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天气炎热,雨水丰沛,为肠道致病菌的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此时,人体因出汗多而大量饮水,胃液被稀释,灭菌能力减弱,为致病菌的入侵铺设了温床。加之瓜果生鲜的大量上市,生食习惯的增加,不仅细菌污染成为隐患,农药残留亦不容忽视。凉拌菜品的制作稍有不慎,便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丰沛,为肠道致病菌的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此时,人体因出汗多而大量饮水,胃液被稀释,灭菌能力减弱,为致病菌的入侵铺设了温床。加之瓜果生鲜的大量上市,生食习惯的增加,不仅细菌污染成为隐患,农药残留亦不容忽视。凉拌菜品的制作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污染,而食用不新鲜的饭菜,更使胃肠道感染的几率陡增。
冰镇饮品的盛行,虽一时解暑,却易刺激胃肠黏膜,影响消化与营养吸收,引发腹泻。此外,苍蝇、蟑螂等害虫的滋生,作为致病菌的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剧了夏季腹泻的风险。人体虽有自身的防御机制,但在夏季,因休息不佳、空调房影响等因素导致的抵抗力下降,加之部分人群肠胃功能本就脆弱,使得腹泻病更易趁虚而入。
夏季腹泻,症状多样,腹痛、腹泻、大便稀烂腥臭,肠鸣音亢进,常伴有发热、里急后重之感,严重者甚至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面对此景,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番诊疗视角。
在中医范畴内,腹泻被归于“泄泻”、“注下”之列。中医认为,腹泻之病机,不离脾虚与湿盛。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卷中,便有“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的记载,指出热邪侵犯脏腑,可致腹泻。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云:“湿盛则濡泄”,明确了湿气重为腹泻的重要原因。《景岳全书·泄泻》更进一步指出:“泄污之本,无不由脾胃”。这些经典论述,为我们理解腹泻的中医病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若从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能量学说的角度审视,腹泻之病,实则大阴阳能量失调所致。大阴阳强调能量的强弱与平衡,若某个器官出现问题(小阴阳失衡),必是大阴阳能量不足所致。在腹泻之病中,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如游离之日光,四处游荡,形成浮阳。浮阳所至,烘烤体内津液,致寒湿内生,湿气重着,从而引发腹泻。
因此,治疗夏季腹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不仅需关注脾胃之虚实,更要从大阴阳的视角出发,补益肾气,使命门之火旺盛,引火归元,引导游离之气归其本位。如此,则精化气、气化精之循环得以恢复,肝肾同补,生精生血,身体自可恢复康健。在具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及病因差异,灵活运用健脾止泻、清热利湿、温中散寒等法则,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夏季腹泻虽为常见病,但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诊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运用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能量学说阐释腹泻之病机,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腹泻问题,必须从大阴阳的视角出发,调和整体,平衡阴阳,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愿本文能为读者在面对夏季腹泻时提供一份专业的指导与启示,让您在中医的智慧中寻得健康之道。
来源:安宫御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