常常恶心,严重时甚至连喝口水都想吐,体重也减了十多斤。他先是去社区诊所就医,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一个多月的胃药,症状却没有明显好转。
王师傅患糖尿病十多年了,这些年尽管血糖一直偏高,但因为没啥症状,他也就没太在意。
不过,近期他的肠胃好像出了问题,一天到晚老是感觉腹胀,吃点东西就饱,饭后还常常恶心,严重时甚至连喝口水都想吐,体重也减了十多斤。他先是去社区诊所就医,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一个多月的胃药,症状却没有明显好转。
上周,他又去医院做了胃肠镜及钡餐检查,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钡餐显示胃排空能力较差,我结合他的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诊是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
众所周知,血糖控制不好会损害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但您是否知道,长期高血糖也会殃及胃肠道,导致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少糖友想当然地认为是慢性胃炎所致,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谈到“脑卒中偏瘫”,大家都很熟悉,要说“胃轻瘫”,可能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其实,两者还真有几分相似: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偏瘫、失语等;胃轻瘫则主要表现为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两者都是因为神经受损引起,只不过前者受损的是脑组织及脑神经,后者受损的是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
所谓“糖尿病胃轻瘫(DGP)”,就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胃肠道自主神经所致,多见于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胃轻瘫”有哪些典型症状?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常与进食有关,多发生于夜间。
胃轻瘫症状往往在餐后比较明显,症状轻重与所吃食物的质与量有关,一般说来,进食固体食物、高纤维食物、高脂肪食物,或者一次进食量过多,症状加重;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低脂肪食物、低纤维食物或少吃多餐,则症状减轻。
“糖尿病胃轻瘫”有何危害?
糖尿病胃轻瘫不仅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正常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诱发焦虑、抑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胃排空延迟还会使餐后血糖高峰后延、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增加患者血糖控制难度。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频繁的恶心、呕吐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
如何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诊断“糖尿病胃轻瘫”需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史。
2)患者有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轻瘫症状;
3)胃动力检查显示有胃排空延迟;
4)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幽门占位等)引起的消化道梗阻。
“糖尿病胃轻瘫”该咋吃?
胃轻瘫病人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具体建议如下:
1)低纤维素饮食
高纤维膳食可延缓胃排空,故胃轻瘫患者应少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土豆等。
2)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由于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减弱,故宜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利于胃排空。
3)少吃多餐”
这样既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又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
1)积极治疗糖尿病。宜选择对胃肠道无刺激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DPP-4抑制剂、格列奈类等,避免选择胃肠道反应明显的降糖药物(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2)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或口服,改善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
3)对症处理。药物主要选择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等口服,症状严重者,也可静脉点滴胃复安。
来源:三诺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