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 Game)的总称。清晰记得,游戏尤其网游,是父母严禁我涉足的“雷区”,动漫尚还可“劳逸结合”。单就学生群体而言,网游的消费诱导和时间沉迷就让很多父母谈虎色变
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 Game)的总称。清晰记得,游戏尤其网游,是父母严禁我涉足的“雷区”,动漫尚还可“劳逸结合”。单就学生群体而言,网游的消费诱导和时间沉迷就让很多父母谈虎色变;一度大量涌入的境外动漫及良莠不齐的cosplay文化,也让中国家庭担忧。直至中国游戏开发团队Game Science原创的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震撼全球,国产动漫《哪吒》系列横空出世,我们惊喜的看到:ACG的固有认知正被改变或颠覆,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在持续提升的科技赋能中,中国ACG被清晰地焊接上“中国传统文化IP跨域影响”的品牌传播烙印。
品牌是品质的符号塑造及固本、优化的长期运营。“虚拟世界”品牌创建的第一步,就是具象的科研能力和执行水准。在《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中,均具备以下几点共性:
推进建模+渲染技术高质量发展
《黑神话:悟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通过精细的3D建模技术将大量的中国古典建筑和自然景观在游戏中融会贯通,不仅为玩家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也让山西悬空寺等以前鲜为人知的“采景实地”成为打卡圣地。“实时光线追踪”“高动态范围渲染”等图形渲染技术,将《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和故事情节重新演绎,赋予全新的现代生命力。不仅贡献了电影级别的视觉享受,也为传统文化的新渠道传播探寻了方向和路径。
异曲同工,《哪吒》系列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同样以国际先进水平的3D建模和渲染技术,刻画出精美细腻的银幕效果,大致“山呼海啸”“锄灭万妖”,小至“鳞片缺失”“龙袍针脚”,无不引发一轮又一轮的网络分享和激情跟帖,为中国动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动画的受众认可奠定了坚实的美誉基础。
动作捕捉技术让角色共情呈现
动作捕捉技术通过传感器或摄像头记录真人演员的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数字角色的动画数据,能够真实再现动漫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据此,虽不是创新研发,但贵在不断深入研究后的创意。《黑神话:悟空》中悟空的动作表现,既流畅又极富表现力,不仅保留了原著中的神通广大和桀骜不驯,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展现出更加逼真和生动的大圣形象。《哪吒2》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动画角色,打破脸谱化局限,为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了科技赋能的崭新思路。上述作品均通过角色动作设计、复杂场景制作、面部表情捕捉、环境互动与动画、剧情演出等“捕捉技术”完美达成真实感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并增强成品综合表现力的创作诉求,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舞台上的迭代魅力,深度激发传播触达后的共情认知。
人工智能(AI)的个性化应用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首先为我们熟知的就是ChatGPT、“豆包”“文心一言”等等。随之,DeepSeek又成为春节期间最大的全民热点。广大“打工人”欢呼“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又在忧虑“人工贬值”。《黑神话:悟空》和《哪吒》团队针对AI双刃剑效应的解答就是——辅助和个性化应用。《黑神话:悟空》在NPC(非玩家角色)行为设计上大量运用AI,使NPC的行为更加自然和多样化,既提高了游戏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又充分激发玩家主体的通关探求欲。值得探讨的是,两个团队都在“角色设计与动画效果”、“多维度场景生成”、“多样态剧情打造和人物对话”、“常态音效和配乐”以及延续发展的测试优化中大量使用AI辅助,最大化节约人力成本,缩短成品周期。这既是以人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辩证实践,又在AI时代为中国ACG产业发展提供了实操可行的融合模式。
《黑神话:悟空》和《哪吒》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在若干年厚积薄发的辛勤付出后,制作团队“文化奠定素养,科技提升品质,传播转化价值”的底座逻辑彰显在最终的作品标签中,贯穿始终。对于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并融通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国际化的叙事手法融合呈现,打造中国ACG品牌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黑神话:悟空》和《哪吒》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央广网